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击节赞叹的部分,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榫卯结构,满足不同的结构形式及外观的需要。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对传统木工技艺的挖掘继承和发扬,一定会为新时代家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注入更多的智慧和活力。
图1—图6是24种最基本的卯榫结构,都是两根规格料成90度连接。研究和学习这些卯榫结构,需要充分考虑它们试用的场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图26是一些典型的传统卯榫结构,包含对结构特点、适用范围和加工注意事项的说明。有些卯榫结构涉及到三个部件交汇的连接形式,出榫方式相对复杂,需要慢慢消化理解。结构太过复杂,工艺难度会大大增加,很难适用于现代家具的规模化流水线作业。但是,某些结构的巧妙安排,仍然可以在结构设计的思路上提供很好的借鉴。
图7粽角榫–俗称三碰肩
说明:
1、常用于柜、桌等无缩腰结构的家具,是面板与腿连接的常用榫;
2、要注意留”抬肩”。
图8半榫人字肩 单面 留夹皮
注:外面人字肩,夹皮;里面直肩。
说明:
1、由于半榫强度不如透榫,留夹皮可以不损失榫卯深度,增大胶粘面积;2、使榫孔料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增加外皮强度;
3、常用于腿枨连接,有透榫、半榫之分。
图9半榫人字肩 单面 留卯舌
注:外面人字肩,里面直肩。
说明:
1、常用于腿枨连接;
2、榫孔外皮剔除人字肩时,里面要留有”舌头”,以增加腿外皮的强度。完全剔除易使腿部强度受损;
3、刹肩时不能再尖角外留有锯痕(俗称耗子尾巴)。
图10大割肩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面板攒边结构;
2、常为透榫,如在表面雕花,则使用半榫,但半榫要尽量深些,且采用双榫或抄手榫以增加结构强度;
3、面边超宽的大画案类家具,榫根处留减榫,以防止面边卷翘,加强榫的牢固程度;
4、透榫宽度不宜过大,应比面边宽度尺寸1/2少2-5mm。
图11夹头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案形结构牙板与腿的连接,牙板与牙头攒成一体,里面开有凹槽,装配时牙板沿腿子中间凹槽自上而下推入;
2、用于圆腿桌案时,牙板中心线与腿子中心线重叠。
图12挂钩楔钉榫
注:底面被楔向上挤。
说明:
1、此榫常用于霸王枨与桌腿连接,以增强桌腿稳定性及牢固程度;
2、霸王枨与桌腿形成45°角,一端有挂钩榫,插入榫孔后向上推,用下面的楔钉将榫推向上部,形成挂钩;另一端则与面带底面用销钉连接。除销钉外,常刻口顶住穿带,以使霸王枨定位。
图13单插皮透榫减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门边与抹头连接;
2、减榫时注意留出堵槽部分。
图14楔钉双头扣手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弯料相接,如圈椅椅圈等;
2、双头扣手榫俗称”巴掌榫”,《明式家具研究》里称之为楔钉榫,即将榫舌插入对方槽内,最后加入楔钉。楔钉一般角度为18-20°;
3、接圈时从上面看顺序为:上脑压中节,中节压扶手,依此类推;
4、楔钉分大小头,应为大头在外(凸),小头向内(凹)。
图15单面人字肩 大进小出透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两横枨与腿子连接部位;
2、制作时外面人字肩,里面平肩。
图16走马销
说明:
1、走马销常用于活装结构部件连接,如扶手与靠背、罗汉床床围子等;
2、走马销榫头1/2处做成头大根小,榫孔亦做成阶梯状,将榫头插入榫孔大端向小端推,则会将构件锁住;
3、凡三面簸箕形结构,装配顺序均为先将两侧构件由后端装入向前推,到位后插入后面构件,顺序及方向均不能反;
4、凡打对的走马销,榫孔直边均在外侧。
图17圆腿双面飘肩半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圆形腿枨连接部位;
2、腿粗枨细是其特点,如腿枨直径相同,则应将飘肩适度抹头,但不能有明显痕迹;
3、此结构有透榫半榫之分。
图18圆包圆插皮单肩半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裹腿枨结构家具;
2、插皮圆角弧度与圆腿为同心圆;
3、插皮对接后,与圆腿间不得留有空洞。
图19圆腿长短榫
说明:此榫用于圆腿与面板直接连接的结构,如桌案,凳类。
