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电力频道11月18日电 国网宝鸡供电公司职工周红亮参加工作20年来,常年驻守秦岭山区保电巡线。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中国好人、团中央向上上善好青年、陕西省雷锋式职工、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电力蜀道“活地图”
1996年7月,刚满20周岁的周红亮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融冰保线站),成为了一名电力巡线工。周红亮所在的班组承担着包括宝成电气化铁路和汉中地区供电线路在内的515.36千米110千伏供电线路融冰保电、运行维护任务。这一带山大沟深、道路艰险,被誉为“电力蜀道”。
一夜的小雨,山路有些湿滑,不经意间就会滑倒,周红亮习惯性走在前面开路,时不时提醒同事注意脚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才到达第一基杆塔。周红亮和同事立即开始了对杆塔四周的检查,清理电塔通道周围的多余树枝,检查绝缘子、螺丝、接地装置。之后,周红亮系好安全带登上塔杆检查避雷器读数。
“常规的检查十几分钟就结束了,如果遇到了抢修,要在高塔上待半天甚至一天。”周红亮说,记得有一次半夜停电抢修,他们跑上山查找问题,半夜在塔杆上更换零件。最高的塔杆有62米,人站在下面就晕,更不用说登到塔杆的最高处。
人在山中,抬头都是树,循着线路看见下一基杆塔了,还常常迷路。周红亮忙着清理杆塔四周,我们在前面探路,几次走错。“这不奇怪。”周红亮解释,他也是从最初不熟悉道路,常常迷路,到现在了然于胸。无论问起哪个铁塔,周红亮都能立即说出该铁塔周边的特征,以及哪个季节哪座山的道路是什么状况。夏季灌木丛生,冬季冰雪覆盖,但周红亮总能准确找到前进的方向。
“火眼金睛”查隐患
第三基杆塔所处位置较好,周围没有树木遮挡,同事用望远镜看过,OK。周红亮却做个手势,慢!果然,在他的指点下,隐隐看到距地20多米高处银线的异常。看他记下“41#负测左相15米处导线断股两股。”笔者忍不住好奇:你的视力这么好哇!同事抢着回答:你不知道,周师是我局有名的“火眼金睛”哩。
这个称号由来已久。那是在2006年西北电网公司开展330千伏保线站站际竞赛期间,周红亮被抽调到330二保保线站参赛。10月的一天中午,他一人对马汤线进行巡视,发现139号杆塔边相导线的悬垂线夹球头与瓷瓶单联碗头连接部分的弹簧销子掉了,由于风吹导线振动,线夹球头一半已经跳到单联碗头的边缘处,导线随时可能掉落,情况非常紧急。他迅速向上汇 ,工区主任徐晓明带队来到现场,经用望远镜从不同方向观测,均未发现异常,但当登塔近距离观测后,才发现这一重大缺陷。紧急处理后,徐晓明握着周红亮的手由衷地感慨:“你真是个‘火眼金睛’啊。”。
巡线20年来,周红亮也记不清发现了多少隐患。但他始终记得第一次的情况:1999年10月的一天,周红亮在巡视110千伏常扶线时,发现有一基耐张杆的耐张线夹前端第二个线卡的地方有条竖纹,开始以为是太阳光线折射的阴影,他从不同位置用望远镜反复观测,才发现是个裂纹。事后,工区给他奖励了200元钱。周红亮高兴地说:“要知道当时一碗面才2元钱,200元奖金就是我一月的伙食费啊。”
最怕野猪和漆树
巡线是线路工劳动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在一次巡线中为砍伐路径下的灌木,忽然一个后退:蛇!就看见一条青花蛇从树上震下来,慢悠悠地游走。笔者禁不住一身冷汗:这个常见吗?怕不怕?他笑着解释:蛇倒不怕,带的有蛇药;我最怕的是漆树和野猪。
野猪遇到过两次,一次是2007年夏天,周红亮一行三人去验收35千伏向曙线,那里有一条大沟。时值中午,爬到半山坡,发现脚下有一堆一堆野猪拱的小土圈、小土堆,他们没有在意,继续往上爬,到了塔下,向后一看,刚走过的山坡上有一群野猪,三个大野猪带了五个小野猪正向他们走来。见此情景,一个老师傅大喊:“上塔、快上塔”。
三人急忙爬上铁塔,并用扳手“咣咣咣”敲击铁塔。听见敲击声,野猪在原地和他们对峙了10多分钟后,慢慢悠悠的离开了。还有一次是2008年,汶川强震刚过,周红亮冒着余震带着一个徒弟巡视110千伏双谭线,也是中午,也是在一条山沟里,和一只牛犊般大的野猪不期而遇。由于地震野猪受到惊吓,从他们身旁一蹦,钻进旁边的枣刺丛中噌噌噌跑了。野猪不见了,他俩人吓到腿软。
说到漆树,可说是周红亮的“死穴”。三十多年来,他唯一一次住院,就是漆树中毒。那是2009年的事,白天巡线时砍了几颗漆树,到晚上,全身红肿发痒,没有在意,象以前那样,以为吃点药就能过去,直至半夜昏迷被送到医院,直住了11天才治好。期间肾脏受损尿不出来,最疼的时候,抱住肚子在床上来回翻滚,一夜把胳膊肘都磨破了。忆起那次经历,周红亮仍心有余悸。
