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铁路人迎战“秋老虎”.mp35:54来自中国交通广播
进入9月,“秋老虎”发威,沪昆东段铁路线上的凯里站内一阵阵热浪袭来,酷暑仍然令人难耐。
9月6号,5时30分,47岁的文廷鸿身穿橙色工作服,头戴草帽,佩戴口罩,带领一支队伍活跃在站内的钢轨上。文廷鸿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凯里工务段凯里线路检查工区的一名工长。刚刚上道,他就打开头灯,单膝跪在道砟上,俯下身子查看钢轨线路的平顺性,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站,是沪昆铁路的东大门,担负着黔东南地区铁路客运、货运列车的运输任务,作为重要通道,每天有80余趟列车往返穿过,运输物资供给沿线。
9月6号,文廷鸿带领工区的5名职工,在车间管理人员刘维富的指引下,上道开展线路检查,他们今天的任务是对凯里站区线路及道岔设备进行巡检。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风雨无阻奋战在铁路线上。
“夏秋交替季节,铁路巡检工作尤为重要,要对线路进行全盘‘体检’,找出病害是第一步,同时要对线路及道岔设备的几个尺寸和相关病害隐患进行全面地查找。”刘维富说。
“沪昆线是成都局管内主要干线,运量大,重载货物列车较多,在列车地碾压下,线路几何尺寸会随之发生变化,连接零配件会引起松动等。”刘维富一边巡视着线路设备情况,一边介绍道,“‘高低不平顺’就是其中一种,列车通过时会产生不规则震动,导致线路出现‘高、低’情况,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刘维富是车间当日的跟班盯控干部,他的任务是对文廷鸿以及他的作业组进行现场指导和安全监督。
说话间,工长文廷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石笔,迅速在眼前的一处钢轨上做出了一个病害标记,“发现了钢轨表面有一处轻微磨耗。”文廷鸿喊道,“大家一定要仔细再仔细,不要放过每一处病害”。当日10时,凯里站已经烈日当头,为了看清楚病害,文廷鸿特意将草帽摘下,移挂在脖子上,露出了良好的视野,他蹲在钢轨旁,借着阳光投射的影子,瞪着一双“火眼金睛”审查着眼前的钢轨。
工务检查作业标准十分严格,一颗小小的螺栓都履行着神圣的职责,看似不起眼的微小隐患都会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影响,检查组的几名人员正是履行着“钢轨医生”的职责,常年把脉问诊是为了确保列车安全。当前正值秋后高温天气,室外温度已经逼近35摄氏度,文廷鸿和他的工友始终穿着长衣长裤,不一会儿,衣服早已湿透,紧贴在背上。
文廷鸿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近30年来,他先后干过线路工、班长、工长。工务作业是一项体力活,他常年奔走在铁路一线,练就了超强的体质,一年下来,脚上的鞋子都要被磨破3双,他和他的队伍年均行走路线2000余公里,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
“今年的天气特别热,线路设备巡检是工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上疫情影响,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当日的天气也异常燥热,人员在钢轨与道砟构成的场所工作,仿佛在蒸笼上被烘烤,文廷鸿擦了擦黝黑的脸,一边提醒工友,“请大家戴好口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好线路设备检查工作,同时加强个人安全防护”。
9月初,受疫情影响,铁路货运需求增多,凯里工务段及时组织人员加强设备检修,保障运输安全。当日,文廷鸿和他的队伍在烈日下检修超过6个小时,发现病害精细到“毫米”。
“对于工务人来说,行车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站好每一班岗、检修好每一寸钢轨是一名工务人的职责。”文廷鸿说。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闫耀攀 鲁琳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