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有了“阳光银行”

图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的装机5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吐尔洪·库尔班(右一)在检查光伏电池板。

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万山之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这里三面环山,东临塔里木盆地,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曾经,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克州曾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

屋顶电站,守护万家灯火

谈起这个光伏项目,奚科伟很感慨:2019年3月,他来瓦克瓦克村驻村工作,第一天就遇到了闹心事:停电。找到村干部了解原因,一问之下却有些尴尬:欠费了。

把电费交上不就行了吗?奚科伟想得简单,村干部的回复却让他认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村集体经济收入十分薄弱,常出现没钱交电费的情况,大家对停电已经习惯了。如何让村里既用上电又减轻经济负担,成了奚科伟驻村初期面对的头号难题。

“瓦克瓦克村地处天山南麓,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每年日照时长达2500-3000小时,是典型的‘富光区’。如果能在这里建起光伏电站,哪还愁用电的事!”凭着自己的专业优势,奚科伟不久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联系上中国华电集团,申 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协调资金购置价值100万元的设备,在村委会屋顶铺设196块光伏组件。

当年8月,一座7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瓦克瓦克村落地。“屋顶上的一块块小蓝板满足了村委会办公及周边生活用电,每年节省10万元左右的电费,还按照一定的价格余电上网,为村集体创收。”奚科伟指了指村委会门前占地5平方米左右的铁箱,“不仅有‘亮眼’的光伏电池板,电站还配置了30千瓦储能系统,可以应对突发停电,是克州首个投入运行的村级分布式储能光伏电站。”

去年,中国华电继续加大投入,在瓦克瓦克村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现在,电站规模已经达到110千瓦,村里的日子更‘亮’了。”奚科伟说。

不仅仅是瓦克瓦克村,“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展光伏扶贫,在新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等6个地州投资建设92座国家级光伏扶贫电站。其中克州目前光伏装机容量已超30万千瓦,今年以来,一批新增光伏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技能培训,实现自主运维

扶上马,还得送一程。对于深处大山、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众多农村来说,建起光伏电站只是第一步。未来帮扶人员离村后,电池板出现问题谁来及时处理?电压电流不正常该咋整?……这些后期运维管理问题是村里必须迈过的坎。

两年前,吐尔洪·库尔班对光伏电站还知之甚少。2019年6月,在光伏电站投产前,村里选拔人员到华电新疆公司所属光伏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战培训,上过大学的他和村里另外两名大学生成功入选。“那段时间,从基本理论知识到维护维修操作,都有师傅专门教我们。培训结束后,还有专业人员带了一年,和我们一起对村里的光伏电站进行运维管理。现在,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啥难事了。”吐尔洪·库尔班难掩自豪。

包括巴音库鲁提村在内,华电新疆公司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42万元,在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实施人才教育培训项目,培训技术人员5040人、基层干部1474人。今年,还将投入约130万元,用于相关技术人员培训,为当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储备人才。

产业振兴,放大增收效应

家门口的光伏电站,守护着万家灯火,也点亮了前方的致富路。

走上巴音库鲁提村的公益性岗位后,巴合提努尔·买买提吐尔逊每天都乐呵呵地忙着: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身体健康情况;组队上山,定期清洗光伏电池板……身兼多职的巴合提努尔·买买提吐尔逊是村里的能人。

数据显示,自2019年10月31日并网运行至今,巴音库鲁提村光伏电站累计发电超130万千瓦时,为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成为之前206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也为全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经济基础。

“发展光伏电站前,巴音库鲁提村是一个纯牧业村,村集体没多少收入。村里想发展点产业,但苦于没钱。现在有了光伏电站每年70万元左右稳定收入的支撑,村里的产业多了起来,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陈大为说。

如今的巴音库鲁提村,以电站资产为注册资本,有了自己的企业——乌恰县华缘电力有限公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太阳能、水利水电等资源开发。村里还依托畜牧业优势,创立注册“葱岭牧人”品牌,销售当地柯尔克孜羊肉、乌恰高原牦牛肉和帕米尔高原老鸽子,短短两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积极发展种植业,在高原戈壁开荒种植林果40亩,投入14万元为农牧民建设蔬菜小拱棚,70户庭院种植户每户增收3000元……

《 人民日 海外版 》( 2021年06月02日 第 11 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6月 1日
下一篇 2021年 6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