创新就是多琢磨
周红亮不仅能吃苦、肯奉献,而且善于创新,201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周红亮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创新成果捷 频传。
马蜂也是他们巡线中的一大危害,周红亮就不止一次被蛰过。他根据自身的经历,向村民、蜂农请教,研发出了“防蜂帽”,同时还发明了防蛇咬的护膝、专业背包等,这些在陕西公司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周红亮参与研究发明的《线路引流小弧垂测量仪》《遥控式电动分流器》《10吨绝缘子多功能闭式卡具》《输电专业标准巡视防护装备》4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还有一项,《耐张杆塔遥控式电动分流器》正在申 国家专利。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一线工人,却拥有了许多高学历者无法企齐的创新成果。我问他诀窍,周红亮想来想去就一句话:嗨,就是多琢磨呗。
奉献就是不言苦
2014年2月5日,隔夜的一场大雪让秦岭南北披上了银装,周红亮已经度过了他在山梁上的第20个春节,当千家万户都还沉浸在团聚的喜悦当中时,他已经开始了像平日每一天一样的工作:
10:54分,接到传感器发出警 :“导线重量超过警戒值,该融冰了!”
13:25分,导线重量恢复到590至610千克的无冰状态,融冰结束;
14时,周红亮和工友出发,逐线逐杆巡视线路;
19时,融冰段线路全部巡视结束,一切正常;
20时至次日,观测结冰数据变化;
6日11:25分,再次发出融冰警 ,出发……
这就是周红亮和工友在巡线中度过的一天,饿了,就吃几口随身带的干馍,累了,就在雪地里休息一会儿。
提起在秦岭山上度过的这第20个春节,周红亮说:“闲的时候想想也有些心酸,在外工作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每逢假日或者遇到恶劣天气,他总是把这样的巡线任务留给自己。每次进山手机就没有信号,与世隔绝一般,与同事、与家人都无法联系。在周红亮进山巡线期间,家里小孩突发高烧、老人突发疾病都联系不上他。每当回忆这些事情时,周红亮都暗自伤感,父母年龄大了,自己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照顾;由于工作的特殊原因,妻子和孩子也是很久才能见上一面;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也没有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
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他都觉得自己不合格。但是,周红亮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他说:“毕竟干了这个工作,就必须担起这个责任,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大家都把年过好,把日子过好,也就值了。”
其实,对于周红亮和每一个像他一样的人来说,工作岗位就意味着艰辛付出,但是这份付出里也有快乐和满足,这就是保障电力正常输送,让光明照亮更多的家庭。
二十年如一日,情驻电力,扎根大山,周红亮所负责的线路,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因素的停电;他翻过的秦岭山脉加起来,相当于200多座珠穆朗玛峰。2012年2月9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2月6日,央视连续三年对周红亮的融冰保电事迹进行了 道。人民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新闻联播》等也先后进行了集中宣传,一时间“秦岭巡线工”周红亮的保电事迹传唱大江南北、神州大地。我问他对“最美国网人”的理解,他想半天:每一个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的国网人,都是最美的。(张梦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