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刚毕业进工地,施工方案不会编,全套双优工地方案送大家

目录

一、 编制依据

依据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周边施工环境和本工程的特点。

二、 工程总体概况

xxxxxx,住宅、商业工程位于xxxxx北侧。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xxx城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该工程地下室作停车库,D楼十三层,E楼二十三层,总建筑面积50120.00平方米。

其中D楼一二层为商业用房,东端为九层是酒店。E楼全部为纯住宅用房。

三、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艺

基础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筏板,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240mm厚MU150页岩砖墙代替模板,砖墙高度比筏板顶标高高出100mm从C15垫层上开始砌筑,砖墙间距3.6M设置370*370砖柱,砖墙内侧作1:2水泥砂浆抹灰以便于做防水施工;主体结构的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计划采用散拼木模板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并全部按三层模板的需用量配置。

模板外操作架采用φ48工具式钢管扣件脚手架施工,按4层的层高加1.5M的高度搭设,内操作支撑架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施工,按三层需用量配置。

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漏浆,模板选用时应考虑使用新模板或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外形尺寸规矩、且刚度较好的模板支撑施工。同时支模时应使模板合缝严密、支撑牢固,并在模板缝处加贴海绵条或加贴胶带布,墙柱与板接触部位用1:2水泥砂浆补缝,确保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不漏浆跑浆。

模板的安装:模板安装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几何尺寸,模板的拆除时间应按现行规范GB50214-200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模板选用高效组合模板体系,木模板采用厚度为15mm的规格复合木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钢管。模板外操作架采用φ48钢管扣件式脚手架。

1、矩形柱模板

(1) 柱模组合:

本工程柱模均采用木模板按图纸定型制作,要求组合时必须做到接缝严密平整;模板必须事先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皂化脱模剂);柱模脚必须找平或柱模板校好后,必须事先于柱模外补填与其地面的缝隙。

(2) 柱模夹具:

方柱模夹具采用钢管夹具,钢管夹具和满堂架连接成整体,钢管夹具沿柱竖向布置:钢管夹具最下一道距地250mm。钢管夹具为双背杆,钢管夹具竖向间距500mm,柱设计尺寸大于600×600的柱模板加φ12对拉螺杆,间距500mm一道,柱四面模板应与钢管夹具双背杠连接。

(3) 柱模校正:

柱模安装前必须弹出柱模外边线和柱中线及放大100mm四周的墨线,并在地面上弹出柱模架的外边线。

柱模采用塔吊吊装就位,联接成整体后,上、下用钢管夹具定位,下部定位以模板外边线为准,上部采用双面吊线的办法,即对准放大100mm四周墨线用尺量准确后夹具定位,确保柱不产生搓角和上下垂直;上下定位准确后,先夹柱中部,用线锤吊四周和中线,校正垂直度,最后按竖向间距夹紧柱模,检查校正。

柱模下部浇筑混凝土前用草纸或水泥砂浆将其与地面间隙封闭,以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柱底模部位产生烂根。

2、边坡地下挡土墙模板施工

本工程边坡地下挡土墙和矩形柱模板均采用15mm厚复合木模板拼装而成,为不在柱与墙之间留下施工缝,待柱筋和墙筋都绑扎完毕后,同时浇筑墙和柱。施工时,要求相邻模板的模板缝及阴、阳角模不能显缝,墙体模板背面均设置50*150木背枋,木背枋上架双钢管水平夹杠,外面上φ12对拉螺栓,对拉螺栓距楼地面0.30m以上纵横@600设置,在离地面30cm处上好第一道钢管夹杠及柱箍,然后@600一道,逐步上好钢管夹杠及柱箍,然后顶紧钢管支撑,最后拧紧扣件螺丝以增加模板刚度和整体性。

3、剪力墙模板安装:

