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教育”、智慧课堂等词语又火了。一款名为赋思头环(Focus1)的脑机接口头环出现在了浙江金华的小学课堂上。可以检测脑电波,评判学生上课、写作业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并给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情况打分。
1
在早晨一堂课的开始,一群五年级的学生带上头环,开始像冥想一样适应头环的过程,“现在,想象你的眉心有一点柔和的光芒绽放……”
而在之后的课堂过程中,学生们是否集中注意力的数据,会被传送到老师的电脑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哪个阶段开始走神。
同时,头环的软件系统会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状况统计成分数,学校老师则会把这个分数像考试成绩排名一样发到家长群里。
因此,也有学生备受压力,会被家长敦促提高注意力分数:“如果一次考试全班都95分以上,就你考了85,会不会觉得你有一些落后?”
一些师生对这个头环表示非常满意,有老师说:“学生带上头环后,上课回答我的问题, 他们的声音会比平常更响亮,可以有效提高成绩。”也有学生表示自己带上头环后上课可以认真听讲,做的作业基本是全对的。
而且,头环也不是没有负面反馈。
相比于老师家长对于智能头环的一致好评,和“没有副作用”的结论,被戴上头环的孩子们则给出了不太一样的反应。视频中出现了很多学生“如释重负”地摘下头环的画面,称戴久了会有束缚和刺痛感。
也有孩子在被批评 “上课不专心”后,默默叹口气。
有头戴头环的六年级学生说,如果父母看到低评分,他会感到压力。
但视频中的家长们都秉着不置可否的态度,也不关心这些采集到的数据,最终会被传输到何方。
2
智能头环到底是何方神圣?
头环制造公司BrainCo的对自己的定位是这样的:
“未来3年内,可对全球超过3000所学校、4500家培训机构提供全面精准的教学质量评估支持,为更多学生提供定制化教育解决方案。”
“未来将进一步运用创新的力量探索建立全球化的脑科学行业标准、推动基础研究,引领人类社会在交叉学科领域实现以脑科学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崭新的交互时代。”
根据广告片宣传,他们的这款产品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注意力程度。如果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头环前面就会亮起红灯;而如果学生上课走神,这个头环前就会亮起蓝灯,让讲台前的老师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这项产品还配套备有可以提供每节课学生“注意力数值”的分析平台,以便提供给授课教师一些反馈信息,帮助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
这样的产品乍一看简直美极了,又是脑机交互,还有人工智能。
BrainCo的产品,并不仅仅只是有一个头环,还有配套的APP,名叫Focus Now。
头环上学生的额头和两耳后各自有一个电极,可以接收大脑的电信号。头环正中处的LED灯,可以发出4种颜色,红色意味着学生正在专注状态,橙色则是集中注意力状态,蓝色证明是非常放松的状态,而白色则是断网了。
在这家公司的京东和天猫店铺中,这个头环的售价为3499元,如果需要购买几个可以替换的电极,还需要再加几百块钱。
而在商品介绍中,这个头环的背景则非常强大,不仅仅是“哈佛、麻省理工科学家历经八年研发沉淀”,甚至还拿了许多奖,包括今年CES的创新大奖。
从配套APP中可以看出,APP和头环之间用WiFi连接,功能和keep这类健身软件非常类似。
第一次登陆的时候需要进行“专注力及学习能力评估”,回答8个问题:
之后,系统会给出一个“专注力”分析 告,并给出“训练计划”,然后就进入了今日训练课程:
除了这些被加入训练计划的课程之外,还有“脑放松训练”、“神经反馈训练”、“专注力维度训练”三个类型的课程:
当然,训练是要佩戴那个3000多块的头环的。这样算下来,培养一个学霸是真的可谓价值不菲,关键是这样具有束缚属性的东西真的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是集中注意力,还是磨灭对学习真正的兴趣?
3
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课堂里?
