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部片子。
说实话,片子倒不是非常优秀,其实也就及格,演技也不是都很出色,也就那么一两个吧。
而且公安机关反诈骗的政宣片,带有国家pr目的,所以对于片子的艺术成就,大家不用抱有太高的预期。
但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彭顺还是很让人意外的。
尽管以往作品的评分都在4~6,但他活生生的将一部政宣片拍成了犯罪大片的感觉——
《巨额来电》
开场一位中年大叔站在楼顶眺望远方,楼下充满了看客。
民警丁小田(陈学冬 饰)认出楼顶的大叔,正是自己的中学老师,赶紧冲了上去。
可惜依旧晚了一步,到达楼顶后,他只看到楼顶歪歪扭扭写满了三个字“凭什么”。
据警察说,这是一个以林阿海和阿芳为首的诈骗集团,进行的有组织犯罪。
林阿海(张孝全 饰)与情人阿芳(桂纶镁 饰)在国内以正规招聘的名义,招募诈骗团伙成员,将其招到泰国后控制起来。
(男,28岁,李家沟九代单传,诨名李大嘴的李秀莲先生)
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严密的组织架构,以及对受害人心理的准确拿捏,进行巨额财务诈骗。
也正是因为这样,上至上市公司老板,下至退休大爷,无数人财产都遭受了威胁。
公安部成立专案组,并派遣卧底徐小兔(蒋梦婕 饰)潜伏到敌人内部,搜寻犯罪资料。
说一下电影本身。
在剧本结构中,最常见也最传统的一种结构就是三幕剧。
交待事件——出现危机——高潮表现。
如果将本片按照三幕剧来分开评价,本片的第一幕剧和第二幕剧都表现的很好,完成度很高,将骗子骗人的手法展示的很详实,节奏把握的很稳。
但是从第二幕到第三幕过渡时期,出现了问题,没有精彩的高潮点,直接进入了抓捕阶段。
按照剧本创作规律,陈学冬作为主角应该承担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似乎因为他演技不足以完成这个推动,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处理变得极为平淡,转而将大量的笔墨,投放在桂纶镁和张孝全扮演的诈骗集团首脑。
这点很可惜。
如果说反派是“狼”,那么“村民”的表演明显被“狼”比了下去,好像在告诉狼人,我就是村民,来杀我啊,但最后竟然是狼人输。
而且我们回忆一下,所有的受害者。
第一个是人民教师,一个普通人,但后面的几乎都是贪官、污吏、奸商、黑恶势力、小三儿。
确实也有个女大学生,但她是首脑林阿海的妹妹。
这就搞的像张孝全和桂纶镁替天行道,劫富(没?)济贫,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因果轮回在里面。
要知道,电话诈骗让许多人家破人亡,多少人一生的积蓄被骗。
所以说,选择香港导演来拍摄这个片子,有其好的考虑,但是也有弊端。
香港导演在北上之前,大多有一种“反建制”的天生同情感,无论是《英雄本色》,还是《古惑仔》,黑社会、小流氓,都是以“反英雄”的正面形象出现。
(巨帅!)
这符合了不谙世事的文艺年轻人对于浪漫主义的幻想。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但这样的情节,如果是放在反诈骗的宣传片上,恐怕就无法尽善尽美展现出思想性,可如果按犯罪片看……那我看它干嘛。
最后说一下男主陈学冬,这个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通病,从《亮剑》开始,主旋律的作品大都有一个毛病,男主能力非常强,但是也很有性格,时常骂街,捅娄子。
最开始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性格,一个是因为李幼斌老师的表演深入人心,另一个是因为从头到尾都伟光正的形象很虚伪,但《亮剑》只有一部。
其他的这种骂娘式男主早就让大家审美疲劳了,甚至有那么一丢丢的厌恶。
比如,男主丁小田在车里和领导炫耀,自己会英语德语日语这语那语,还有什么你车里味道很大blablabla。
哥们儿,你这辈子是不想升职了么?
李云龙再怎么傲娇,也不会指着自己的旅长说,你他娘的怎么做的长官?顶多也就骂骂对方阵营的常校长。
不仅如此,从后面的破案过程中,并没有看出丁小田的超常能力,这就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和领导吹牛比,耍嘴炮儿。唯一一处推进剧情的地方,却让卧底陷入险境。
要知道,同样傲娇的李云龙,在苍云岭之战中击溃了坂田联队,更是一炮干翻坂田指挥部,击毙阪田联队大佐。
所以,不能说全都是陈学冬的锅,角色从设置起就存有明显的不足,光靠表演来补救,闹呢?
陈学冬作为男一号,演技确实存在问题,但这次让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他努力的在演,不信你们去看《夏至未至》、《小时代》。
较于以往那种单一的“偶像化面瘫”,他进步太多了,可以着重看一下,他抓犯人的那场戏。
他敢跑敢摔,甚至灰头土脸站起来的时候,我惊讶了一下,这是陈学冬?
