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单位或者项目全年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有没有进行全年数据总结分析,我个人认为各专业安全隐患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安全防护:(1)洞口防护不到位,盖板固定不牢,存在“陷阱式”防护现象;(2)涉及支撑体系搭设或拆除的楼层临边洞口防护不到位现象普遍,尤其电梯井口、竖向管道井、采光井部位存在先施工后封闭现象;(3)脚手架层间水平网设置不到位,尤其凹廊部位平网设置不到位;(4)装修施工阶段临边洞口防护被拆除挪动未恢复现象普遍;(5)存在安全劳保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安全帽未按要求统一配备,密目网目数、孔数、阻燃性不符合要求,大眼网绳径过细、孔径过大问题,安全带要求采用五点式双钩的未落实到位等问题。
临时用电:(1)用电设备无各自的开关箱(使用多用插板),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装修阶段的项目较为普遍;(2)室内装修用电线路沿地面敷设,无防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措施;(3)用电设备电缆线中只包含工作芯线,无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并且电缆线芯颜色选用不符合要求。(4)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未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未分路配电现象较为普遍;(5)三级配电系统中的漏电保护器参数配置不匹配;(6)用电设备PE线不压接或压接不实,漏电保护措施存在隐患;(7)宿舍内使用强电、违禁电器、私拉乱接现象仍然存在,宿舍无人情况下电子设备充电现象普遍。
高处作业:(1)采用自制木梯登高作业现象普遍,存在高坠风险;(2)脚手架工程、吊篮施工等部位高处作业人员安全带配备使用不到位,且存在吊篮内登高作业现象;(3)外立面构造柱、砌筑施工时,作业人员无安全防护措施,安全带未正确佩戴使用。(4)高处作业部位存在无防护情况下立体交叉作业现象,未设置隔离警戒区。
机械安全:(1)塔式起重机起升高度限位越程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小车变幅的塔机,当吊钩装置顶部至小车架下端的最小距离为800 mm处时,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动,但应有下降运动。(2)塔式起重机使用环境不符合规范要求。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处于低位的塔式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任意一台塔式起重机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m,处于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与低位塔式起重机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3)施工升降机附墙架与水平面夹角不符合规范要求,附墙架与水平面夹角不应超出±8°。(4)吊篮悬吊平台缺少组装螺栓或螺栓松动;悬吊平台龙骨严重锈蚀;捆绑吊篮安全锁,致使安全锁失效;高度限位器失效。
脚手架工程:(1)脚手架施工作业存在未按方案施工现象,如悬挑钢梁方案要求角钢,而实际采用钢板的现象;三角支撑架未严格按照专家论证要求对方案进行细化,现场使用与方案不符;(2)连墙件数量设置不足,尤其山墙拐角部位连墙件缺失严重;(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数量不足、穿墙螺栓数量不足等问题;(4)悬挑卸料平台未按要求执行,吊点仍采用蜗牛环现象普遍;(5)钢管、扣件材质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疫情防控方面:(1)各项目封闭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现象普遍;(2)日常消杀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未真正落实消杀工作;(3)宿舍、食堂内环境卫生较差,个别宿舍住宿人均面积不足2.5㎡,超过6人;(4)食堂食品留样落实不到位,留样无标签、重量不符合要求。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问题,推荐介绍以下较好的做法:
安全管理方面:(1)落实《施工人员入场安全教育手册》管理要求,进场人员全员三级安全教育,人手一册;(2)个别项目正在试点应用AR眼镜人脸识别功能,要求经过培训教育合格人员相关信息录入AR眼镜平台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排查场内人员三级教育培训情况;(3)充分利用手机APP巡检系统,明确责任区域划分,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督促各岗位履职尽责;(4)落实水平洞口钢筋网片防护要求,避免“陷阱式”防护,预防高坠事故;(5)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常态化组织开展远程视频检查,督促各项目提升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6)推广使用卸料平台板式和扇形螺栓拉结吊点做法,禁止使用蜗牛环;(7)加强智慧化工地建设,积极投入劳务实名制系统、塔吊防碰撞、可视化、钢丝绳监测、卸料平台声光超载 警装置等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
机械安全方面:(1)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塔式起重机安装防碰撞预警系统,避免群塔作业大臂碰撞;司机室安装吊钩可视化系统,自动变焦追踪吊钩,避免盲区作业风险;(2)司机上下班使用渐进式防坠器系挂安全带,有效地保护上塔人员的人身安全。
临电消防方面:(1)施工现场车库顶板临时配电线路使用减速带缓冲线槽板敷设,保护性好、美观;此做法替代传统自制加工的木槽线盒。(2)结构阶段施工,跟楼配电箱安装在电梯井操作平台上操作方便、安全。(3)施工现场使用镀锌桥架敷设临时配电线路,架设固定牢固,并且电缆拆除时不易损坏,重复利用率高。(4)在施楼层内消防立管永临结合做法即节约材料,又不影响装修施工,还能保证消防水源供应不断。(5)生活区采用智能卡控水器,节约水资源。(6)生活区使用空气能热水装置系统,能保证生活区工人的热水供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