某工程某工区
某区间超欠挖处理施工方案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某公司
某PPP项目某项目部
二○一八年十一月一日
某工程某工区
某区间超欠挖处理施工方案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修改状态:
发放编号: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批 准:
有效状态:
某公司
某PPP项目某项目部
二○一八年十一月一日
目 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1
2.1设计概况1
2.2参建单位2
3.主要施工方案2
3.1超欠挖处理2
3.2基面处理2
4.质量保证措施4
4.1组织保证措施4
4.2技术保证措施5
4.3制度保证措施7
5.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7
5.1安全目标7
5.2安全管理体系8
5.3安全管理措施10
5.4安全消防措施10
5.5安全用电10
6.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1
6.1现场场容管理方面的措施11
6.2施工人员着装形象11
6.3现场机械管理方面的措施12
6.4现场生活卫生管理的措施12
7.夜间施工措施12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某区间结构防水图》;
1.2、《9号线停车线结构防水图》;
1.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6、国家、省、市其他现行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7、我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方面的施工经验,及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等。
1.2编制原则
(1)以设计施工图及有关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经济合理、切实可行、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
(2)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要求;
(3)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要求,确保施工顺利展开;
(4)充分考虑和研究工程特点和重、难(关键)点,紧紧围绕施工主线,配足配强现场管理机构和施工队伍,投入先进、配套的施工机械设备,均衡、高效组织施工生产,确保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5)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
(6)强化组织机构,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
(7)坚持优化技术方案,不断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8)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精打细算,控制工程成本。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区间位于某区,区间在DK37+405.674处设一座施工斜井,斜井长231.689m,净空尺寸5.5×5.5;在DK38+082.5处设一座施工竖井,尺寸6×8m,竖井深18.56m。右线起点里程右DK36+924.395,右线终点里程右DK38+429.463,右线区间总长1505.068m,左线起点里程左DK36+924.395,左线终点里程左DK38+429.463,其中左线短链27.766m,左线区间总长1477.302m,均为矿山法施工。区间沿规划岙东路下方向南敷设,之后向东穿越西大洋村民房、居民楼与西大洋小学,最后沿西大洋花苑小区南侧的村内道路向东下穿岙东南路到达大洋站。区间分别于右DK37+405.674、右DK37+869.745设置1~2#联络通道,其中2#通道与区间泵房合建,均采用矿山法施工;区间设置一处射流风机段,射流风机中心里程右DK36+990.000,射流风机段(布置见平面图)采用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埋深约为13.7m~22m,拱顶覆土为6.6m~15.4m,结构尺寸详见主体结构图纸。本区间端头靠近车站位置及联络通道位置设置变形缝。
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强风化及中微风化流纹岩。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2~3m。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单洞单线马蹄型断面。
本区间主体及附属均采用全包防水,其中区间主体及联络通道防水等级为二级。
2.2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青监理单位:
第三方监测单位:
施工单位:
3.主要施工方案
3.1超欠挖处理
施做二衬前要对基面进行净空尺寸断面扫描,扫描净空尺寸需满足设计要求。对欠挖处理根据测量 告,对基面超欠挖的部分用红漆标注,标注包括位置和超欠挖实测数据。
超挖处理:针对于超挖部分,采用湿喷C25混凝土的方式对基面进行湿喷处理,喷混时要注意平整度满足要求。同时不能出现鼓包和欠挖现象。对处理后的基面重新惊醒测量复核。直至满足要求为主。
欠挖处理:对于欠挖部分,应对基面欠挖的部分进行风镐凿除,凿除过程中,不能对初支格栅造成破坏,同时对于处理后的基面进行修补,采用C25喷射混凝土修补或者采用1:2.5水泥砂浆对表面进行平整度处理。保证格栅保护层满足要求,对基面处理做复测,复测合格后进行下道程序。
3.2基面处理
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对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切除锚杆头和钢筋露头,并用细石混凝土抹平覆盖,凹坑深宽比应控制在1:6以内;深宽比大于1:6的凹坑应进行
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找平处理,确保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阴、阳角处和棱角部位须用水泥砂浆抹成圆弧形。阴、阳角处应用1:2.5的水泥砂浆做成R>5cm的圆弧或5cm×5cm的倒角。达到防水层施作条件,具体方法如下。
1、局部漏水采用注浆堵水或埋设刚性堵漏,做到防水施工无水作业。
2、钢筋网等凸出部分,先切断后用锤铆平抹砂浆素灰(如下图)。
图3.2-1基面处理示意图(1)3、有凸出的管道时,用砂浆抹平(如下图)。
图3.2-2基面处理示意图(2)
4.质量保证措施
4.1组织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2)设置现场工程质量控制机构,配备足够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3)设置工作独立的、拥有足够权力的质量保证部门,部门中配备足够数量且经过培训、有资格的质量保证人员,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及业主提交质量管理工作 告,提交与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类管理人员资历清单。
