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房车 牵手天涯—Demi号 房车改装全过程(6)

自2007年起,就产生了开着自己改造的房车周游全国的梦想。特别是近几年,在设计思路日趋明晰后,就想逐步地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车辆选型、工具采购、材料准备、施工方案、制作工艺等各项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向坛内的弟兄们展示一下,使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美好的梦。

接上篇:自制房车 牵手天涯—Demi号 房车改装全过程(5)

继续发帖。

开始制作的时候总是想等每扇的框架焊接成型后再做防锈处理,所以只是在下料后进行了除锈,并未进行防锈。晚上锻炼身体走圈时(80%的理念、构思、想法、设计都来自于每晚一小时的走圈中)突然感觉,到那时再喷漆则需要将框架翻几遍身才能把每个面都喷到,底面和上面的尺寸是4.2米*2.0米,翻几个身谈何容易。考虑了一下,还是先喷漆后焊接,这样虽说也有弊端,就是焊接时喷过漆的地方和没有喷过漆的地方起弧不一样,不好保证焊接质量。但是还是有办法修正的,就是用角磨机将焊口处的防锈漆砂掉,这样就可以了,虽然说麻烦一点,但还是利大于弊的,还能保证喷漆质量。至于焊口处的防锈,在打磨之后直接用刷子刷上就可以了。

说干就干,武装好了,开干。

将方管平铺在工作台上

将标有每根方管标号的地方用分色纸贴好,不然都喷上了漆可就不好找了。

名牌产品,金飞马的防锈漆。

日本岩田的喷枪、防毒口罩。

看看效果如何?工作间里太呛人了,PP没有多拍

将车厢的右侧(前进方向的右侧)在平台上排列一下并精确地划好了线,这面比较复杂,从图的下方算开始,有发电机舱门、液化气舱门、音箱门、入口门、电池舱门等共五个门,方管就是这些了,为了减轻重量,其余的采用优质松木。还不准备进行焊接,待六个面的材料全部按此处理完毕之后,再统一进行焊接。

精度完全够用,一是有这个高标准的平台,所有的材料可以在平台上排列开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测量、划线,再用足够的夹子做以固定;二是下料时就要严格把握住尺寸的精确性,不要有丝毫的误差,同时也得益于锐奇的无齿锯,铸铁的平台就是好,不抖动,锯起料来真是爽;三是不要怕麻烦,每根料都要与图纸反复对照,用尺多量两次,防止有误差。哈哈,4.2米长的框体排到最后,竟丝毫不差,直角尺一上,所有的角绝对90度,太满意了。

根据设计图纸将箱体的六个面分别标号,即1–6号(升顶部分另行标号),每个标号内的每个材料又分别编号,与图纸上的编号相对应,尺寸、方向必须一致,不然就乱套了,上百个经过精心切割的材料,没有编号理都理不清。

将每个面的框架主材切割完毕后·,根据图纸尺寸与编号,平铺在工作平台上,四周用夹子固定牢固,仔细地校正角度,确保每个直角都保证是90度,对角线尺寸也必须一致,并且经过几次校正。这步是整个工作的基础,这步精度保证了,才能保证以下的测量、加工精度。然后,严格按照图纸的尺寸进行测量、划线、下料、磨角,并从一个方向(前后均可)向另一侧排列,需要固定的地方一定要用夹子固定。还有,一定要用划针划线,不要用笔,笔保证不了精度。

为什么一再强调要严格按照图纸的尺寸进行施工?

因为这一步做的是用方管焊接成的框架结构,每根方管都可视为是一根预埋件,下步,有很多零部件是需要在方管上固定的,如不严格按照图纸尺寸施工,待两侧的内外饰层安装完毕,需要固定零部件时还能找出方管在什么位置上吗?

右侧框架的管线位置进行钻孔,又将左侧框架排列完成。板式车厢最繁杂的底面(序列号1号)排列完毕,精确度极高,设计宽度为2米,实际尺寸丝毫不差,设计长度4.2米,实际长度大了1毫米。这样,就像一张1:1的实际图纸呈现在面前,可以很直观地看清楚每个部位的实际大小。

左侧(3号)框架

底面(1号)框架

支撑拉杆部位

底部框架全景

底部框架(后部)

底部框架(前部)

网淘了四只电动推杆,最大推力600公斤,推杆长度500毫米。因为将推出速度更改为全部推出时间为30秒,则推力减小为100公斤,足够了。试了一下,办公桌上放了两箱复印纸,用一只推杆,轻松地将办公桌和两箱纸顶了起来。估计我的升顶部分为150公斤以内(含四块太阳能电池板及倾斜支撑部分、全景天窗、动中通卫星天线等),用四个推杆应该没问题。

制作穿线用的孔,费了这么大力气,不能走明线呀,都要埋在保温层中,所以,要有很多这样的孔。

先用20毫米的开孔器钻成这样

再用铣刀铣成这样。

沈阳的天气开始见冷了,仓库里的温度更是低得厉害,为了保护我的老腰,利用周六和周日的公休时间,将车库进行了整理(因为车库是暖库),将前一阶段加工的工件和工作平台挪到了车库,躲开了寒冷(其实车库也不是很暖,只不过不会上冻而已)。并仔细地校正了平台,为下一步正式开始焊接做好了准备工作。搬迁最大的困难就是那个大平台,拆解、运输(虽然不远,但不能扛着走呀)、安装、调试,总算结束了。可车库地方小,放不下那些工具柜,只好在墙上安装了一个临时的搁板,将就吧。

与原先的仓库相比较,车库的宽度明显赶不上前者,不过平台两侧还有80公分的间隔,稍挤些。

校正平台

陆续将工具转移过来

买了三根6分热镀锌管,制作了几个管夹子,其中3米的2个、2.2米的3个、1.5米的2个,这种夹子在制作车厢时很有用的。平常的F夹、G夹只能夹小一点的材料,最大的F夹也就是1.2米,这回自制的几个夹子可以组合使用,完成不同长度的夹紧工作。比如3米和1.5米的通过丝扣、管箍的联接能达到4.5米,制作车厢时可以夹住纵向(4.2米)方向,而2.2米的则专为横向夹紧制作的。

夹铁管和套扣的工具

套出来的扣还是很光滑的

带丝杠的一头,直接拧在套好的扣上,很简单

管夹的另一侧,很方便,带自锁的。

将车厢六个面(不含升顶部分)最后一个面的材料加工完毕,拉铆螺母、导线穿孔等均已完成,把这个面、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面定位焊接一下,只是定了下位,进行了校正,没有正式焊,立起来看了一下,很理想,下步准备正式开始焊接。

其实我的进度挺快的,原计划一直到2013年底都是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图纸设计阶段,没有想这么早动手。但没忍住,还是动手了,而且进度也挺快的(完全一个人的工作,哪步都得手到)。

发几张PP,其中有管夹子使用的图片:

先将四框用电焊点一点,再测直角。测对角线时,一侧比另一侧多了4毫米,管夹子派上了用场,对角拉回来再固定焊接,哈哈,丝毫不差。

未完待续……

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带给你更多房车咨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3月 16日
下一篇 2018年 3月 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