或许跟新技术周期里的鱼龙混杂多有关系,而且教育是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焦虑已非一日。诸多真真假假,甚至满怀争议的AI智慧课堂、AI辅助教育产品,不断被地方中小学校应用——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家长接受度挺高,认为这是对孩子前途负责。事实上,利用高科技,监控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这些浙江小学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前段时间,有媒体 道,南京一高校教室现人脸识别系统,不仅校园、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场所安装了新的人脸识别门禁,教室内也装上了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识别出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抬头低头了几次,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等。
当时舆论对人脸识别进校园的争议也很大。很多网友认为,这样的系统在校园内广泛应用或涉嫌侵犯隐私,在某种程度上还严重侵犯了学生和老师的尊严,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授课能力的不信任。而且,还有人指出,学生在长期监控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容易养成“表演型人格”。
对于学校在教育上使用高科技产品,教育部也回应称,“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再比如,贵州1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穿上能精准、及时记录他们的出勤和活动的“智能校服”,只要身着这套校服,学生进出校门的准确时间就会自动发送给学校老师和家长。
浙江省重点杭州第十一中学(阿里云之父王坚母校),将名为“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的科技应用于课堂教学,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学生课堂行为实时分析等等。
更多网校和课外辅导公司,也都提出双师课堂中AI如何发挥作用。只是行业落地探索期,鱼龙混珠、泥沙俱下,哪些应用合理?哪些应用经过了怎样的程序论证,并不公开为人所知。网友看到会批判,但学生家长的态度,不仅支持,甚至欢迎,就因为“有效果”。
在《华尔街日 》的 道中,也援引了使用头环教学的老师和学生的说法,得到的评价是:学习成绩的确提高了。
但这样的方式,真的能提高心智吗?真的能培养创新人才、诺贝尔奖得主和改变未来的科学家吗?
4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先不谈头环产生的数据,可能会被上传至研发和提供头环的设备公司,从而造成隐私泄露的问题,光是这样的教育形式就已经值得诟病了。
第一,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方法都不一样。
从一方面来说,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保证一节课四十分钟永远专心听讲也许并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果有的孩子脑子转得快,老师讲十分钟的课,他五分钟就已经消化吸收完了,难道他剩下的五分钟不应该“换换脑子”“走走神”,休息一下吗?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很多学科都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也许有的孩子就是需要通过大量的联想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授课内容,难道这所谓的智能头环,还能准确地分辨出“有效走神”和“无效走神”吗?
如果它能,那这与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
如果我们确定了这个头带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水平,那老师和教委还何必煞费心机地设计各种各样的衡量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产出进行衡量呢?只要戴上头带,看谁注意力最集中,能集中的时间最长,那不就完全可以达到衡量学生、筛选学生的目的了吗?
这样难道就是教育的未来吗?我们之所以期待盼望教育改革,不就是希望能提供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吗?提倡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是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得不到充分地施展,而这个所谓智能头环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就是把中考高考等标准化考试“新瓶装老酒”,治标不治本吗?
第三点,关于学生隐私问题。
在一篇2017年的 道中,说这家公司计划收集120万学生的脑电波数据,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脑电波数据库。收集的脑电波数据到底是什么数据?从中都能分析出什么?如果通过学校进行收集,那么家长是否知情与同意?建立这个数据库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有哪些人有访问这些数据的权限?这家公司美国版网站上确实有隐私政策,不过人家隐私政策里说了,只对美国的客户管用。
截图自brainco官网
中国孩子呢?这是不是钻国内政策的空子,占中国孩子的便宜呢?
5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受益最深的是什么?
是考卷吗?是统练吗?是上课时老师有多妙语连珠吗?是作业本上的题有多精准到位吗?我相信参加过高考的人,也不会认为初高中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是高考中的成绩。
如果不是这些,那是什么呢?现在想想,反而都是那些当年觉得“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拍电影,比如写小说,比如做杂志,比如画涂鸦——这些都是当时上课偷偷做的事情,即使没有做,也会偷偷走神想到。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上课不走神,即便上课不走神也见得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重要的课上认真听讲,知道如何高效听讲、高效学习,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绝对必不可少的。
即使在国内的教育环境里如同带着镣铐跳舞,也总比如同困兽般从早到晚在笼子里打转好上很多。只有拥有选择的机会,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热衷什么,从而真正找到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爱与激情的途径。
6
回到这家公司的产品:如果一个孩子连选择将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地方的机会都没有——连选择的自由都没有——那么,即使能在所有的考试上都拿到一百分,这个孩子之后的人生又该如何是好呢?
我觉得很讽刺的一点是,这家公司开发的一款家庭版产品还有配套的APP(前文中提到的Focus Now),APP里面包含了精品课的设置,可以让孩子轻松获得“哈佛、麻省理工学霸的学习方法”。这样的介绍,很难不给人留下这样的错觉:只要获得了“哈佛、麻省理工学霸的学习方法”,就能上哈佛、麻省理工。可是为什么一定就要上哈佛、麻省理工呢?哈佛、麻省理工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吗?
哈佛、麻省理工等等名校,在很多情况下,似乎只是浇灭了家长焦虑攀比的火苗,而那里的孩子究竟喜不喜欢自己的学校,究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抱有热情吗?真正重要的问题反而很少有人去问。
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新型学校,由一些知识分子牵头对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由于创办时间较短,目前也没有对这些新型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衡量的模式。我相信一定的教育实验是必要的,我也相信有朝一日人工智能、脑机交互等技术会以其他的形式走进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育的理想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绝对不像今天这样,绝对不像这家公司所宣传的这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