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里雕财富 一村年产两亿元

小橄榄卖出大价钱农民轻松年入十万元

李晓青是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村的村民,同时也是专业的核雕工艺师。这颗只有一元硬币大小的花篮,是李晓青花费两个月时间,用这样的橄榄核为原料雕刻而成。荷花、牡丹、蝴蝶、蜻蜓还有竹编的花篮,被形象地雕刻在直径不过20多毫米的橄榄核上,细腻精致、栩栩如生。

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村村民李晓青:这个花篮,上面有荷花、蜻蜓、牡丹花,这边是牡丹花、蝴蝶、君子兰都有的,就像一个竹子编的篮子。之前卖出几颗都是3万块钱左右,然后这一颗不想卖掉,因为这颗个儿比较大,之前卖出去的就是个子没这么大,做工是一样的。

李晓青说,现在她的一个普通材料的核雕作品,价格也在几千元以上。

李晓青:这个六千元、这个要八千元。

李晓青:刚做的时候,一串要做十来天,甚至半个月,一串卖100多元,一个月顶多做两串。反正那时候说不上,就是说妇女嘛,在家里带带孩子,也就做一点,贴贴家补、家用。

李晓青:一年销量倒没有细算过。

李晓青:差不多吧,因为毕竟做出来的,你价位贵的就是做的比较精的、细的,觉得自己是特好的,那么它是不按照人工算的。

核雕弥勒佛

今年57岁的钟金方是地道的舟山村人,15岁就开始跟人学木匠,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之后,一直在建筑队里开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后来就是自己在外面去接点活,自己带一帮人做做家装,装修。

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村村民钟金方:那个时候赚个一两万块钱吧。说实话我们舟山村是很穷的那个时候。因为我们当时这里主要是靠做泥木工,做手艺,那个时候也赚不到什么钱,就是做个手艺罢了,混口饭吃,养家糊口就行了,赚不了什么钱。

2004年左右,看到橄榄核雕市场逐渐被打开,钟金方于是又开始学做核雕,到现在,他们一家五口人都在从事橄榄核雕刻。

钟金方:我们一家嘛,不包括我女儿,就是我跟我老婆做个20多万

2010年,看到核雕市场越来越红火,钟金方就试着劝说大学毕业后在苏州一家电子厂工作的女儿、女婿回到村里从事核雕工作。

钟金方:我说你回来吧,回来以后做核雕,这个前途肯定是有前途的,能赚到钱的。你在单位里边赚个一两千块钱,一年下来,吃、喝,生活过个年就没了,差不多了,你没有多少钱,做了一年多不了钱。

钟金方的女儿:一开始不太愿意,因为这种东西怎么说呢,感觉一开始刚学的时候还是感觉蛮累的,蛮辛苦的,比在上班的时候辛苦多了。

在钟金方的一再劝说下,女儿女婿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近5年的学习和摸索,现在他们小夫妻俩也有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一年下来,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

钟金方的女儿:比上班肯定好多了。

钟金方的女儿:多,现在蛮多的。一开始不多

青年雕刻家任敏华:我为什么雕这个题材呢,当时因为我觉得可能太浮躁,需要一些文人雅士的作品来平和自己的心里,当然还是为了自己能够平和一下。

由于有书法功底,任敏华的作品风格飘逸灵动,充满诗意。“文人八爱”的作品中,任敏华对陶渊明形象的设计,倾向于表现他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 “李白醉酒”的雕刻,突出了一个“醉”字,刻画了李白手端酒杯,靠在石台上醉态朦胧、醉态可鞠的神情,侍童站在一旁手提酒壶,留白处是微刻书法《饮中八仙歌》,体现了“画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有书法功底的任敏华在橄榄核上写字

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村村支书高峰:在这个自然村从事这个核雕的,(也)有我们周边村庄的人,有1700多个,然后总的从事这个产业的人数达到3000多。

村支书高峰:十年前我们村上一辆汽车都没有,简单的说,但是我们现在,我们舟山核雕村,我初步统计一下400多辆,汽车,就是十年前的收入基本上是一户人家,大概在一二万块钱,一户人家已经好得不得了了。但是现在我们凡是家里有做核雕的人,一户人家只要有一个做核雕的,起码正常的收入在十万左右。

看到这些舟山雕刻师们的作品,让我感觉不禁想到巧夺天工这样的技艺境界.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舟山核雕“身价”也不断攀升,我们从当地公开数据资料上看到,仅仅是核雕这个产业,2013年舟山村的年产值就达到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五万多元。舟山是家家户户在核雕这条产业链上创富。很多地方都有历史传承下来的技艺和瑰宝,有一些是养在深山无认识。而核雕在舟山,不仅是当地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是通过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那么,舟山核雕又是如何走出乡村,走向市场,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效益的呢?

