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的5年,生活在广西的民众都会明显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日新月异,我们的小日子越来越有滋味,我们走出去“逛世界”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在“朋友圈”晒“广西蓝”的频次在增加,我们有自己的“专属节日”,坐上动车,抬脚就去往各地;回望过去,广西在转型中增长,在困难中突破,在发展中蜕变……一串串数据汇聚而成的广西“幸福账本”,记录着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也丈量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小个子”在长大 广西力量在迸发
镜头:北海三诺智慧产业园内,音响、电脑主机、注塑等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各种造型的零部件经过一条条流水线,变成了一款款时尚靓丽的电子产品。曾经被调侃连个螺丝帽都要从深圳空运的北海产业链条正在补缺中逐渐完善。短短数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坐稳广西同行业头把交椅。
在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安装过程中,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多项研发成果,破解技术和施工难题,为这座惊艳世界的“天眼”完成星空之约贡献了“柳州智造”的力量。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在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辆辆“南宁造”新能源汽车被生产出来,走向市场。提高科研水平,突破产品质量,让这个成立仅两年的公司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点评:过去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主动认识、适应新常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走出了一条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令人自豪的答卷背后,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思路的转变,更是时不待我的拼搏以及上下同欲的合力。
脱贫攻坚战 拉着“老乡”奔小康
镜头:“用心搞两三年,肯定脱贫了。”站在自家郁郁葱葱的核桃林里,凤山县凤城镇兰牙屯农民罗戚鹏信心十足,他在核桃林下放养的600只鸡即将出栏,预计纯收入过1万元。“石头缝里种核桃,核桃林下养鸡”。地处石漠化片区的河池市整市推进核桃产业,让80多万贫困人口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点评:“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5年来,自治区党委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彰显了勇气和担当,也赢得了口碑与民心。
保障更全面 撑起“遮风挡雨”保护伞
镜头:34岁的文仲坚是宾阳县古辣中学教师,任教以后一直住在学校马路对面的低矮泥瓦房里。2014年,他和另外20多名教师入住新建的公租房。房屋虽不大,但整洁明亮、配套齐全。“在这里住,才真正有了一个家的感觉。”
点评:过去5年,我区倾近八成公共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处安居之所、一份社会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依……这些普通百姓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
动车公交化 出行说走就走
镜头:2012年,在国企就职的黄先生因工作原因从南宁调往梧州工作,从此开启周末两地往返模式。“头两年自己开车,单程要4个多小时,往返一趟疲惫不堪。”2014年,南广高铁广西段开通,南宁至梧州开通动车,“单程只要2小时10分。原来一天只有三四趟,如今每天经停梧州的动车有38趟,太方便了。”
点评:5年来,广西高铁从无到有,里程位居全国前列,曾经的神经末梢已一跃成为区域枢纽。目前,宁铁全局动车组列车通达广西区内11个地级市、全国14个省会城市,广西主要城市间和往广州、贵阳方向基本实现动车公交化,以南宁为中心,广西12310高铁经济圈跃然而出,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加快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与此同时,广西建成了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实现高速公路与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出边”,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省市“东出”“出海”。
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战略全覆盖
镜头:就职于北海市某外贸公司的洪玉平,家乡在北海。5年前,洪玉平踏上前往南宁的大巴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2013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通讯同城化。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参加工作的洪玉平,仍然保留着大学时使用的南宁号码,洪玉平感慨,多亏了通讯同城化,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得以留存在这串熟悉的11位数字中,珍藏在她的心底。
2015年4月10日,百色、河池、崇左三地,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系列项目开工仪式同时举行,我区左右江革命老区重大工程建设3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2016年5月,北京,广西站在外交部蓝厅的舞台上,惊艳绽放。在这场名为“开放的中国:广西与世界同行”的全球推介活动上,广西蓬勃的发展生机、开放合作的姿态以及强劲的发展潜力赢得各方赞誉。外交部部长王毅向世界推荐广西:相信广西一定会插上“一带一路”两只强劲翅膀,实现在新世纪的腾飞。
点评: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相继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全覆盖。5年来,北部湾经济区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广西超过1/3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一半的外贸总量,已成为广西经济稳增长的强大内核;西江经济带,左手挽珠起云贵湘、右手拉紧粤港澳,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左右江革命老区,从战略边缘变身战略主阵地……我区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稳就业增收入 居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镜头:80后的梁振兴在南宁一家药业公司从事销售工作4年多,年收入从最初的4万多元涨到如今近10万元,随着收入节节攀升,今年国庆节他如愿以偿在凤岭北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室。
点评:就业、收入是生存之本,是民生之源,也是百姓感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蛋糕”做大,而且要更多地分配到百姓手里,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自治区党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攀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区经济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在加快推进。
山清水秀生态美 美丽广西放光彩
镜头:距离恭城县城约5公里的平安乡黄岭村,村民龙长渠家飘出了饭香——他的妻子正在用沼气做饭。黄岭村是广西沼气能源普及示范村,沼气池入户率已达100%。使用沼气池,沼渣用来养蚯蚓、种蘑菇,沼液和沼渣养鱼,给果树、蔬菜施肥,换来了青山绿水般的好环境。“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被誉为“恭城模式”,也成为了国内许多乡村学习的榜样。
点评:绿水青山是广西的幸福底色,良好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我区坚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良好生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山清水秀生态美”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无形资产和形象品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