图20半榫小割肩(蹾肩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腰枨或与线形有关的家具,如眼珠线等;
2、小割肩比较短,像是尖部被蹾了一下,因此称为”蹾肩”;
3、此结构对榫皮伤害较小,可增加榫孔强度。
图21大割角插皮透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榆木家具柜门,是白木家具榫卯结构做法的典型;
2、插皮榫胶粘面积较大,对门边外角损伤少,牢固度高;
3、由于端头露立茬,因此不推荐红木家具使用。
图22夹皮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圈口或牙头牙板的连接;
2、立圈口一般里面裁口,外面留榫舌装入槽内,属单肩结构;
3、遇有较宽圈口或透空雕时,榫槽深度一般不超过8mm。
图23抄手榫/插手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箱柜类家具内部边框连接;
2、抄手榫多为透榫,胶粘面积大,牢固程度高,加工工艺性能好;
3、对于外观要求较高的家具也可使用此结构,只是将透榫改为半榫,如紫檀材料的面边连接,或上脑与立脚的连接。但半榫抄手榫需做深些。
图24双抄手燕尾形暗榫
说明:
1、此榫常用于扶手或上脑与立腿连接处,由于难度较高,现在极少应用。一般经常需要拉拽、抬起的宝座等强度要求较高的家具使用此榫;
2、双抄手中间加燕尾半榫,燕尾方向视家具的力学要求而定,一般以扶手或上脑不能向上拔起为目的。
图25穿肖挂榫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牙板与腿子的连接,特指牙板里面的燕尾形肖子槽及端头的单肩半榫;
2、穿肖挂榫也包括鼓腿彭牙造型,区别在于该形状牙板与腿会形成一定夹角,而此图牙板与腿为平行方向;
3、有时缩腰也挂肖,但多数不挂,只是两端贴于腿部平面。
图26穿肖挂榫(鼓腿彭牙)
说明:
1、此结构常用于牙板与腿子的连接,特指牙板里面的燕尾形肖子槽及端头的单肩半榫;
2、此穿肖挂榫与普通穿肖挂榫区别于牙板与腿有夹角;
3、有时缩腰也挂肖,但多数不挂,只是两端贴于腿部平面。
榫卯结构技术要点和设计思路
榫和卯,一阴一阳,一进一出,结构细密,外观精致,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榫卯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一是充分满足空间结构在力学上的要求,一定要牢固可靠。二是尽一切可能扬长避短,让产品外观有最完美的呈现。总之,榫卯结构设计一定是以美观实用为目的,并不是越复杂越高级。
1,榫卯结构对基准定位的要求。现代板式结构多用木梢定位,设计加工简单灵活。相比较而言,卯榫结构一般不可拆装,一次定型。所以,卯榫结构更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和设计,明确尺寸基准,保证关键尺寸符合要求。与木梢定位不同,卯榫结构会更多地涉及到角度的问题,如45度角是否能够对正。传统木工对基准定位的控制基本上靠划线,其中自有很多门道和技巧,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才能逐渐臻于成熟。基于现代机械的加工,则依靠图纸、档位、模板和试装来确认符合标准要求。
图27永不松动的螺母
4,卯榫结构中的分解与整合。不管是榫还是卯的加工,都是对木料原有结构的一种“破坏”,虽然目的是实现与另一个或几个木料的整合。所以,如果掌握不好,经常会有榫头剪断、卯孔撑爆的现象,某些比较复杂的卯榫结构则可能频繁出现表面开裂。如何让分解与整合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在简单和复杂之间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是我们在设计榫卯结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分析问题甄别原因的一个方向。
5,卯榫结构的外观考量。为了彰显产品的传统工艺特点,有时会特意让卯榫结构外露,则透榫会用的比较多,有时甚至还会用假榫。而为了外观的整体性,45度角等拼接的极致效果,卯榫结构有可能完全隐藏在内部结构中。显与隐,是不同方向的审美诉求,并无优劣高下之分,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确定就好。只是,要使结构、功能、外观同时满足一定的要求,有时确实会遇到一些相互冲突和彼此矛盾的点。这也正是产品结构设计需要特别考虑和留意的点,需要作出果断的取舍和改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