本工程电梯筒井部分为剪力墙结构,其模板采用复合木模板与木枋拼装而成,放线后,采用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将墙转角点及直段中间部分做上“靠墩”,其作用为墙模拼装后直接靠在“靠墩”上,“靠墩”的边线即为墙边线,这样做保证了墙模下部正确定位,施工时,墙筋扎完后,依照图示尺寸选用覆膜竹胶板与木枋组合拼装而成,竖向木枋@500mm一道,横向背双钢管@600mm一道,然后上φ12对拉螺栓,加钢管支撑,对拉螺栓纵横间距为600mm6×00mm。

模板按设计尺寸进行拼装,拼装时要留足连接尺寸,对拉螺栓位置要正确,拼装要平整,刚度要好。

4、楼梯间梯段底模采用复合木模板,侧模根据梯踏步的宽、高尺寸加工成木制定型模具。支架采用钢管支撑架搭设,严格控制梯段的上下口标高,保证各梯踏步的高、宽尺寸准确。为了保证电梯井内壁无穿裙子现象,特采取如下支模方案:

(1)在已浇混凝土墙体的顶部保留一块钢模带,作为上层模板与下层模板的过度连接。

(2)在上层内筒模支模前,利用支架横杆和通长木枋将过度模板支承牢固,然后搭设上层内筒模板。

电梯井道内设提升式操作灯笼架,先在井壁楼层板下口预留四个孔洞,再用两根钢管水平平行穿入预留孔中,然后再在上面搭操作用的灯笼架,灯笼架每两层搭一次,下面的灯笼架施工后即可拆除。

5、框架主梁的模板安装

梁模板采用复合木模板现场拼装。

根据设计要求梁板的标高,分别计算出各柱顶标高后,反算出纵横梁的支座标高,再根据搭设好的满堂脚手架上1.0m线,钢尺量测各梁端头的支座横杆后,拉通线调平梁底横杆(梁长L≥4m时起拱2‰),铺设梁底模、拼缝要求小于1.5mm。对脚架要求为梁底板横杆间距不能超过1m,且横杆在扣件之间长度不能大于1m;底板拼装好后,用线锤将地面上弹出的梁中线吊起来校正梁底板,然后用十字扣上到横杆上卡紧,梁底板不能移位,并校核梁底板标高,待梁筋完后即可拼装侧模并加固、校正。

次梁底模必须与已浇筑部分的次梁体系拉通线进行校核,保证整个楼盖次梁顺直。

梁高在600-900mm时设φ12对拉螺杆一道,梁高在900mm以上时设φ12对拉螺杆二道,纵向间距按500设置。

6、次梁、板的模板安装

本工程现浇次梁采用覆膜竹夹板模板。

(1)现浇板底模必须达到铺设条件方能施工,首先在搭设好的整体支架上搭设纵横梁底模支架,并铺设梁底模,然后将其纵横梁钢筋扎好,校正固定好梁模板及梁柱节点模板,确保梁标高、轴线、模板垂直度无误后方能搭设竹夹板下支承钢管及木枋、

(2)找平钢管标高以梁侧模顶面为准,施工时,先在支撑架顶部上好板模支承横杆,向下量取尺寸确定找平钢管标高,其标高比设计标高低6cm,并用水准仪检查找平钢管是否在同一水平标高上,无误后,然后在与横杆垂直方向铺设50×150mm中枋,中枋间距400mm。

梁侧模校正:梁侧模首先校正梁两端侧模板,校正时用吊线锤吊正后,用短本方将其与背杆连接支撑,最后拉通线校核梁侧模,并用短木枋固定。

梁模板分两次拆除,混凝土浇灌24小时后方可拆除梁侧模,待混凝土强度发展到标准强度的规范要求即可拆除底模。

(1)复合木模板铺设:木枋铺好后,根据每块尺寸大小铺设复合木模板,要求模板铺至梁边1cm处,以便于拆除梁侧模。铺设木模板时板与板交接处留1mm缝隙,两块板交接处必须铺有木枋,交界处复合板间缝隙用粘胶粘贴好。铺完后同样要求编号排列,上好隔离剂后绑扎板筋。