一个核雕村年产两亿元小小核雕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雕刻艺术大师宋水官:到1980年过后,因为我们整个雕刻厂解散了,因为都转租了,整个厂都转租了,后来我就一边就做核雕,一边做其它工艺品生意。

尽管核雕技艺有着百年的历史传承,但是舟山核雕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几年,一直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核雕产品根本卖不出去。2008年,舟山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宋水官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光福核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核雕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水官:政府说是要让我们把这个产业传承下去,把这个项目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当时很激动,话都讲不出来了。

宋水官的核舟卖到十几万一枚

宋水官:你像这一颗(核舟)20多个人,它(窗)都能打开的,打开之后,这个窗里边还有人。

宋水官:里面还有一个人,里面这个人坐上去之后把这个窗再装上去的。。。这个也是比较好的,要卖十多万一颗了。

宋水官:对呀。

宋水官:将近一个月。

一个熟练的核雕师傅,一年的核雕作品也不过几十件。 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核雕价格的不断上涨,尤其最近五六年,伴随艺术品收藏的热度,在玉雕、红木雕之后,纯手工的核雕也越来越为市场所追捧,尤其在北京、天津这些城市,核雕逐渐被藏友所熟悉并认可,需求暴增,但由于核雕的产量有限,产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一路上扬。在核雕产业的带动下,只有100来户的舟山村现在寸土寸金,除了自己做核雕,很多人家仅仅是靠房屋租赁,一年就能有不菲的固定收入。

当地村民高峰:我们好多人家的房子有的空着,现在隔一下,就出租出去了,一小间房子,少说得一两万。

高峰:嗯,一年。多一点,比如说五六个平方,五六个平方多一点,弄得两三万,三四万,现在我们农村的房子大呀,你弄个十来间的话就不得了了,一年稳定的收入就一二十万。

舟山核雕,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让它的规模日益壮大。早上刚过九点,这条舟山村口的马路两边,已经停满了车。这个曾经只有四五百人的村庄,现如今成为了核雕产业的聚居区,每天有3000多人在这里从事核雕或是核雕相关产业,这里每天都能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或是慕名而来的游客。

名副其实的舟山核雕村

北京游客:这是什么?

老板:双龙戏珠

游客:北京、上海、广州都有

游客:我们是到上海开会,开完会然后到太湖这边转两圈。本来想回上海的,就绕个弯过来了。这是刚在这里买的。

游客:不到一千元。算是淘着宝了。跟店家比较投缘,说的很好。

店主:像这种题材,比如说弥勒佛题材,还有我们这边传统的罗汉的题材稍微好卖一点。

店主:价位肯定是在中等价位,一千多,两千多。

游客:这边实际说可能还是商家来拿货得比较多?

店主:对。

游客:像我们这比较另类,顺道来看看,既然来了嘛,但是对这个价格比较敏感,因为不懂,有些东西我们不懂,所以我们希望价格最好是几百块钱或者一千块钱左右,这样的话都能接受。

