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体内至今残留着81块弹片,但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保家卫国,曾将生死置之度外

1962年出生的张根龙原是浦东祝桥人,后因工作需要,来到了金山。1983年7月,正在部队当兵的张根龙和战友们接到上级指令,赶赴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张根龙被安排在部队指挥所,担任警卫员。那时,写下血书的“张根龙”们为了保家卫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山区地形复杂,为使各炮兵营听从指挥、有序作战,张根龙曾多次一人驾驶三轮摩托车、身藏15秒内就可爆炸的防身手雷,给各炮兵营送去“比生命更重要”的绝密信件。1984年4月28日,对张根龙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当天下午3时许,越方大面积攻打我军炮兵指挥所,作为警卫员的张根龙反应敏捷,在保护好首长后,自己受伤倒下。在部队医院动了两次手术、住了十多天院后,带着体内残留的81片弹片,张根龙又回到了战场。

1985年3月17日,他听说要成立一支20人的敢死队去收复某地的消息后,立刻主动 名,并火线入党。后因 名人数较多,他没有成为其中一员。“最终,敢死队的战士只回来2位,其余战士全部牺牲。”张根龙回忆起这段往事,总有伤感,并告诫身边人,“今天的幸福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定要懂得珍惜”。1985年5月,张根龙荣立个人三等功。这段难忘的经历也成了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勇当先锋,几乎年年获评先进

1985年12月16日,退伍后的张根龙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上海石化工作。

张根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上海石化工作的32年间,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上海石化靠近杭州湾畔,每到夏季就有台风来袭的风险,当过兵的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有一次,风骤雨急,厂区一个地方出现了缺口,如果不堵住,后果不堪设想。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冲锋陷阵,想尽办法排查险情。

老骥伏枥,带动身边许多志愿者

“在党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应该挺身而出。

”如今,尽管已经退休,但经历过战场生死考验的张根龙始终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

今年疫情期间,社区里涌现了无数不求回 的志愿者。张根龙就是其中一位。自担任小区志愿先锋服务队队长至今,他一天都没停过。考虑到居委会办公地址在另一个小区,开展工作不便,他听从党组织安排,承担起了本小区的核酸筛查、抗原检测、物资分发、门岗核查等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最艰难的时候,他仅合眼两三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奔赴“战场”。

由于连续长时间工作,5月上旬,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鼻子经常流血,后来去医院配了点药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说,有我队长在岗位上,志愿者们就能更加安心工作。

小区志愿者江薛民说:“老张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深深感动了我和身边许许多多志愿者,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到目前为止,张根龙已协助社区党总支组织了31次小区全员核酸筛查、23次小区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的志愿服务,组织协调20多次抗原检测和3次物资发放,完成了300多次小区公共设施的消毒和2万多个快递的消杀和搬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成功创建全区首批“无疫小区”。就在前几天,居委会干部中午12点多打他电话,说小区外面的核酸点位下午1点就要开始核酸采样,但还缺少1名志愿者。当时户外气温在35℃以上,但老张二话不说就自己顶上。“老张已然把社区当成了自己家,帮了我们很多忙。”山阳镇康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惠英说,其实,不仅是在抗疫工作中,去年台风“烟花”影响期间,老张凌晨三四点就去现场察看小区绿化倒伏情况,和居委会干部一起抗台风,“当时,他全身湿透,让我们特别感动”。

资料:上观新闻

通讯员 | 王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7月 22日
下一篇 2022年 7月 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