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爱迪生”——第一个因“不务正业”登上CCTV的人

印象中,能被央视拍摄一则纪录片,那一定是非常有成就的人。他们一定是成功的,优秀的,改变了世界或者改变了生活的。但这一次,央视把镜头对准了第一个选择自己去做“无用之人”的家伙。

他就是手工耿。

曾经的手工耿跟大家一样,拼命去做有用的事情

手工耿出生在河北保定的小县城,那里务农是主业。

到了88年生人的手工耿这一代,年轻人则大多选择了离家打工。

手工耿随了大流,去往北京打工。

那时他还是耿帅大城市里平平无奇的一个“农民工”。

修管道是他最常做的工作,常常一做就是一天。

很寂寞,很枯燥,与创造无关,只是修理。

2013年,耿帅问自己:“马上就要到而立之年了,还能改变人生吗?

工作十几年,存款三万,耿帅活得很迷茫。

30岁那年,他厌倦了在大城市做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民工。

就在那年,他回到了老家,想做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他花掉了身上大部分的前,购置了设备,开始录制自己“发明、制作”各种无用之物的视频。

在乡下,他这种行为是不被理解的。

“好好的手艺,不去做点有用的事,发明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这样怎么养活一家人?”类似的质疑铺天盖地向他袭来…

2017年6月5日,耿帅在快手上发了第一个视频。

视频里的是他用管钳、螺母和弯曲的钢筋制作的一只蚂蚱。

视频三天获得了超过70万的播放量,不断有人给他留言点赞。

他开始有规律地发布视频,几个月时间,他的粉丝数从几千一路涨到百万

2018年,他又火到了微博。

有人评论说为什么喜欢他,就是因为他总在做没有用的东西。

在没有人敢做无用之物的年代,他用一个个制作无用之物的视频治愈了网线另一端的千万人。

“生活日复一日,看到耿哥的视频,总能新奇的东西,是生活里看不到的。”没人理解,没人认同,更没有人敢追随尝试。

没关系,那他就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第一次敢为人所不敢,也让他的生活焕新。

手工耿成了红人。

他上过央视,去过《快乐大本营》,受过路透社和《华盛顿邮 》的采访。他让身体不好的父亲不用再去打工。“我花200块的高薪聘请了我父亲。”

耿帅,确实改变了人生:“火了之后给我生活带来了变化,收入方面提高了很多。以前一个焊工也就是五六千,六七千左右,现在我的收入除一些贩卖手工,还有网络直播方面,比以前高了很多了。”

有人觉得手工耿只是一个运气很好,站在了风口上的网红。

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第一站在风口。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风口,可能是危险。

事实上,敢为人先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真正创新,真正领先,真正制造出让人无法复制的东西。

在他做出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那个决定时,没有人能想到,他能凭此登上CCTV。

正是这份勇气与执着,让他成为今天的“保定爱迪生”

如今,他尽情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样子,真的很酷。

“手工耿”的成功不是不可复制的,但却鲜少有人能够复制。

首先,成为“第一个”需要的勇气和魄力就足够淘汰一些人。

其次,就是坚持,看不到结果的坚持,就像独自穿行在密林中,没有参照,看到不远方,能做的只是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于是,有的人迷茫了,有的人醒悟了,他们选择做回“大多数”。

他们没错

只是有些遗憾

这个时代

永远不缺敢于创新的人

但是坚持

仍旧是最缺乏

也是最宝贵的特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9月 16日
下一篇 2020年 9月 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