游客:所以在我们这里也可以兜一圈,比较一下价格。

核雕店虽小但生意很好

核雕经销商张先生:现在便宜的好出,现在。一两千块钱,两三千块钱。好的,还是要对那些老客户,他们要好的,要大的。

张先生:这是2.6(厘米)的。

张先生:这是八仙。

张先生:这一万块钱左右,一颗。

核雕生意的红火,不仅让很多北京的淘客来到了舟山村,也有不少的舟山村村民在北京开店做起了核雕生意,陶正华就是其中一位。

陶正华:这个卖4万8千块,苏州园林刻划的,纯手工雕刻,创作这几个亭对我们苏州的园林亭台楼阁都这样,每一个园林的特色都刻划在橄榄核上。

因为在北京这个地区,包括天津,包括长城、东北三省的朋友们,喜欢核雕的都来北京这边,找我们橄榄核雕,所以这边卖橄榄核的人也比较多。

陶正华:我也就销售400多万。

陶正华说,北京市场占到了整个舟山核雕销量的一半以上,尽管这几年核雕价格上涨很快,但是好的作品依然还是不愁销路,来他这里买核雕的都是老顾客而且以订货为主。

陶正华:这都是订户。

陶正华:这都是订货。

陶正华:一条是四万块钱,都订掉了。

陶正华:已经订走了,18罗汉浮雕的,这个都订走了,包括八宝观音都订走了。

高峰:这个就是从最原始的,就是师傅带徒弟,然后徒弟出师以后再带徒弟,就这样传承下来。为什么到现在我们村上有这么多一流的师傅,其实都是以前的师傅带出来的,都是原来传承下来的。所以我们现在这样,现在好多都是从事这个核雕的艺术的,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吧,好多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在钻研核雕这一块,有的甚至是从以前的木雕,根雕转行做这个的,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就是纯手艺的。

高峰:一个是经营,一个是环境卫生,产销管理,还有一个资产租赁,那方面的管理,还有一个就是核雕评定等级的合理的一个管理,不要让那种机雕什么的,出现在我们的舟山核雕村,我们舟山核雕村就是打一个品牌,就是纯手工做的。这样我感觉舟山核雕会有一个恒久的一个生命力。

核雕收藏门道多投资须谨慎

舟山核雕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几年来不断与市场接轨,为舟山村创造了年产值2个亿的经济效益,它在文玩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那么个人收藏核雕又有哪些门道呢?

张先生玩核雕已经有三四年了,这个时间在核雕界中,其实并不算长,可是他对核雕的痴迷程度,绝对不亚于圈子里的资深爱好者。

张先生:就深陷其中就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

张先生最早接触到核雕,是看到同事手里,拿了一枚核雕单籽儿。

张先生: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核雕这种艺术,当时因为我就觉得首先核雕它利用的是橄榄核,是一个纯天然的东西,然后他又加上了一些现代人的一些艺术创作,并且图案,不同的图案可能都代表一些吉祥的寓意,我觉得就非常的感兴趣

不过在收藏过程中张先生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光是在购买原料,就让他觉得这个行道入门并不容易。

张先生:我反复买过几次原料,但是这个原料我感觉水挺深的,好几次就是说比较痛苦的一种经历。

张先生:首先他这个原料要放一段时间,不能说直接就拿过来上手雕刻,但凉一段时间有很多是裂的,就是那个原料已经裂了,这个原料如果一裂的话,那基本上就原来的题材就肯定创作不了了,这是一个最大的硬伤,就没法弥补的。

张先生发现,在收藏的过程中,他还有许多的知识要学习。

张先生:因为雕完的橄榄核新的,一般都要上一层薄薄的油,防止他开裂,去润一下,结果一上油,很正常的上了一层,没有上多,他就出现花的现象,但最终才明白这个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核料没有完全成熟就给下树了,但是这个你不经过最终雕完了,上油这个过程,你肯定发现不了,这才是比较大的一个失误。

做好核雕要先选好材料

这件事让张先生意识到,原来一个核雕作品的完成,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买了原料就能出作品这么简单。张先生开始学着挑选原料、辨别真假、鉴赏雕工,他开始在网上浏览一些比较专业的核雕论坛。

张先生说现在选核雕,首先看创意,然后是雕工。

张先生说没事儿瞅瞅核雕,是越看越喜欢。不仅仅因为核雕在方寸之间蕴含的吉祥寓意,更重要的是,他说自己通过把玩核雕,看到核雕一点一滴的变化,能切身体会到一种岁月的累积,这是让他非常惊喜的地方。

张先生:它通过日月的累积,它会慢慢的形成很自然的一个包浆,有一个岁月的累积在里边,颜色变得越来越通透,越来越红,好像时间长了好像由量的变化变成质的变化了,原来只是一个植物的果实,但后来感觉有一点很通透,有一点玉质的,我觉得这个过程也是很难得的。

【半小时观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5年 9月 16日
下一篇 2015年 10月 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