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冲压零件连续模设计教程–防护罩(连载2/5)
第2章 加工工艺路线及排样设计
2.1
2.1 切边余量的确定
板料厚度为1mm,按中线尺寸计算。按零件尺寸查相关设计资料得切边余量ΔR=3.5mm,故实际凸缘直径dt=(98+2×3.5)=105mm。
2.2
2.2预算坯料直径
该拉深件属于带凸缘的圆筒件拉深所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2-1)
其中d1=56mm,d2=51mm,d3=66mm,d4=105mm,h=1mm,R=r=2.5mm,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坯料直径 108mm。
2.3
2.3判断拉深次数
总的拉伸系数为:
(2-2)
根据相关冲压模具设计资料可知该零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型。
2.4
2.4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本产品加工工艺有冲孔、拉深和落料。然而在拉深前为了获得合适的毛坯, 需要在拉深之前进行切口。一般的拉深件冲孔要放在拉深之后进行,以防止孔的尺寸精度受拉深影响。但是在圆筒件底部上的孔直径相对于圆筒直径均很小,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此时可以先冲底部孔,也可以方便随后工位的准确定位。所以零件加工工艺路线为冲底孔→切口→拉深→冲边孔→落料。
2.5 排样设计
2.5.1 冲裁部分搭边值的确定
搭边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冲件合格,以及保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便于送料,搭边过大材料利用率低,达标过小,送料时的强度,刚度都不够,甚至造成冲裁力不均匀,损坏模具刃口,本设计中材料为低碳钢,查相关设计资料知,工件间距离为a1=0.8mm,沿边尺寸为a=1.0mm。坯料直径为108mm,故条料宽度至少为110mm,由于后面将用侧刃定位,所以条料宽度适当加宽取113mm。
2.5.2 排样图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排样如下图所示:
图2.1 排样图
2.6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分5个工步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板料总的利用率为:
η=NA/BL×100% (2-3)
( 其中N、A、B和L分别表示一张板料上的冲件数、一个零件的面积、板料宽度和板料长度)
η=1-η废
η废=﹛5×[110×108.8-3.14×542+3.14×(492-382)-4×10× +3.14×102]+2×113×0.2 ﹜/113×(108×5+2×1+4×0.8﹚=11.7%
则材料的利用率η=1-11.7%=88.3%。
第3章 有关拉深的计算
3.1 有关压边圈的计算
3.1.1 判断是否需用压边圈
由于毛坯厚度较小,为避免起皱。估算毛坯在拉深时的起皱可能性大小。由
可知比较容易起皱,由相关设计资料可知
m1=0.56所以需要用压边圈。
3.1.2 压边圈的设计
查相关设计资料知,用软钢材料,料厚1mm> 0.5mm,单位压边力p为2.0-2.5Mpa,取p为2.4Mpa。圆筒件第一次拉深时所需的压边力为:
(3-1)
代入数据计算得压边力为15373.4N。所以采用刚性压边圈,将压边圈用M6螺钉固定在卸料板上。取压边圈的厚度为5mm,外径为108mm。压边圈与拉深凸模的单面间隙选择范围为(0.2-0.5mm),此处暂定为0.3mm。
3.2 拉深力的计算
采用压边圈拉深圆筒形零件,所需拉深力为:
(3-2)
3.3 拉深模工作部分结构和尺寸设计
3.3.1 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因为只需要一次拉深即可成形,并且工件直径d=62mm>20mm,故rmin=0.039d+2=4.418mm。如果圆角半径rd过小现在取为5.0mm,会增加毛坯进入凹模的阻力,加大拉深力,严重时出现拉裂,如果远角半径过大,会减少压边面积,使总的压边力减少,在拉深后期,毛坯外缘会过早的离开压边圈,容易使毛坯外缘起皱,甚至拉破,故取rd=5mm。
3.3.2 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
在一般情况下,凸模圆角半径可以与凹模圆角半径相等或略小,即rp=(0.7-1.0)rd,但是本次拉深是一次成形,故取rp与圆筒零件的圆角半径相同即rp=2mm。
3.3.3 凸模和凹模的单边间隙
决定凸模和凹模单边间隙要考虑到材料,板厚,工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因为该工件为防护罩,尺寸精度较低,粗糙度要求不严格,所以间隙可以取的大一些,间隙要比板料厚度大一些。另外还用到压边圈,故Z=tmax+kt (3-3)
其中tmax为材料的最大厚度,Z为单面间隙,k为系数,查相关设计资料得k=0.2,则Z=1+0.2×1=1.2mm。
3.3.4 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因拉深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故按相关设计资料中公式计算。公式如下:
(3-4)
(3-5)
Dmin=61.9mm,查设计资料得:
δd=0.05mm,δp=0.03mm,Δ=0.1mm。将这些数据依次代入公式得:
3.3.5 拉深凸模的通气孔尺寸的确定
由于拉伸时,空气压力的作用,使工件很容易粘附在凸模上,为了时工件不至于紧贴在凸模上,设计凸模时应有通气孔。查设计资料得通气孔的直径为6.5mm。
如果你是想往设计方向发展,可以加入我创建的千人模具设计社群一起学习、交流、
探讨(无广告);私聊我回复“社群”,即可获得入群方式!私聊我回复“学习”,我会送你相关课程学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