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构筑工业品生态:产业互联网落地的京东样本

继2019年发布工业品采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战略之后,京东集团又新发布了“标准、联接、服务”工业品数字生态体系。

鲜为人知的工业品市场大动静

互联网巨头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使能”传统制造业,近期业界有两件大事。

其次,以数字底座为基础设施,以工品汇App联接产业带原厂和B端客户之间的通路,目的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互通互联”,这是一个“超级联接器”。

第三,开设线下智能零售门店,联接次终端门店和品牌商,配以“京工帮”服务体系,联接原厂服务、专业服务商和B端客户,最终完成整体战略的场景落地闭环。

墨卡托:统一工业品市场的基石

一直以来,B端工业品采购市场的现状是工业品品类繁多、规格参数复杂、标准不统一,使得基于品类的数字化描述并不具有唯一性,用户很难根据产品参数快速精准地找到所需商品。

德意志联邦后来达成国家统一,以及形成文化和族群共识,得益于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因为路德此举使近代统一规范的德语得以形成,而标准语言体系是建立统一国家、形成文化共识的前提。

京东工业品面临的情形与此类似: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商品标准库成为掣肘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大阻力,而京东工业品的处理方法也是如此。

“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以下简称墨卡托系统),就像应用了“墨卡托”投影技法绘制的航海图一样,能让B端制造业企业在一个有统一定义和标签的市场体系中,高效的选择企业所需要的商品。

在实际应用中,“墨卡托”系统可帮助诸多B端企业摆脱低效的人工筛选模式,通过输入所需产品的规格参数,即可实现自动精准选型,从而实现从“人找货”到“系统找货”的跃迁。

值得一提的是,构建“墨卡托”系统,需要供应链生态伙伴共同参与。

京东工业品的做法是在工业品细分领域,与头部巨头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制定。之后,再通过领域内巨头公司对供应链的影响力和统治力,最终形成行业领域商品标准。

可扩展:生态延展能力的结构

自2018年业界提出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以来,实际上一直只专注于两个方向:一是B端才是主角,而非消费互联网侧重的C端;二是主要面向传统产业,目的是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京东工业品体系符合产业互联网的两个专注方向。

在三个关键词中,“技术和联接”致力于提升效率,而服务能力则很明显靠关键词中的第三个加以实现。

就本质而言,“技术”是“超级联接器”的基石,而联接,实乃工业互联网的价值核心。所谓“超级联接器”,是指“‘工品汇’APP和‘京东工业品智能零售门店’(线下)”。

丁德明说,联接器的作用是消除品牌商、渠道商、服务商和B端企业客户之间的沟通壁垒,助力信息和资源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高效共享与互通。

其中,工品汇APP通过联接产业带,设立工厂直供的工业品采购平台,最终形成工业品数字化供应链。在此过程中,可堪一提的是F2B(工厂-B端客户)模式。此项设计能消除传统经销模式中低效冗长的“品牌商→各级代理→小贸易商”路径,实现直链终端用户。

在完成线上商品选择和配送后,作为后端服务环节,线下的京东工业品智能零售门店承继而上,以聚焦工业品次终端,做线下零售门店和品牌商之间的“超级桥梁”。

作为一套可扩展的生态系统,保证京东工业品体系“可扩展”的设计环节是“京工帮”服务体系,以及“墨卡托”标准系统配合根据B端具体需求搭载40%可定制的“联接器”和90%可变的线下服务体系。

“京工帮”服务体系的作用是聚焦工业品服务“最后一公里”,吸纳行业内优质合作伙伴,联合为大型B端企业提供覆盖全链路的“原厂级”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方案。目前,其第一阶段将聚焦驻厂、末端供应链、品类专业场景解决方案三大服务。

事实上,京东工业品体系不仅是2019年战略的场景落地实践,丁德明更表示,“这也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京东路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9月 12日
下一篇 2020年 9月 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