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质量发展下的“共和国长子”

名至实归。

东北有着极为富饶的土地资源,这里是中国的粮仓,每年产出全国超过1/5的粮食,大量的山珍、海味、浆果被运出东北,丰富着全国人民的餐桌;东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木材、煤炭等资源的“倾囊而出”,曾经支撑了整个国家建设最关键的时期;东北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中之重,1953年,乘着“一五计划”发展重工业的“东风”,东北涌现出了一批战略产业和标杆企业:让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的大庆油田,规模巨大的计划经济典范“绵长工业区”,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的鞍钢……数不胜数。而这样的经历,除了让东北成为了共和国的工业基地,更是在东北工业制造企业身上打下了承担国家发展责任的烙印。

做企业意味着什么

对于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来说,做企业就是在打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基础。

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被列为国家“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仅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比一年的军费开支还多,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势在必行。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自主芯片研发和生产的第一步,而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产业既是集成电路装备的基石,也是产业核心技术的载体,更是提升整个产业的重要基础支撑,所谓要想产业强,零部件要先强。

成立于2008年的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建立的企业。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富创带着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打好基础的信念,实现了IC装备精密零部件国产化的从无到有,打破了国外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技术封锁。

富创财务副总江山

对于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来说,做自主创新型企业,就是让进口机床在中国漫天要价成为历史。

机床是用于加工机械零件的设备,数控机床就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可以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属于高端工业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关键领域的推进器螺旋桨和汽轮机叶片工程等部件的加工。

KTurboM3000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

“在大连光洋科技发展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也正是光洋科技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动力。”于德海进一步解释,大连光洋搞自主研发,不是为了获取暴利,而是为了彻底打破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垄断,以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数控机床,为中国制造争气,助力中国航空航天、电力、船舶、军工等各领域发展。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富创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通过智能化制造实现超精细生产。

富创生产车间内的百级无尘室介绍

面对每件产品少则十来道工序,多至几十道工序的繁杂生产流程,怎样按时按量高质地将产品生产出来,是富创面临的最大挑战。

针对这个问题,富创的解决方案是创立了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建成集成电路关键设备零部件柔性化数字化车间。包括建设5条柔性生产线、应用7大系统,通过智能数采分析、电子看板监控、生产组织数字化、质量管理与追溯全过程化,及MES对接设备实时监控和物流跟踪管理,实现财务、销售、生产、计划、物流、运营的全面集中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成果显著。

智能专造项目的应用让富创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3.6%、运营成本降低27.0%、产品升级周期缩短49.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6.8%。形成了多品种、小(微)批量、定制化、高精度、制造过程高度复杂的IC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幅提高了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进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带动周边性辅助产业整体发展。这种数字化车间的可推广性很强,为光伏、数字医疗等精密制造行业领域企业提供了超精细生产的可参考范本。

富创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一角

而对于光洋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自主创新,做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多年来,光洋科技一直坚持通过自主创新,与国外巨头面对面竞争的发展道路。他们花大力气引进人才,建起了国内同行业唯一“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最大规格的、可加工最大叶片的五轴叶片铣,自主研制成功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打破了我国航天航空等领域叶轮类工件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高档数控机床的“中国创造”。

于德海介绍光洋自主研发的GDLE系列激光尺

于德海表示,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光洋现拥有国内唯一全面覆盖数控产业各专业技术领域的、博硕学相结合的200多名高层次、多专业的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端技术研发队伍,可按用户需求,快速提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产品。

东洋工厂的一条数字化生产线

东北工业的未来

在走访辽宁多家制造业企业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辽宁省政府针对企业的人才引进,秉承“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等理念,重点加大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供给力度,从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高质量发展企业提供可落地的政策支持。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安财介绍,“从2018年开始,全省范围内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省级创新实践基地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计划实施以来,共计为101名制造业相关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兑现1010万元资助经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素有共和国“装备库”之称,曾经创造了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今天的辽宁,在大规模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能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为高端制造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不断涌现出高质量发展企业。2018年,辽宁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从辽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看辽宁振兴,从辽宁振兴看东北振兴。东北这个曾经辉煌至极的老工业基地,正在迸发出全面振兴的光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12月 4日
下一篇 2019年 12月 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