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 备 检 修 记 录

设备名称 脱酚塔真空系统 位号 ——————
型式 罗茨式真空泵 维修日期 —————-
检修人员 ———————————————————–
设备故障 非驱动侧振动增大,11mm/s左右比之前5.0mm/s增大。
处理情况 解体大修。
配件消耗情况 驱动端:双列向心深沟球轴承 #3211(2个); 外圈单挡边单列向心圆柱滚子轴承,#NF210,(1个); 四氟挡环2个;油封65-90-10,2个;油封50-72-12,1个; 机封一套,RS50;密封垫片。非驱端: 四氟挡环2个;油封65-90-10,4个; 外圈单挡边单列向心圆柱滚子轴承,#NF211,2个; 油封50-72-12,4个;单弹簧机封2套,T2 1 7/8“; 油封45-68-12,2个;其他:级间开口密封环2种,6个大的,2个小的; 密封垫片若干;轴承定位套。 调整垫片若干;密封胶2盒。
原因分析 1、轴承磨损,造成振动增大;解体检查,发现非驱端轴承滚柱有轻微磨损;2、转子粘有异物,造成转子动平衡不好,振动增大;解体检查发现,转子表面黏有许多白色异物,推测是BPA粉末。
备注 1、密封垫片必须选择正确,防止出现冷却水泄漏现象; 2、调整轴向窜量的垫片,加装时,需考虑垫片的压缩余量。 3、驱动端机封动环的定位套位置,拆装时,需进行测量,记住位置,便于回装时,调节机封压缩量; 4、非驱端单弹簧机封安装时,动环内的密封胶圈不能翻边,定位卡簧确认卡在定位槽内; 5、真空泵分段进行回装时,必须确认段与段之间的定位销安装到位。 6、同步齿轮拆卸前,对转子的轴与轴之间的相对位置,齿轮与齿轮的相对位置,齿轮与轴的相对位置做明显记号,可以打上钢印,以便于回装。 7、B台真空泵,二级间隙需适当放大,(s2+w2,s6+w6)尤其是从动轴转子 的二级偏厚,定位轴承加垫片调整轴向间隙时,需考虑将从动侧定位轴承 垫片比主动侧垫片减薄。(主动侧垫片0.45mm,从动侧垫片0.36mm)

检修过程

1、掌握真空泵的故障情况,确认检修的具体项目内容,备齐必要的图纸资料;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1、根据工艺生产安排,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断电,排空,停冷却水作业;

2、确认工艺处理符合安全检修条件后,拆保温,仪表人员将相关的仪表线拆除;断开出入口法兰,管口加盲板;

3、现场整体拆卸真空泵,

4.1拆除皮带安全罩,拆下皮带;

4.2 断开各附属冷却水管线;拆除地脚螺栓

4.3 将倒链挂在上方横梁上,起重人员配合将真空泵整体吊装下来;

4.4 叉车配合将泵运输到维修场地进行解体大修;

解体大修(为保证拆装方便,将泵驱动端向下整体垂直放置在检修平台支架上)

5.1 拆卸前,打开观察孔,用塞尺分别复测各级转子与端板的间隙及转子之间的间隙,做好记录,如下表:单位0.01mm

主动侧 从东侧
S1 W1 S2 W2 S3 W3 S4 W4 S5 W5 S6 W6 S7 W7 S8 W8
23 25 20 35 33 27 35 45 25 17 20 32 32 25 33 38

5.2 在真空泵的各部件连接部位做好记号,标记顺序,便于回装;

5.3 拆卸真空泵驱动端的皮带轮;

5.4 拆卸驱动端机封的静环底座,注意静环底座后的垫片(内径边缘不带缺口),拆卸带冷却水套的密封腔,注意密封腔后侧的垫片带缺口,是回油槽的位置;拆卸机封动环及动环定位套之前需测量动环定位套的位置;

拆卸轴承座(1);拆卸油箱;拆卸同步齿轮(注意齿轮啮合位置做好相对标记);拆卸轴承压盖,拆卸轴承座(2),用千分尺测量轴承座后面调整垫片的厚度,作为回装时的参考数据,0.35mm。

5.5 在检修平台支架垫上胶皮,用倒链将真空泵垂直放置,驱动端在下侧;

