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模板的拆除
5.3.1、拆模程序: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先拆除柱模板,再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
5.3.2、模板拆除基本要求
⑴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常温时,混凝土强度不少于1.2Mpa;
底模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申请拆除。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拆除时,严格按施工工艺和技术交底执行,以防发生意外事故,严禁违章操作。
⑵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砼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⑶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
⑷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事前应制定拆模方案。
⑸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5.3.3、模板拆除施工要点
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多层板拆除顺序,先拆下部纵横水平拉杆,空出工作面,然后松动U型托,使其下降2——3cm,然后用木锤轻击多层板,逐块逐段拆除,注意不要使其自由下落,用人工托住轻放于地上,严禁直接抛在地板上。
5.3.4、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⑴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与楼板模板的连接角方木及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连。
⑵下调支柱顶托后,再用钢钎轻轻撬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钎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模板拆下时,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在原有支撑上适量搭设脚手板,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⑶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托,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再做后续作业。拆除梁底摸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六、成品保护措施
6.1 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柱、梁、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
6.2 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在结构上开洞;穿墙螺栓通过模板时,应尽量避免在模板上钻孔;不得用重物冲击已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
6.3 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6.4 不准在吊模、水平拉杆上搭设跳板,以保证模板牢固稳定不变形。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匀下料及振捣。
6.5 拆摸时应尽量不要用力过猛过急,严禁用大捶和撬棍硬砸硬撬,以免混泥土表面或摸板受到损失坏。
七、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7.1 施工前由木工翻样绘制模板图和节点图,经施工负责人复核后方可施工,安装完毕,经高支模管理机构有关人员组织验收合格后,通知分公司质量部、安全部、技术部到现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等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7.2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
1 |
轴线位移 |
5 |
|
2 |
底模上表面标高 |
±5 |
|
3 |
截面内部尺寸 |
柱、梁 |
+4,-5 |
4 |
层高垂直度 |
大于5m |
8 |
5 |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
6 |
表面平整度 |
5 |
|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
7.3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满足要求,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0~65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7.4 模板施工前,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拆模要有项目施工员签发拆模通知书。
7.5 浇筑混凝土时,木工要有专人看模。
7.6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7.7 严格控制楼层荷载,施工用料要分散堆放。
7.8 在封模以前要检查预埋件是否放置,位置是否准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