哦,没错,是他。
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重点,这部片子带给观众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向人们揭露了网络诈骗中,人们所不知道的那一面,你只有了解了它,才能最大的防备它,这直接间接的预防了很多人的再上当。
我们在大部分新闻 道,XX被骗了XX钱,再警察不懈的努力下,机智的反应下,钱追回来了,捣破了一个犯罪团伙。
就像影片开头以受害者跳楼为案件的开端。钱没了,人也没了。
但是整个团伙的运作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展现。
我们可以百度一下“遭诈骗自杀”,将近400W的搜索结果。
排在第一的是女大学生遭电信诈骗9800元自杀案。
紧随其后的就是三起学生遭诈骗后猝死、自杀案。
再后面是一位教师被骗光所有的积蓄。
新乡一男子被骗10000元积蓄上吊而亡。
很大一部分群体的人,在每次看到新闻说一个人被骗了多少巨额资金,心里或多或少会嘲笑这个人活该、没脑子、傻,因为可怜人必有可恨处嘛。
自己和亲人肯定会有足够的智商来躲避这些骗局,因为自己并不愚蠢,也不贪婪。
但其实,人最可怕的是贼偷么?
不,是贼惦记。
当一个有组织的团伙,掌握了你的资料,开始惦记你的时候,你等着吧老铁,防不胜防。
而有的人,也如影片中的老母亲一样关心则乱,在得知孩子出事的第一时间慌忙给骗子转了钱。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的诈骗是:
一群人每天打电话,守株待兔,能捡着一个上套儿的就烧了高香了,没有的话,就等着被饿死吧。
而电影给我们展现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
诈骗集团有非常严谨的分工和话术,甚至已经产业化。
如果不是犯罪,我感觉他们都可以申请上市了。
不仅每个原因配有每个原因不同的语气,就连诈骗也是分为前线员工和后线员工,前线用来引,后线用来钓。
再说那些让人恐惧的“职位”——菜商
有组织的诈骗团伙中,他们是会和一个叫“菜商”的群体合作的,“菜商”是可以获得群众信息并且进行贩卖的人。
他们为诈骗集团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你的购物记录,消费记录,购买力,你的购物趋向,他们都一清二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互联网公司,开个门户网站,加个邮箱服务,几乎是当时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再看看现如今的互联网公司的服务,从social到游戏再到视频,从网购电商到本地服务平台,甚至还出现了生物医疗。
简单地说就是你原来装修你家,就装修那一个房子就好了,可现在你搬进了大别墅,你现在装修要加上花园和车库。
你以为个人信息只是你的邮箱,个人阅读喜好。但现如今的个人信息还包括你的出行日常,常驻地点,购买偏好,购买力,电话号,门牌号,职业等等一系列信息。
你和小三儿出去开房都能被原配捉奸在床,还差其他的么?
换言之,大家在互联网面前,都在光着屁股玩。
影片中还提到了其他几个“职位”。
水房:
水房是有组织的洗钱,即便是在警方的监控下,大笔巨款不到五分钟也会被拆解到几百张银行卡中,而这几百张银行卡有分分钟在网络上被洗干净。
卡头:
银行卡的提供者。
车手:
车手的工作就是把钱从提款机取走。
影片中所展现给大家的一个诈骗结构就是这样了,菜商、卡头、水房、车手、话术,这是一个有组织的闭环。
现在我们再看电影中的诈骗集团有针对性的输出,你觉得你还能轻松的招架住么?
自2016年以来,安全行业以及公安机关围绕网络诈骗采取积极态势,但这些数字依旧让我们感到惊讶。
2016年前10个月,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9.3万起,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8亿元,挽回经济损失48.7亿元。
仅2017年上半年,我国接到的诈骗举 案件的总额就高达1亿多元。
2018年一月份,在各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捣毁了9个话务点,2个pos机点,1个卡头点,冻结止付涉案账户55个,涉案总金额近千万元。
这些数据再告诉大家,骗子们不是傻的一匹,人家可是有备而来。
所以,这部电影我不会拿它当一部犯罪片来看,因为真的很无聊……
但如果拿它当一部科教片来看,真的是好看的不行,或者说它更像是一部特别方式拍摄的纪录片。
(桂纶镁超适合这种黑暗系的小姐姐角色)
影片在努力靠近真实的还原(罪犯感情戏,还是有设计的),它让人直接收益,实实在在的贴近生活加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你,有我,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影片向我们揭露了熟悉又陌生的电信诈骗背后,片尾的真是案件采访,也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预防。
尽管不一定会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哪怕能挽救一个家庭,规避一场无形的灾难,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绩。
不赔就是赚。
看完本片后,我焦急的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妈,如果有人冒充我或者冒充我的声音,和你说我没钱了,你别信啊,别转钱。
……
电话那边传来了我妈慵懒的声音:
放心,你真没钱了,我也不会给你转的,我睡觉了啊。
然后电话就被挂断了……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