(2)梁、柱节点支模

梁、柱节点处采用木模现场拼装而成,在柱已浇混凝土的上部,设φ48钢管卡具两道,双向布置。为了防止浇筑时有漏浆现象,在已浇混凝土的上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设宽约3cm的海绵带圈通,夹具与板底模之间采用短钢管或木支撑,将接头模板撑牢。

四、结构脚手架的搭设及计算

楼层的结构支撑脚手架,是支撑梁、板模板,抵抗混凝土对柱、梁、板压力的支撑系统,支撑架的刚度、强度是关系系统安全的关键,本工程根据有关资料及设计数据,对脚手架作如下要求:

1、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主架料采用φ48×3.2钢管,其力学性能符合现行国标《碳素结构钢》GB700-89Q235A钢的规定,表面光滑、顺直、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严禁打孔。

连接扣件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JGJ22-85规定,各活动部位灵活,无裂纹、气孔、毛刺等。

脚手架立杆底座及垫块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

2、满堂脚手架搭设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部纵向水平杆→第二部横向水平杆……

3、针对本工程结构施工中,各层梁板构件的截面尺寸及各施工荷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对本脚手架进行如下设计及计算:

A、根据扣件式脚手架的受力特点,确定本计算方法为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对立柱稳定计算进行简化。

B、取结构荷载量不利为计算单元,确定荷载的组合。

C、先对搭设:步距、柱距、排距等尺寸进行设计确认后,对立柱、横杆,扣件作验算,满足要求后确认,不满足要求,再对试选尺寸进行调整。

4、先对支撑框架梁的脚手架进行计算

a、 最不利计算单元的选取及荷载的组合

根据施工图纸取最大梁截面、梁长1000为计算单元。

荷载 单元荷载值

混凝土自重24KN/m3 24×梁截面×1.2

钢筋自重1.5 KN/m3 1.5×梁截面×1.2

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1.0 KN/m2 架宽×1.0×1.4

施工振捣荷载2 KN/m2 梁宽×2.0×1.4

脚手架、模板自重1.1 KN/m2 架宽×1.1×1.2

确定脚手架的搭设尺寸:横距L,纵距1,步距h=1600

单钢管脚手架轴力N

b、 验算受力扣件抗滑力

已知:钢管脚手架每个扣件极限握裹力f=800kg=8KN

根据综合脚手架施工受力立柱搭设分布,立柱纵距内的荷载仅由一根短横杆传递给两个扣件受力。

故:dangf=8KN>N,则扣件抗滑力满足要求。

c、 验算立柱的稳定性

简化脚手架整体稳定计算为对立柱稳定计算:

立柱稳定性满足式:

根据钢管采用φ48×3.2、钢材Q235及参数查表

立柱截面积A=4.89cm2

回转半径:i=1.58cm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立柱计算长度:10 =h+2a=1600+2×74=1748mm(其中步距h=1600,a=74mm,a为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立柱长系比:λ=10 /i≈111 查表知:ψ=0.509

ψAf=0.509×489×205=51.025KN>N

故N<ψAf满足要求,脚手架搭设尺寸确定无误。

5、模板的拆除

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主要为气温较高的天气,对模板的拆除有利但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冬季施工要求搅拌站添加早强剂,加快混凝土的拆模周期。

(1)柱模板的拆除可在柱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不缺楞掉角后进行。

(2)梁侧模可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梁底模应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拆除(挑梁跨度≤2米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才能拆除、挑梁跨度小于2米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75﹪才能拆除;框架梁跨度≤8米在混凝土达到75﹪才能拆除、框架梁跨度大于8米在混凝土达到100﹪才能拆除)。为加强梁模拆除的科学性,没浇筑一次梁板增压一组7d或10d强度,其强度值作为拆模依据。

(3)现浇板的模板拆除强度值要求:跨度≤4米达到强度值75﹪。否则强度达到100﹪。

(4)模板的拆除严禁生拉硬,破坏混凝土的外观尺寸。

(5)模板拆除注意拆模顺序,注意防止模板飞出伤人,拆除模板注意分类堆放,注意回收对拉螺杆和修复坏损模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7月 12日
下一篇 2019年 7月 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