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的橡胶块桔附聚暇氯乙烯板组成。
13.5.6 梁段预制除符合本规范第 13.3.1 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段预制宜采用全断面一次浇筑。
2 预制梁段模板、托架、支架应经预压消除其永久变形。宜选用刚度较大
的整体升降底模,升降及调整高程宜用螺旋(或齿轮)千斤顶装置。浇筑过程
中的变形不得大于 2mm。
3 梁段间端面接缝应凿毛、清洗、充分湿润,新浇梁段波纹管宜穿入巳浇
梁段 10cm 以上,与已浇梁段渡纹管对严。
4 梁段浇筑前应将导梁安装就位,并校正位置后方可浇筑梁段混凝土。
13.5.7 梁段顶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顶推千斤顶的安装位置,校核梁段的轴线及高程,检测桥段(包括
临时墩)、临时支墩上的滑座轴线及高程,确认符合要求,方可顶推。
2 顶推千斤顶用油泵必须配套同步控制系统,两测顶推时,必须左右同步,
多点顶推时各墩千斤顶纵横向均应同步运行。
3 顶推前进时,应及时由后面插入补充滑块,插入滑块应排列紧凑,滑块
间 大间隙不得超过 10~20cm。滑块的滑面(聚四氯乙烯板)上应涂硅酮脂。
4 顶推过程中导梁接近前面桥墩时,应及时顶升牛腿引梁,将导梁引上墩
顶滑块,方可正常顶进。
5 顶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桥梁轴线和高程,做好导向、纠偏等工作。梁段
中线偏移大于 20mm 时应采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滑块受力不均匀、变形过大或
滑块插入困难时,应停止顶推,用竖向千金顶将粱托起校正。竖向千斤顶顶
升高度不得大于 10mm。
6 顶棒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桥墩墩顶变为,其纵横向位移均不得超过设计要
126
求。
7 顶推过程中如出现拉杆变形、拉锚松动、主梁预应力锚具松动,导梁变
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顶推,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顶推。
8 平曲线弯梁顶推时应在曲线外设置法线方向向心千斤顶锚固于桥墩上,
纵向顶推的同时应启动横向千斤顶,使梁段沿圆弧曲线前进。
9 竖曲线上顶推时各点顶推力应计入升降坡形成的梁段自重水平分力,如
在降坡段顶进纵坡大于 3%时,宜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滑块。
13.5.8 当桥梁顶推完毕,拆除滑动装置时,顶梁或落梁应均匀对称,升
降高差各墩台间不得大于 10mm,同一墩台两侧不得大于 1mm。
13.6 造桥机施工
13.6.1 造桥机选定后,应由设计部门对桥梁主体结构(含墩台)的受力状
态进行验算,确认满足设计要求。
13.6.2 造桥机在使用前,应根据造桥机的使用说明书,编制施工方案。
13.6.3 造桥机可在台后路基或桥梁边孔上安装,也可搭设临时支架。造
桥机拼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按不同工况进行试运转和试吊,并进行
应力测试,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形成文件后,方可投入使用。
13.6.4 施工时应考虑造桥机的弹性变形对梁体线形的影响。
13.6.5 当造桥机向前移动时,起重或移梁小车在造桥机上的位置应符合
使用说明书要求。抗倾覆系数应大于 15。
13.7 检验标准
13.7.1 混凝土梁(板)施工中涉及模板与支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
凝土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表 5.4、6.5、7.13,8.5 节的有关规定。
13.7.1 支架上浇筑粱(板)质量检验席符合本规范第 10.7.1 条规定,且应
127
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结构表面不得出现超过设计规定的受力裂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读数放大镜观测。
一般项目
2 整体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板允许扁差应符合表 13.7.2 的规定。
表 13.7.2 整体浇筑钢筋混凝土梁、板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10 3 用经纬仪测量
梁板顶面高程 ±10 3~5 用水准仪测量
高 +5
-10
宽 ±30 断面尺
寸(mm)
顶、底、腹板厚 +10
0
1~3个断面 用钢尺量
长度 +5
-10 2 用钢尺量
横坡(%) ±0.15 1~3 用水准仪测量
平整度 8
每跨
顺桥向每断面每
10m测1点 用2m直尺、塞尺量
3 结构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 0.15mm 的收缩裂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13.7.3 预制安装粱(板)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 13.7.1 条规定,且应符
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结构表面不得出现超过设计规定的受力裂缝。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128
2 安装时结构强度及预应力孔道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
时,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强度试验 告。
一般项目
3 预制梁、板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7.3-1 的规定。
表 13.7.3-预制梁、板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项目
梁 板 范围 点数检查方法
高 0
-10
0
-10 5
宽 ±5 — 5
断面
尺寸
顶、底、腹板厚 ±5 ±5 5
用钢尺量,端部、
L/4处和中间各1点
长度 0
-10
0
-10 4 用钢尺量,两侧上、下各1点
侧向弯曲 L/1000且
不大于10
L/1000且
不大于102
沿构件全长拉线,
用钢尺量,左右各1点
对角线长度差 15 15 1 用钢尺量
平整度 8
每个
构件
2 用2m直尺,塞尺量
注:L 为构件长度(mm)。
4 架、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7.3-2 的规定。
表 13.7.3-2 梁、板安装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检查方法
顺桥纵轴线方向 10 1 平面
位置 垂直桥纵轴线方向 5
每个
构件 1 用经纬仪测量
焊接横隔梁相对位置 10 1
湿接横隔梁相对位置 20 每处
1
伸缩缝宽度 +10
-5 1
用钢尺量
