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行业研究 告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互感器属于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所属细分行业为“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

行业政策

序号

时间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发布单位

1

2012年5月

《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建设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升级和跨越。

科技部

2

2012年11月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实施细则》

对于符合条件的推广产品,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政府将给予4-40元/KVA的财政补贴。

国家能源局

3

2013年07月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 系。把“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列为未来工作重点之一。

国务院

4

2014年3月

《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

发展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居民和企业用电的智能管理。建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配电网络体系。

国务院

5

2015年5月

《中国制造2025》

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

国务院

6

2015年8月

《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过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乡村地区电网薄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保障农业和民生用电。构建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

发改委

7

2015年8月

《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

明确2015-2020年,国家计划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

国家能源局

8

2016年2月

《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

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中西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差距大幅缩小,贫困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县级供电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务院

9

2016年11月

《电力发展“十三五”划(2016-2020年)》

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8个方面绘制了电力发展的“十三五”蓝图。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互感器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两大类。电压互感器可在高压和超高压的电力系统中用于电压和功率的测量等。电流互感器可用在交换电流的测量、交换电度的测量和电力拖动线路中的保护。互感器的种类功能如下:

项目

类别

种类

电压互感器

按用途分类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保护用电压互感器

按绝缘介质分类

干式电压互感器、浇注绝缘电压互感器、油浸式电压互 感器、气体绝缘电压互感器

按相数分类

单相的结构的电压互感器、三相的结构的电压互感器

按电压变换原理分类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光电式电压互 感器

按使用条件分类

户内型电压互感器、户外型电压互感器

按一次绕组对地运行状态分类

一次绕组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不接地的电压互 感器

按磁路结构分类

单级式电压互感器、串级式电压互感器、组合式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按用途分类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

按绝缘介质分类

干式电流互感器、浇注式电流互感器、油浸式电流互感 器、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

按电流变换原理分类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光电式电流互感器

按安装方式分类

贯穿式电流互感器、支柱式电流互感器、柱用的电流互 感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式电流互感器

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供测量和保护用的重要设备,终端用户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及其他需要自行建设配电网的工业行业,如石油、化工、冶金、铁路、煤炭等供电部门。

国内互感器行业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在国家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城市电能表更新换代以及国外电工仪器仪表产能向中国转移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互感器市场与全球市场相比增速更快。根据中研普华行业研究 告,我国互感器市场规模约为2.18亿块,作为电力输变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互感器用量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

据了解,“四交四直”4条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和4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共计新建线路长度1.2万公里,途经13个省(区、市),总投资1737亿元。有机构人士分析称,2016年特高压将真正大规模启动,2020年前特高压项目投资预计至少达到7000亿元,这将带动相关设备需求迎来高峰。此外,特高压电网建设将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拉动经济增长。据估算,“两直”工程总投资达474亿元,将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213亿元,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185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3.3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152亿元。

根据国家电网规划,预计2020年前还需继续建设26条路线,按单个项目210亿元的投资额度测算,26条路线投资额度预计达到5460亿元。再加上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2020年前,特高压项目投资预计至少达到7000亿元。

特高压交流方面的主要设备包括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GIS组合开关、互感器等设备。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在特高压投资中,设备投资约占45%,其中变压器(含电抗器)占设备投资约30%,GIS约占25%,互感器约占10%。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电子式互感器快速发展

传统互感器由于受铁芯传感器的局限,存在体积大、磁饱和、动态测量范围小、频域响应范围窄等缺陷,同时存在易燃易爆、二次侧维护过程产生高压等危险,迫切需要升级改造。”相对于传统产品的改造升级,新型互感器产品是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有关新型互感器技术的研究,主要是致力于罗氏线圈积分技术、激光供能可靠性技术、抗干扰技术、全光纤电流产品稳定性技术等的研究。就具体的新型产品而言,随着电网容量扩大,变电站向数字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以罗氏线圈、传感光纤、低功率线圈、同轴电容等新产品为代表的电子式互感器得到了快速发展。

(2)数字化、集成化成主要趋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在泛智能电网中广泛应用,引入“大、云、物、移、智”新技术将为整个互感器行业带来新机遇。“结合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未来互感器产品应以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为基础,以可靠、稳定运行为前提保障,逐步扩大在智能配电网中的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器的应用、数字化的输出与一次设备的集成化将成为互感器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互感器应将以加快现代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实现配电网装备水平升级为目标,实现产品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的突破升级,从模块化设计、批量化生产、全方位工艺质量管控等多个环节着手,提升一次配电网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3)电网的升级改造引领行业升级换代

电网的升级改造将直接导致行业升级,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09年05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包括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诸多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通过双向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网络将分布式电源、高电压网络、储能装置、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智能有机体连接在一起的现代电力网络,其应用为所有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灵活、易接入、环保和经济的电能。未来的智能电网,就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集成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联接大型能源基地、分布式电源和各类电力客户的“能源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综合平台。

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推进”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满足多元用户供需互动。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优化电力供给结构。

根据这项规划,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坚强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超过40,000亿元:

①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预计投资5,500亿元;

②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预计投资20,000亿元;

③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推进“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投资17,000亿元。

到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根据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规划,在智能电网各环节投资分布方面,用电环节占智能化投资比重最高,达到30.8%,主要是用电信息采集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其次是配电环节,占23.2%,变电环节占19.5%,主要由于配电自动化、智能变电站新建和改造等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

互感器是用于特高压电网电能计量和保护的重要设备,随着现代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在已经建成的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和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中均采用自主研发的电压互感器,同时也已成功研制出可用于特高压GIS站的罐式电压互感器。截至2015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共建设约2800座智能变电站。“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还将继续推进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建设,预计会再建8000多座智能变电站。

输变电工程与工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输变电工程相关领域频繁发布的产业政策对电力工业及其附属产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未来几年,随着我国智能电网投资额的增加,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高级调度自动化系统、柔性输电、数字化开关、数字化互感器、配网自动化、用电管理采集系统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行业与上、下游关系

(1)上游产业

上游行业主要是原材料市场,包括主要包括:铁芯、铜线变压器油、铜排、支架、缓冲材料、铜螺母、焊锡、底座或壳体、绝缘材料等等;涉及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和绝缘材料等行业。我国钢铁和绝缘材料的产量在世界排名位居第一,有色金属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一大批从事钢铁、有色金属和绝缘材料生产的企业,行业竞争充分,市场供应充足,上游行业对行业的生产经营影响相对较小。

(2)下游产业

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电力工业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不断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从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下游电力工业的发展将有力拉动互感器行业的发展,也将促进互感器检验和校准装置行业的发展,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END-

信息化顾问团|专注?专业?专心

每天与你相约

你每天都必读

每天十分钟 ? 看懂你的圈子

转载合作请联系:@kayson_yang(杨凯)

-转发是最好的鼓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7年 9月 18日
下一篇 2017年 9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