5.6拆卸真空泵非驱动端的水箱,水箱与油箱之间的密封垫尽量完整拆下,便于与备件对比是否一致;检查水箱壳体,无损伤,无裂纹;

5.7拆卸机封卡簧,将动环部位拆下,拆卸静环座,尽量保证机封动静环的完整,检查机封动静环端面,无严重磨损;

5.8 拆卸油箱,油箱与侧架之间的垫片尽量完整拆下,便于与备件对比是否一致,检查油箱壳体,无损伤,无裂纹;

5.9 拆卸轴承备母,拆卸轴承压盖,拆卸轴承座,取出轴承内圈及滚柱,检查发现滚柱表面有磨损痕迹,拆卸四氟挡环;

5.7 松开8条长螺栓,拆卸非驱端侧架,侧架与隔板之间的调整垫,用千分尺测量厚度,进行记录;

5.8 分别按顺序拆卸各级转子的壳体及隔板,并用千分尺分别测量各级之间的垫片厚度,进行记录;检查转子表面,黏有许多白色异物,如下图所示:

5.9真空泵解体完成。

6、部件更换及修复

6.1轴承、油封全部更换;转子各级之间的开口密封环全部更换;密封垫片及调整垫片全部更换;机封更换;转子表面、隔板端面用细砂纸进行打磨处理;油箱、水箱进行清理、除锈;

7、预组装

8、组装

8.1 转子各级之间的开口密封环,全部更换;

8.3 若总间隙在标准范围以内,则可以进行下面的回装;

8.3 回装非驱端的四氟挡环;

8.4 回装轴承座及轴承,用备母将轴承备紧,并用锁片锁紧;

8.5 用倒链将真空泵水平放置,回装驱动端的四氟挡环,根据测量的各级的总间隙及每级的标准间隙值,参考拆卸之前测量的数据,确定轴承座后面的调整垫片的厚度,回装轴承座及轴承;

8.6 备紧从动轴的齿轮;用加工的轴套及备母备紧主动轴的齿轮;

8.7 用塞尺测量各级转子端面与隔板端面的间隙,并与标准数据作对比,若在范围之内则可进行下面的安装(若有不在范围内的数据,需总体考虑各间隙值的情况,均衡调整轴承座后面的垫片的厚度。)

8.8 调节转子之间的间隙。回装主动齿轮并用锁母备紧,回装从动齿轮,不需备紧;

8.9 确定转子之间间隙的范围,挑选一个最大值,用与间隙等值厚度的塞尺,塞进指定的位置(转子垂直,水平放置);

8.10 把紧齿轮,复测间隙,盘车,测量同一点,不同接触位置的间隙,保证在标准范围内。

8.11 按顺序回装其他组件,注意密封垫片要与原始的垫片形状一致。

9、现场整体回装。

10、单机试车,振动、温度正常。

11、检修质量标准

见下列表格:

间隙数据测量

1.真空泵驱动端在下,垂直安装时的数据:按照资料分析,若垂直安装,S1,S2,S3的数据是0mm。

——未装轴承时。

2.预安装时的数据

——理论最值 mm

最小数值 最大数值
S1S5 W1W5 S2S6 W2W6 S3S7 W3W7 S4S8 W4W8 S1S5 W1W5 S2S6 W2W6 S3S7 W3W7 S4S8 W4W8
0 0.45 0 0.45 0 0.45 0.05 0.55 0 0.65 0 0.65 0 0.65 0.05 0.8

——实测值 0.01mm

主动侧 从动侧
S1 W1 S2 W2 S3 W3 S4 W4 S5 W5 S6 W6 S7 W7 S8 W8
0 56 0 57 0 53 5 70 0 54 0 54 0 52 5 64

3.正式安装时的数据

——理论值 mm

——实测值 mm

最小数值 最大数值
S1 W1 S2 W2 S3 W3 S4 W4 S5 W5 S6 W6 S7 W7 S8 W8
23 33 25 32 18 35 25 50 22 32 22 32 17 35 25 44

4,转子与转子,转子与壳体间隙

——实测值mm

1 2 3 4
T1 T2 R T1 T2 R T1 T2 R T1 T2 R
—— —— 0.35 —— —— 0.35 —— —— 0.35 —— —— 0.35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7年 7月 22日
下一篇 2017年 7月 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