(4)对特殊工艺、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保证体系正常运转。
项目经理部下设一个项目队负责科技馆站及9号线停车线施工管理,项目队主要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部指派,分别由项目队长、技术主管、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材料员、施工员组成,全面负责科技馆站及9号线停车线防水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及文明施工等管理工作,项目队下设开挖作业班组、支护作业班组及出碴运输车队,详见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2技术保证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深入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图纸施工,吃透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人员严格掌握施工标准,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和工艺要求,并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在施工期间,技术人员要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图4.2-1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实行工区自检、项目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隐蔽。
(3)经理部、各工区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质检工程师有质量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下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有权进行处罚,杜绝半成品或不合格成品。
(4)制定实施性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没有质量保证措施不许开工。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不完善或没有落实的应停工整顿,达到要求后再继续施工。
(5)严格施工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出现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不完善或没有落实的应停工整顿,达到要求后再继续施工。
(6)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各测量桩点要认真保护,施工中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要设好护桩,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认真进行交接班,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物尺寸位置正确。
(7)施工所用的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标定,确保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精度,严格计量施工。
(8)所有工程材料应事先进行检查,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验收,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每项材料到工地应有出厂检验单,同时在再现场进行抽查,来历不明的材料不用,过期变质的材料不用,消除外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9)做好质量记录:质量记录与质量活动同步进行,内容要客观、具体、完整、真实、有效,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各方签字齐全。由施工技术、质检,测试人员或施工负责人按时收集记录并保存。确保本工程全过程记录齐全。
(10)坚持文明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优质、安全、高效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做到道路平整,排水通畅,机械车辆停存和材料堆放有序。
4.3制度保证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坚决贯彻执行以下的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①贯彻执行“每道工序必检”原则;
②贯彻执行“谁施工,谁负责工程质量”的原则;
③贯彻执行“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操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的原则。
(2)建立质量管理程序,设立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系统,抓好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
(3)建立质量评定制度,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树立样板工程,及时反馈工程质量信息,把评定结果作为制定项目施工计划的依据之一。
(4)制定工程创优规划,明确工程创优目标,层层落实创优措施,责任到人。
(5)建立质量奖惩制度,明确奖惩标准,做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5.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5.1安全目标
严格遵守国家与相关部门、青岛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工地安全检查达标。无责任事故、无质量事故、无死亡事故、无重大设备事故、无重大管线事故、无重大消防事故,杜绝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6‰以内,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5.2安全管理体系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以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安质环保部、各项目队安全员及各工区安全员组成的分级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框图见图5.2-1。
图5.2-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框图
5.3安全管理措施
