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需要释放一点想象力 用最纯净的方式重新认知世界

←小朋友在广州图书馆悠闲看书。 南都拍客 陆建生 摄

↑小朋友在广州雕塑公园游玩。 南都拍客 苏升 摄

↑小朋友在广州图书馆度过充满书香味的周末。 南都拍客 靳东方 摄

大部分设计师都以大人自我的角度去思考儿童需求

林慧峰几年前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位从美国留洋回国的90后年轻人,这位投资人找到他说想要在国内做教育事业。双方很快开始了幼儿园项目的设计。

刚开始做设计方案时,林慧峰的方案和很多主流商业幼儿园一样,把幼儿园设计得很缤纷绚丽,但马上被国外的教育顾问团队否定。通过与教育顾问的碰撞,他开始了解了儿童教育者的理念——人类源于自然,“虽然经历了众多的发展,人类的成长,最好还是接触自然,从自然的真善美中树立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观”。

杨志伟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是香港环亚联合设计创始人,2019年,他接到了重庆一家儿童医院的项目,落地难度系数大。他提到,医院经费少、项目花费时间多,需要考虑的细节也很多,不仅要考虑趣味性,还需要把医疗资源整合进来。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改变传统医院过于具象化的标识设计?如何运用合适的环保材料?如何严格控制成本?环境使用者(儿童、家庭、医护)的关系又应该怎么处理呢?这些都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难题。

杨志伟认为,过往在设计儿童空间,大部分设计师主观意识使用鲜艳的色彩,以大人自我的角度去思考儿童需求。当时他做了10版的策划内容,全都被否定掉,“要考虑安全性的问题,也不能过于有趣让儿童停留太久,但是又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儿童有好奇心进来”。他形容自己是要做“不太像医院的医院”。

儿童友好空间首先是一个交流空间

回顾儿童医院的项目,杨志伟认为,在回答“空间如何为儿童发声”这个问题时,不仅需要先了解空间本身带有什么东西,还需要结合儿童的行为模式、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三方面去考虑。儿童友好空间首先是一个交流空间,是充满趣味性的公共空间;其次还要有群体游戏、室外游戏空间和室内活动空间相结合;最后,还需要感知自然环境感知,有室内外空间对话。但本质上,还需要设计师想清楚,怎么样让儿童更有满足感。

在设计的过程中,杨志伟将具有不同氛围和功能的房间利用室内开放空间和小型游乐场串联起来,其中充满了许多关于儿童烂漫的细节,比如在一幅巨大的壁画中,有两只手拖住小孩的充满人情味的图案等。他认为,只要释放一点想象力,冰冷的医院可能就会变成巨大的游乐场,让小孩子不再抗拒医院,而是将其当成一趟奇妙的趣味之旅。

而林慧峰则在和合作伙伴沟通的过程中认识到,在儿童空间里,小孩需要的是一个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和机会,可能无需过于商业的氛围。他也在思考,儿童需要的真善美没有绝对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就在于大人怎么去给儿童描述这个世界。

对于城市中的儿童空间,林慧峰认为首先应该顺应人性化设计,顺应儿童不断因成长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此外,他还认为,城市儿童空间顺应城市环境、商业环境和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可以理解为城市肌理,顺应这个城市的特性。而商业环境应顺应投资人的投资计划。自然则应顺应这个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但他也希望,在思考城市儿童空间,在做幼儿园教育项目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商业性,要给投资人带来回 。如果没有回 ,空间在建设之后不久就会因为无法经营而被弃用。那么这些空间就会失去了意义,也帮不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适当的合理商业经营,能让投资人更有信心坚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儿童友好空间

他表示,儿童友好空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未来,无论是公共空间、酒店、购物中心、办公,还是家里的亲子互动空间等,儿童肯定是空间必不可少优先考虑的人群,“儿童在社会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5+2 studio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易永强则认为,要把岭南广府千年底蕴活化与城市中的当代儿童空间建设同时考虑,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郊区空间一体化、生态生活共融的儿童友好空间,把老地标和年轻人对接起来。

探讨打造儿童友好空间的前提 必须保证绝对安全可控

“随着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今天中国的小朋友发育很快,尤其表现在身高上。但许多场所的安全措施却跟不上,公共空间自动扶梯扶手明显偏低;高层建筑的电梯间与楼梯间开窗高度与开窗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他表示,还有各种地下设施的吃人井盖、小区内部的交通事故、遍布城市道路的废弃预埋螺栓等,这些潜在的危险一旦对小朋友产生实质性的伤害,都可能夺走一条鲜活的小生命,毁灭一个幸福的家庭。

知多D

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规划中

儿童友好城市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源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的儿童具有生命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基本权利。

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联合国人居署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之中,即通过一定的措施,提升原有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

德国是世界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先行者,慕尼黑是德国倡导“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最为成功的城市。近年来,我国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进行了大量规划实践,南京、苏州等地也明确“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7月 15日
下一篇 2022年 7月 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