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心费力的检测,其实竟然如此简单?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见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特立独行肯定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标签。放到汽车上,也不例外。作为成年人的大玩具,独特一定是吸引眼球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个大玩具不一定要最贵,性能最爆炸,必不可少的一项肯定是回头率。这么一说–跑车,肯定当仁不让。但往往普通人对跑车的概念也就仅限于价格,而绝大多数人对一辆跑车的具体价格又没有清晰的认知,那这个时候,你也许需要一辆敞篷车来满足你的需求–拉风=回头率。打开敞篷,沐浴清风暖阳,你就是整条马路上最靓的崽。

而今天我要给大家看的是一台宝马Z4,说起这款车大家肯定不陌生,犀利的外观,强劲的动力,精准的操控,加上蓝天白云车标加持,绝对会让你瞬间有一种想恋爱的感觉。

不过今天这款车还是与宝马的精髓略有差别–这款车搭载了一台代号为N20B20A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属于2012款 20i 领先型,12年12月份上牌,目前跑了6万多公里,6个多年头,公里数也并不算多。

这代宝马Z4也是首款搭载这个系列发动机的车型。替代了原来的2.5L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当时的Z4也相应地降低了指导售价,外观也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使得更多人可以“花少钱,装大X”。

好了,言归正传,这辆车的检测过程不像往常那般顺利,由于长期的不良职业习惯加上快要天黑,这辆车我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预先查询维保记录,在当时也着实增加了我的检测难度。

在拍摄完车辆的基本外观照片后,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习惯从机舱开始检测,首先用漆面检测仪对车子的每一个金属件进行测量,一圈看下来,就有点开始预感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多个面的漆面差值较大。

我们都知道,一般车辆的漆面喷涂都是在主机厂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的,而这辆车的差值从90多甚至到250多,虽然我也是第一次检测这种车型,但是按以往的经验来说,这辆车要么是有覆盖件的更换,要么就是局部有过做漆。

在大致了解可能会有问题的部位之后,开始检查发动机舱。在机盖铰链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螺丝有过精心的伪装痕迹,而此处的漆面数值也比平均值偏高,我们可以想到两种可能性:1.机盖拆卸做漆。2.机盖有过更换后存在多次做漆。而这样的伪装痕迹让我偏向于第二种可能性。疑问保留,我们接着往下看。

看到大灯处的标签就有点掩耳盗铃的意味了,上面有很明显的透明纸粘贴痕迹,而且有人为的修剪。虽然日期没有问题,但可以确定大灯肯定是更换过。

可在当时,我却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因为我只看出这些问题,水箱框架看着似乎很正常,前防撞梁并不能观察到,而内心深处对于检测失误的恐惧却使得我更加焦虑,我知道我一定要冷静,不然一定会犯大错。

在看到右侧翼子板时,一个破损的标签引起了我的注意,标签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财产保险字样,瞬间可以确定这个金属件是更换过。仔细查看内缘并无异样,减震器座也也完好,排除有过切割。可是太多的伪装让我始终放不下戒备,也似乎在暗示着我这一切还未结束…

由于机舱的布局方式,并不能很清楚明了地观察发动机支架,这也会对检测造成影响,在不升起底盘的情况下,支架很难在机舱上部通过多角度的查看去发现问题,往往就需要充足的经验和敏感的判断。受制于当时的环境条件,或是疑心太重,我似乎略微地感觉到了支架的异样。

仔细查看后,发动机整体并无拆修,与变速箱体也未见分离痕迹,甚至让我很困惑–难道是我多虑了,那个机脚并没有拆卸?

这时候一颗水箱框架附近的螺丝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有非常明显的拆卸痕迹,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水箱框架可能有问题,我没发现。果然,在细看之下水箱框架上部的螺丝有轻微的位移,而且漆面摸上去有明显的颗粒感,也是经过精心的伪装。

这时候在水箱框架旁边的一条缝里,我看到了前防撞梁的螺丝,螺丝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垫片而且生锈了,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机盖、大灯、水箱框架、前防撞梁都有拆卸伪装,那会不会有更大的问题?

按着这个思路,我开始大胆猜测:如果前面撞过的话,前面的的部件都应该是更换,那水箱,散热风扇,梁头肯定会有问题。顺着这个思路,我有了新发现,散热风扇那里有个标签。由于角度不好,我只能用手机取证,而结果并没有让我失望。

发现了这一点,我把视线转向了梁头,在刚开始看完大灯后看了一眼梁头,当时并没有发现问题,整体没有变形受损,也就没多想,可在我再次对比观察后才发现:左边梁头有切割!

在发现真相之后,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左前纵梁切割,前面的东西肯定都是更换过的,由于更换梁头需要空间,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也一并抬下来了,机脚架肯定是拆卸了。只是由于条件限制,我并不能上架观察证实我的推断,但是可以肯定,相关底盘件会有大片拆装痕迹。

理清了脉路,瞬间就轻松了很多,觉得思维也清晰了,但是依旧不能放松,万一后面或者旁边某个位置还有事故呢?所幸,经过一番彻查之后,再无其他问题,我也算真正放松下来。

在那瞬间我才明白过来,赶紧去查维保。原来我心惊胆战看完一台车还不如维保记录直接明了,用那么久时间自寻烦恼…

在与维保核对实际车况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了出入:维保显示的是右前纵梁修复而实车却是驾驶侧的左前纵梁切割。看来维保记录也只是一个参考,真正需要的还是过硬的检测技术。

好了,今天的检测作业分享就到这里,想想其实很明白,要有23w干嘛还买这样一台大事故车呢?年份稍微前一点但车况好的车也差不多就这个价钱,车主要是不愿意贱卖那肯定就是找熟人接盘,不然肯定烂在自己手里,真细思极恐啊…

今天这辆车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我还是会不定时更新的,还望各位期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4月 1日
下一篇 2019年 4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