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罪恶无所遁形 用专业还原真相——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张凤兰

张凤兰,1968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

一枚手印、一枚足迹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信息?一个掉落的螺丝、一枚变形的弹头,甚至是一滴血迹、一缕烟痕,又暗藏着多少难以洞察的玄机?这些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痕迹,在她眼里却是一座座沉默的“宝藏”,通过破译一个个痕迹“密码”,她抽丝剥茧,拨开迷雾,让犯罪现场重现,用专业还原真相。

1991年7月,张凤兰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分配到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从事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工作,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大队副大队长,并兼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 涉爆涉火侦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三十一年来,她凭借过硬的素质、精湛的技术和突出的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山西省公安机关刑事技术专家、山西省公安机关十佳教官、太原市巾帼建功标兵、太原市火灾调查专家。

精准“解密” 屡建“奇功”

现场就是她的战场。有时,面对的是命案现场尸臭冲鼻、绿蝇扑面、蛆虫遍地;有时,面对的是爆炸现场断壁残垣、火星四溅、气味刺鼻,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夜晚清晨,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入战位,沉浸到犯罪痕迹的微观世界,通过细致、精致、极致的现场勘查,还原事实真相。

2012年的一天,太原市的王女士(化名)发现其父母均死在家中床上,且现场尸体已高度腐败,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这是一起杀人案还是意外死亡事件?如果是杀人案,是熟人作案还是陌生人作案?一系列问号摆在侦查人员面前。张凤兰和战友们顶着恶臭,在案发现场连续工作六个多小时,完成初次勘查。在对现场遗留痕迹一一分析后,在她头脑中生成了一个“动态”的犯罪现场:入室抢劫杀人,作案人叫开门进入,戴手套,拿着1把单刃刀,男性,年龄38岁左右,身高175cm左右……丝丝入扣地分析,让侦查人员瞬间找到准确的侦查方向。经过大量的侦查工作,侦查人员历时23天,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技术精湛 经验丰富

从警三十一年来,她勘查的现场各式各样:“残”到一次致14人死亡的纵火杀人现场;“险”到勘查完一建筑物三层的爆炸现场,刚离开现场,四层又响起爆炸声;“毒”到制毒现场、化学品生产场所爆炸现场散发、弥漫着有毒、刺激性气体;“小”到1部手机被盗,1人从高处坠落……任何人都不希望发生任何形式的刑事案件,但是警情就是命令,一旦有案件发生,她都率先冲锋上阵、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不言苦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刑事警察的职责和担当。

2015年,我市某洗煤厂工人在煤场内被运煤卡车压死,尸体背部有印痕。案发时段,场区内有32辆大车运行。到底是哪一辆车将该工人压死?司机们各说其词,侦查毫无头绪。张凤兰通过分析尸体背部印痕,认定为车辆轮胎胎面花纹形成,通过分析印痕的变形程度,找出稳定的特征。连续三天,她带领中队人员在煤场顶着飞扬的煤灰对32辆运煤车384条轮胎逐一检验,最终认定与晋X号大车的轮胎胎面花纹同一,锁定了肇事车辆。

攻坚克难 无一失误

解码痕迹物证、重现犯罪现场是对勘查人员专业能力的检验和考验。她勘查现场1500余起,无一起分析错误,这是对一名勘查人员至高无上的评价,也是任何一名勘验人员能够引以为豪的光荣。作为火灾调查专家和涉爆涉火侦查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她勘查涉火涉爆现场300余起,同样做到了零失误、零差错。

2021年,她同公安部、省厅专家勘查致8死5伤的某重大火灾现场,第一个通过痕迹物证分析认定起火点与起火原因,为火灾现场准确定性。2019年,杏花岭区一幢小二楼发生火灾,居住在楼内的二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死一伤,火灾现场堆满垃圾及废旧物品,火灾发生后,确定起火点与起火原因成为一个难点。在外地出差的张凤兰接到单位电话后,立即返回太原,一张张查看现场原始照片,调阅消防灭火救援时的录像,仔细询问最初进入火场人员了解现场变动情况,经过一天的细致勘查现场,最终认定为原放置于门口处的“热得快”长时间干烧引发火灾,为一度停滞不前的侦查工作提供了继续工作的方向和依据。

注重科研 用情培训

张凤兰十分注重科研和培训工作,在不断总结探索,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素质的同时,她还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带动一批青年民警强化现场勘查思维和素养,为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奠定基础。作为全市痕检专业的领头羊,她坚持勤学善思、与时俱进,参加完成了《疑难手印显现技术》、《光滑地面微弱足迹拍照辅助装置》等课题的研究,撰写了《显现胶带上微尘手印的方法研究》等10余篇专业论文,推动痕检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山西省公安机关十佳教官,她先后培训省、市刑事技术民警600余人次,刑侦和派出所民警1000余人次,以专业的能力、敬业的态度带动更多的刑侦技术民警勇毅坚守、履职尽责。

从警为了啥?从警为了谁?三十一年来,“国泰民安”这四个字张凤兰铭记于心、熔铸于魂,她用科学、坚韧、耐心和执着践行着一名刑事技术民警的忠诚担当,解码痕迹物证、重现犯罪现场,让罪恶无所遁形,用专业还原真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6月 6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