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R1线地下段曝光!墙上有“眼睛”,轨面上有“身份证”

R1线是济南首条地铁轻轨线

那么现在RI线进展如何?

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

跟高架段铺轨的散铺法不同,地下线铺轨主要采用机铺法施工,并引入先进的测量、管理等技术,保证地铁的顺滑、平稳,并为后期运营维护做好“铺垫”。济南轨道交通第一项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预计今年7月,整条线轨道铺设将全部完成,实现“轨通”。

从地上13米到地下14米

约400米长的“连接”缓坡已经铺完

沿着王府庄站继续往西500米左右,就到了中铁四局R1线轨道安装二标段的铺轨基地,10余名工人正在组装轨排。

标准的轨排由钢轨、轨枕、扣件组成,每段长25米。两根钢轨的距离调整好后,工人把轨枕与钢轨逐个用“钢锁”一样的扣件扣严。“钢锁”每侧约有50个,乍一看像是多脚“蜈蚣”。而为了防止后期混凝土浇筑时被“污染”,这每一双脚都穿了“塑料鞋”。

这些钢轨先经过现场加工组装成轨排,再吊装到地下隧道进行铺设、浇筑和焊接”。组装好的轨排要和钢筋笼“绑定”在一起,在下一步浇筑工作中,钢筋笼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并永远的“藏”在浅灰色的混凝土里。

自高约13米的高架段玉符河站向下到地下约14米的入地点,坡道长度约400米,也是整个R1线最大的坡度。目前,这段线路的铺轨工作已经完成。最高点到最低点落差接近30米,长长的轨排一路延伸下来,在浅灰色混凝土的映衬下,显得极为壮观。

区别于高架段

地下段铺轨要在地上先组装好

中铁四局R1线轨道安装二标段项目书记余金号介绍,在高架段轨道铺轨主要采用散铺法施工,因高架段属于露天敞开形式,所有轨料可通过吊车吊运至施工作业面,通过人工进行散铺架设轨排和混凝土浇筑,同时可根据土建各管段的施工进度情况,进行多点施工作业,提高铺轨的施工进度。

而地下线铺轨主要采用机铺法施工。

由于地下段隧道内作业空间狭窄,区间封闭,轨料无法倒运至施工现场,不利于轨排架设及混凝土道床的浇筑。所以就先在铺轨基地将轨排拼装成型,通过轨道车推送轨排到施工现场,采用地铁铺轨车进行轨排的架设和混凝土的浇筑,机械化程度也更高一些。

在入地点的隧道洞口处,上方就是龙门吊。轨排和物料等将通过吊车从上方运到隧道入口处,再通过轨道车沿着轨道运输至现场。

最大程度降噪减震

首次采用“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

在隧道左线沿着轨道向前行走,每隔几步就有亮白的灯光从隧道壁上投射下来。

灯光下,能清楚看到轨排已经与隧道底部通过混凝土浇筑,融合在一起。大约走了200米,前方轨排由于刚刚浇筑成型,被白色的土工布和透明塑料薄膜盖着保温养护。而它们采用的铺设方式,则是R1线铺轨中最为特别的。

具体有什么秘密?

为了最大程度降噪减震,在接近居民区的地段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

揭开白布土工布,可以看到钢轨外侧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白色的圆盖,圆形盖下是一个钢弹簧隔振器。

整个钢弹簧浮置板主要由钢弹簧隔振器外套筒、钢弹簧隔振器内套筒、弹簧隔振器上的调平钢板及锁紧系统组成。

施工时,也和其它轨排浇筑不一样,要先要地面处进行钢筋笼和轨排的绑扎,之后浇筑基底与水沟,再架设钢筋笼轨排、精调及混凝土的浇筑。在提高了平顺度的同时,市民乘坐时也会更舒适。

每隔30米有一双“眼睛”精准测控

浇筑完一段轨排都有“二维码身份证”

沿着轨排每走30米,在隧道墙壁两侧,对应着有一个圆形的金属孔。这个“眼睛”一般的圆孔,叫做SCP网控制点。

SCP网控制点是什么技术?胖编给大家简要的描述就是,一种精密的测控技术。

利用这种精密的测控技术:

一、能提高提高地铁轨道施工的整体相对精度。

二、地铁钢轨最终要焊接成无缝长轨,利用这种技术能把握轨道接缝处的平整。

三、告别了像坐火车那样的“咣当”声,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平稳,也保障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四、减少繁杂的施工测量,SCP网控制点不会因为施工的频繁而破坏,也能为后期运营维护、沉降监测提供了永久基准。

除了墙壁上有的这些“眼睛”,每一段轨面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每一段连接件之间,都会有一个二维码标志。据工作人员介绍,每浇筑完一段,就会同步印上二维码,以便于后期的运营维护。

扫码后,能看到一个“混凝土浇筑标识牌”,包含浇筑位置、浇筑时间、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厂家、技术员名字、入模温度等各类详细信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1月 11日
下一篇 2018年 1月 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