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5月20日电 题:骗子赚黑钱,你去吃牢饭,这小便宜不能贪!——非法“两卡”交易黑产链条追踪
当前我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涉网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其中涉“两卡”(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治理难度大是重要原因之一。工信部日前发布消息称,将强化电话卡、物联网卡等重点业务风险整治,推进“断卡行动”,加大力度整治电信网络诈骗。
QQ平台上仍存涉“两卡”违法犯罪
经不住朋友“阿毛”劝自己“赚点零花钱”,广西某高校大学生农某以每张300元的价格,将自己实名办理的银行卡卖给了“阿毛”,并为其办理了U盾和手机号码。之后,农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被广西天等县警方取保候审。
广西宾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黄宁介绍,当前警方花费大量精力追踪到的涉案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开卡者往往不是使用者。犯罪团伙往往利用他人的实名电话卡进行诈骗等犯罪,再利用他人的实名银行卡、资金账户来转移赃款,成为网络诈骗、网络贩毒、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断根难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四件套”价格从去年初的两三千元涨至上万元,“八件套”从约4000元涨至两三万元。
说明目的后,对方发来一张“价目表”,三大运营商电话卡每张收费220元至260元不等,包含100元话费,并特别标注“不需要购买人实名激活,插卡即用,可注册所有App,只要不违规可长期使用,随机发货。黑卡属于违禁品,都是私下交易,需要先付款才发货,不走平台”。
运营商里有“内鬼” “围猎”大学生、留守老人
据警方介绍,非法开办贩卖“两卡”产业链化明显。犯罪团伙的幕后操纵者与开卡、收卡等人员往往没有直接联系。部分团伙成员负责诱骗或者组织他人开办“两卡”,部分成员收卡、贩卡,“两卡”及其资料最终被“打包”高价出售给从事诈骗、赌博、洗钱的犯罪分子。
“他们往往利用大学生或边远农村留守老人急于用钱或文化水平不高,忽悠他们实名办理‘两卡’,然后许以蝇头小利进行收购或租借。”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刑侦一大队大队长赵福文说。
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抓获一批“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供图)
“一些运营商的第三方代理商也有办卡权限,去年我们在两起案件中发现运营商营业员或其第三方代理商网格员与开卡团伙里应外合,其中一起案件有5名网格员涉案,另一起则有2名营业员涉案。”一名办案民警说。
广西天等警方抓获一名“两卡”违法犯罪嫌疑人(广西天等县公安局供图)
此类漏洞也发生在银行卡办理业务中。梧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盗抢机动车大队大队长黄健介绍,利用他人银行卡走账是成功实施电信诈骗的重要一环。不少人明知道自己的银行卡可能被他人用于非法途径,但存在侥幸心理,将银行卡出售或出借给他人牟利。
齐抓共管合力“断卡”清源
2020年10月以来,全国各地警方持续开展“断卡”行动,取得较好成效。但不少受访专家表示,全链条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仍存不少难点。
一方面,在利益诱惑面前,不少群众防范意识较弱,容易受骗。另一方面,金融、通信、网络平台等主体的监管机制漏洞仍多。通过通信运营商和商业银行,不法人员仍可大量、反复开办“两卡”。部分网络平台监管责任未能压实,不法分子仍能通过QQ等网络平台“接单”或招募人员帮助洗钱。
多方受访人士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尽快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强化重点整治、源头治理。
“相关机构应完善实名办卡流程,强化办卡环节告知义务,提升预警管控能力。”宾阳县法院法官黄集德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