每块位置 5 2 用钢尺亮,纵、横各1点 支座板
每块边缘高差 1
每个
构件
2 用钢尺亮,纵、横各1点
焊缝长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每处 每处 1 抽查焊缝的10%
相邻两构件支点处顶面高差 10 2
块体拼装立缝宽度 +10
-5
每个
构件 1 用钢尺量
垂直度 1.2% 没孔2片梁 2 用垂线和钢尺量
129
5 混凝土表面应无孔洞、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 0.15mm 的收缩裂
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读数放大镜观测。
13.7.4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检验度符合本规范第 13.7.1 条规
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悬臂浇筑必须对称进行,桥墩两侧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规定,轴线挠
座必须在设计规定范围内。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监控量测记录。
2 梁体表面不得出现超过设计规定的受力裂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3 悬臂合龙时,两侧梁体的高差必须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检在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用水准倥测量、检查测量记录。
一般项目
4 悬臂浇洗预应力混凝土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7.4 的规定。
表 13.7.4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检查方法
L≤100m 10 轴线偏移
L>100m L/10000 节段 2 用全站仪/经纬仪测量
L≤100m ±20
L>100m ±L/5000 2 用水准仪测量
顶面高程
相邻接段高差 10
节段
用钢尺量
130
续表 13.7.4 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梁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 点数检查方法
高 +5
-10
宽 ±30 断面尺寸
顶、底、腹板厚 +10
0
节段 1个断面 用钢尺量
L≤100m 20 合拢后同
跨对称点
高程差 L>100m L/5000
每跨 5~7 压水准仪测量
横坡(%) ±0.15 节段 1~2 用水准仪测量
平整度 8 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
向,每侧面每10m梁长1 用2m直尺、塞尺量
注:L 为桥梁跨度(mm)。
5 梁体线形平顺。相邻梁段接缝处无明显折弯和错台。梁体表面无孔洞、
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 0.15m 的收缩裂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枪验方法:观察、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13.7.5悬臀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3.7.1条和第
13.7.3 条有关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悬臂拼装必须对称进行,桥墩两侧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规定,轴线挠
度必须在设计规定范围内。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监控量测记录。
2 悬臂合龙时,两侧梁体高必须在设计规定允许范围内。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检查测量记录。
131
一般项目
3 预制梁段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7.5-1 的规定。
表 13.7.5-1 预制梁段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检查方法
宽 0
-10 5
高 ±5 5 断面尺寸
顶底腹板厚 ±5 5
用钢尺量,端部、1/4
处和中间各1点、
长度 ±20 4 用钢尺量,
两侧上下各1点
横隔梁轴线 5 2 用经纬仪测量,
两端各1点
侧向弯曲 ≤L/1000,且不大于10 2 沿梁段全长拉线,用
钢尺量,左右各1点
平整度 8
2 用2m直尺、塞尺量
注:L为梁段长度(mm)。
4 悬臂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7.5-2 的规定。
表 13.7.5-2 悬臂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梁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 点数 检查方法
L≤100m 10 轴线偏移
L>100m L/10000 节段 2 压全站仪/经纬仪测量
L≤100m +20
L>100m +L/5000 节段 2 压水准仪测量
顶面高程
相邻节段高差 10 节段 3~5 用钢尺量
L≤100m 20 合龙后同跨对称点高程差
L>100m L/5000 每跨 5~7 用水准仪测量
注:L为桥梁跨度(mm)。
5 梁体线形平顺,相邻梁段接缝处无明显折弯和错台,预制梁表面无孔洞,
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 0.15mm 的收缩裂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1.3.7.6 顶推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 13.7.1 条和
132
第 13.7.3 条有关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般项目
1 顶制梁段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 13.7.5-1 的规定。
2 顶推施工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13.7.6 的规定。
表 13.7.6 顶推施工梁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检查方法
轴线方向 10 2 用经纬仪测量
落梁反力 不大于1.1设计反力 次 用千斤顶油压计算
支座顶面高程 ±5
相邻纵向支点 5或设计要求 支座高程
固墩两侧支点 2或设计要求
每段
全数 用水准仪测量
3 梁体线形平顺,相邻梁段接缝处无明显折弯和错台,顶制梁表面无孔洞、
露筋、蜂窝、麻面和宽度超过 0.15mm 的收缩裂缝。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