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看齐两款高端产品
如预期,这款产品和索尼A7RM3的外形没有任何差别。个人认为索尼A7R3的一些细节设计要比A9更加专业一些,比如左上角的锁键又比如type-c接口。相较来说这些设置相比于上一代的A7M2而言是完全的进步。也意味索尼开始考虑专业用户需求的展现。
当然在看到相机之前纯从参数来考虑,我对于92万像素的液晶屏是有一些怀疑的,不太理解索尼所为者何。不过在后来使用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液晶屏的差异其实没有那么的大。如果当时在现场兴许会在采访环节中问到这个问题。现在只能说看未来是否有机会了。
如果与前代产品比较索尼A7M3的厚度上会比A7M2要厚一些,手柄也扎实一些。但是这种差异完全可以因为续航能力而被瞬间忽略。A7M3由于采用了2400万像素的背照式CMOS所以在续航上要比A7R3和A9都要强劲。至于A7M2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在CP+的第二天我前往东京进行拍摄,近晚上7点时A7M3的续航还剩下50%,我记得当时在意大利用A7RM3拍摄时,也是差不多的时间相机的电池还剩下29%。换而言之,如今的索尼全画幅微单巡航已经不是值得诟病的问题了。
谈及厚实,此次的索尼A7M3也想前两款产品一样卡口的螺丝为6颗,相比于前代来说更加牢固,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使用索尼A7早几代的用户应该有所了解。
谈及画质,如实而言当了解到A7M3采用的是2400的背照式CMOS以及全新算法的BIONZ处理器其实对于这款相机就没有了太多担心。毕竟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3000万像素并不是我所需要的,2400就目前来看真的可以说是平衡性最好的一款CMOS了。可以带来更好的高感控制,对于网络输出也是绝对够用,除非你非常强调二次裁切,否则个人认为是在没必要考虑更高的像素。如A7RM3更多的是为商业摄影师所准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实际意义并不大。很多朋友询问我低通滤镜的问题,确实2400万像素要摘掉低通滤镜实在是不太可能,这和像素密度有关。而这些却并非肉眼所能一眼可以察觉的。
100%截图
100%截图
ISO3200实拍样张
100%截图
唯一心理有些不舒服的也就是液晶屏的像素,但这些纯粹是心理作用,并不影响实际出片。索尼的新闻稿写的很好全画幅的新基准,也确实至少目前来看2400万是主流,背照式CMOS是从性价比与画质上最适合于这个级别的选择。在使用传统CMOS就是有点耍流氓了。我不知道今年5月尼康会选用怎样的CMOS来搭配他的全画幅微单。但如果还是传统CMOS的话我认为考虑的意义就不大了。
佳友在线逐档ISO对比:
10张/秒的连拍对我的意义不大,但是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是有用的。我更在乎的是BIONZ处理器的新算法以及前端LSI对于对焦和机身处理速度以及画质的提升。毕竟A7RM3的那块背照式CMOS潜力被挖掘并获得DXO的100分这两个元器件功不可没。14bit和15级的宽容度比像素对我的意义更大一些。当然还有5轴防抖这是索尼的传统项目也没有什么可以多提的。
我之前也谈及A7M2会降价销售,如何选择?从预算来看这是第一,其次如果可以咬咬牙A7M3是最值得选择的,这和当初5D Mark II升级到5D mark II一样,除了预算实在没有理由选择前代产品。当然A7M2一定会降价,对于预算不足的用户而言如果想要拥有一台全画幅那A7M2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单反还是微单的问题,这里就不做深究了。
一些个人拍摄样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