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部位、各工序、各工种的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分析 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并由各级安全组织督促检查,加以落实。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5.3.2起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起重作业人员系特殊工种,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在作业前了解、熟悉起重机械性能,掌握使用的起重信号,并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规定。
指挥人员站在起重机械和起重工相互通视的地方,并按规定的起重信号指挥作业。起重机械在电力线下其最高处离电力线的垂直距离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5.3.3其他中小型机械安全使用
(1)中小型机械在操作场所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操作人员熟悉其内容,并按要求操作。操作时专心致志,不得将自己的机械交他人操作。
(2)电锯、钢筋机械传动部分有防护罩,电锯有安全装置,有漏电保护装置。
(3)电焊机有保护罩,电线不任意布放,放置露天有防雨装置。手把线不乱拉,手把要绝缘,不跑电、不随意拖地。
(4)搅拌机应放平、安稳,离合器、制动器要灵敏可靠。
(5)乙炔瓶上有明显标志。瓶上应有防震圈,要防暴、防晒。
5.4安全消防措施
(1)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防火教育,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建立防火工作档案。
(2)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用火证。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用具。
(3)材料的存放、保管,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库房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火符合防火规定,施工现场机材料存放区严禁抽烟及明火作业。
(4)场地内详细消防设施放置情况详见。
5.5安全用电
(1)施工现场用电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有关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3)低压电缆(不包括油浸电缆),需架空敷设时,应沿建筑物架设,架设高度不低于2m;接头处绝缘良好,并采取防水措施,进入变电所配电所的电缆沟或电缆管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将管口堵实。
(4)整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及设备使用漏电保护器作两级保护。PE 线必须在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处引出。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TN~S系统。保护零线专用,不得做工作零线使用。所有的电器设备的外壳和保护零线均与专用保护零线相联接。
6.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现场场容管理方面的措施
(1)施工工地出入口要设置大门,并有门卫和门卫制度。周围居民和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内。围墙大门外侧悬挂标牌告示,并写上工程简介、开竣工日期和工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名称。
(2)按业主要求,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统一围档,围挡的修建、维护、清洗按业主要求办理。
(3)在施工现场设置“七牌二图”
七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牌、入场须知牌、文明施工牌、消防保卫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牌;
二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工程立面效果图。
(4)施工区域场容场貌整齐、有序,材料区域堆放整齐。设置醒目安全标志,在施工区域和危险区域设置醒目安全警示标志。
(5)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6)施工现场地面全部硬化,将材料堆放场地用黄色油漆围划。
(7)针对施工现场情况设置宣传标语和黑板 ,并及时更换内容,以起到鼓舞士气,表扬先进的作用。
(8)单位工程结束后,先清除全部设备、多余材料、垃圾及各种临时工程,保持移交现场和工程清洁整齐,再 请监理、业主接收。
6.2施工人员着装形象
全体员工树立遵章守纪思想,采用挂牌上岗制度,安全帽、工作服统一规范。安全值班人员佩戴不同颜色标记,工地负责人戴黄底红字臂章,班组安全员戴红底黄字袖章。
(1)施工管理人员和各类操作人员佩戴不同颜色安全帽以示区别。
(2)在安全帽前方正中粘贴或喷绘企业标志。
(3)服装:所有操作工人制作统一服装。
(4)胸卡:统一编号,贴个人彩色照片。
6.3现场机械管理方面的措施
(1)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种类定点存放,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等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确,安全装置可靠。
(2)机械排出的污水要有排放措施,不得随地流淌。
(3)临时设施各种电箱式样标准统一,摆放位置合理便于施工和保持。
6.4现场生活卫生管理的措施
(1)工地办公室应具备各种图表、图牌、标志。室内文明卫生、窗明几净,秩序井然有序,室内外放置盆花,美化环境。
(2)施工现场办公室、仓库,有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制订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必须的卫生设施。
(3)不乱倒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临时搭建先征得业主批准,且应整齐美观。
7.夜间施工措施
(1)夜间施工应有充足的照明,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2)大型物件吊装等工作不能安排在夜间进行。
(3)户外夜间作业遇到雷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停止作业。
(4)夜·间户外作业时,用电设备要做好放水防雨措施(特别是秋冬季有露水雾气等潮湿天气)
(5)户外夜间作业不宜进行登高作业。
(6)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夜间交叉作业时,必须有人员负责协调沟通,避免沟通不及时或不沟通而造成安全事故。
(7)夜间施工安排专人负责材料、机具的看守,防止丢失被盗。
(8)夜间作业人员白天必须有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夜间作业人员休息良好。
(9)夜间作业有固定周期的倒班,避免频繁无规律倒班,以免应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等引发安全事故。
(10)夜间施工时,注意减少和控制产生较大的噪声,避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