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铁路人的“检点锤”
沈阳铁路 2019-10-18 08:48:59
一把刻着鲜红路徽的小锤
历经70年风霜
传承祖孙三代
却历久弥新
小锤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祖孙三人又是如何与铁路
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切都要从一把“小锤”讲起
检点锤
是机车乘务员必备的专用工具
通过锤击可以发现螺母松动情况
零部件间隙过小或过大等问题
一头尖,一头圆的检点锤
被机务人戏称为“吃饭的家伙儿”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同为锦州机务段机车乘务员的他们
都与火车有着不解之缘
凭着一把检点锤和敬业精神
保障每一趟列车的安全正点
“
这把检点锤是爷爷留下的,我的父亲把它交给了我,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确保我担当的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
”
爷爷的红色故事
瓜野的爷爷
瓜振海曾经是一名军人
上世纪50年代
转业离开部队后进入铁路系统
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
抗美援朝时期
瓜振海驾驶机车
负责将战略物资送往前线
并将伤员接回祖国
他用高度的责任感
安全地完成每一趟运输任务
当时瓜振海驾驶的火车
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
牵引动力小、劳动强度大
火车司机身旁就是火热的锅炉
机车行驶起来四处漏风
还需要将半个身子探出车窗进行瞭望
一趟车跑下来
全身都是黑色
除了牙齿是白色的
工作服也被戏称为“油包”
那时的蒸汽机车铸造工艺不精
装配水平不高
经常出现一些令人着急的小故障
瓜振海的检点锤此时就发挥了大用途
他总能精准的找到卡住的位置
几锤下去就让机械恢复运作
每次完成出车任务后
他还要亲自检查一遍机车
没有问题才放心回家
凭着这股认真敬业的劲儿
瓜振海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父亲的爱岗敬业
1981年
瓜野的父亲瓜长林同样退伍转业
接过老人手中的检点锤
成为一名蒸汽机车乘务员
那时的蒸汽机车
靠添煤烧火增加动力
这是一项有技巧的体力活
作为司炉的瓜长林
要跟副司机两人轮流换班烧
蒸汽机车噪音特别大
一路下来汗流浃背
上世纪90年代初
瓜长林赶上了铁路牵引动力换代升级
驾驶的机车从蒸汽机车转换成内燃机车
虽然机车更加先进、性能更加优越
但是学习转型的压力很大
那时他天天围着内燃机车转
对照着书本在车上真刀真枪的摸索
终于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
成为一名内燃机车司机
瓜长林像父亲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
他没有豪言壮语
但同样有着朴实的热忱
在平凡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
从没有发生过任何行车事故
对于新职工总是倾囊相授
检点锤在他手中更像一把教尺
用来给徒弟们讲解车钩造型尺寸
讲解检查机车时各个敲击位置
默默为机务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
优秀称职的火车司机
“
安全是火车司机永恒不变的主题,我的父亲一直叮嘱我要安全行驶,保障每一趟列车安全准点,当初接过父亲的检点锤时就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
子承父业的新时代
瓜野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铁三代”
从小听爷爷讲述驾驶火车的故事
看着父亲驾驶火车驰骋在铁路线上
立志将来也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瓜野从部队退伍后进入铁路
也成为了一名机车乘务员
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
瓜长林罕见的与儿子喝了点酒
将老爷子当年用过的检点锤
郑重其事的交到儿子手中
至此
瓜野正式接过了
父亲手中沉甸甸的接力棒
当他第一次登上和谐型电力机车时
自豪感油然而生
全新的和谐型电力机车
动力性能、工作环境都已今非昔比
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电力机车
拿起检点锤
已经成为一名合格司机的象征
为了尽快适应机车乘务员工作
瓜野认真把握每一次学习培训的机会
勤于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技能
而父亲则成为了最好的老师
瓜长林经常在瓜野的休息时间
指导儿子的机车驾驶技术
短短的半年时间
瓜野由一名见习生
成为一名真正的机车乘务员
但是
属于新一代的故事和人生
才刚刚开始
一把小锤
三本工作证
三代铁路情
向一代又一代
平凡的铁路人致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