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地铁将加强设备检查,应对雪天出行
1月20日,北京迎来降雪天气。为做好降雪天气下的运营保障工作,北京地铁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乘客安全出行。今早,北京地铁延长早高峰,加开临客34列。今晚运营结束后,北京地铁将再次对地面和高架线路、车辆段场等道岔融雪装置和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北京地铁开启道岔融雪装置等相关设备,安排人员对线路进行巡视和添乘检查。为做好早高峰的运营保障,各地面、高架线路提前送电开行轧道车,运营中采用人工驾驶,要求乘务人员加强瞭望,确保行车安全。1月19日夜间,北京地铁地面、高架线路安排轧道车49组开行254列,一万九千余人参与保障。
20日,北京地铁及时清理站前广场、出入口等积雪和雪水,及时设置防滑提示牌3800块和铺设防滑垫4065块。同时加强车站出入口、楼梯、通道等重点部位的客流疏导,并利用广播、官方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向乘客宣传雪天安全出行提示,为乘客提供温馨的出行环境。
目前,北京地铁已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做好应急抢险人员安排部署,并在重点部位安排人员值守保障和巡视检查,确保及时快速处理突发情况。为强化线网设备设施安全,为乘客的安全出行做好保障工作。
2、上海地铁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月18日上午,上海地铁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举行。申通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总裁毕湘利出席会议,副总裁叶彤主持会议。
会议上,俞光耀与毕湘利为投资公司正式揭牌。会上,毕湘利代表集团党委讲话,他指出,集团在新年伊始对投资公司作出管理体制调整,体现了对于上盖物业开发板块的高度重视,希望投资公司能够专心致志聚焦专业,平稳度过过渡期,抓住最好机遇,迎接最大挑战。
上海地铁资产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庄巍表态,投资公司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狠抓党的建设、业务建设和团队建设,不负集团公司重托,交出无愧于心的答卷。
资产公司执行董事施俊明表态,支持集团公司的决定,将带领资产公司全力予以配合,保障过渡期内各项工作不断不乱,预祝投资公司面对新起点、新征程能取得新突破、新发展。
上海地铁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集团“三个转型”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资产资源经营管理转型和上盖开发工作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投资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主要承担职能,将围绕形成地铁上盖开发投融资、规划、拿地、建设、股权招商、经营管理和资产再融资的核心能力进行配置和打造。现阶段着重十四五期间地铁上盖项目的规划落地和十三五期间已建项目的拿地和股权招商等工作,同时延续管理已形成资产的万象城、天空之城等项目的股权、资产再融资等工作。另外,按照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的统一战略部署,投资公司还将致力于已建成线路和规划新建线路站点周边的开发,更好践行“建地铁就是建一座城”理念。
3、深圳地铁积极响应国家急救日,让急救知识“救”在你身边
“现在多数人都知道黄金4分钟是抢救的最佳时间,但如果真的遇到突发情况,绝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果敢上前进行抢救的,我们的急救培训工作也是希望每一位员工能成为会救、能救、敢救的人。”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深圳地铁员工在工作中全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同时,生活中也能利用所掌握的急救技能救助他人,这也是深圳地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将持续响应‘1.20’国家急救日设立初衷,利用地铁资源,强化公众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民急救意识,提高互救能力。”
2021年8月7日,深圳地铁员工在湖南湘西老家休假,遇到一名男孩溺水。面对险情,该员工及时出手施救并成功挽回男孩的生命。同月22日,深圳地铁员工在龙岗区平湖生态园晨练时发现旁边市民身体状态不对,并及时上前进行帮助和抢救。无论在工作还是平日生活中,深圳地铁员工都能在偶遇突发事件时,凭借在公司组织的急救培训中学习到的技能,对需要帮助的市民及时施救,也为医护人员开展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据了解,深圳地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员工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每年开展急救培训超过3000人次。同时,在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地铁车站今年已实现AED全覆盖,688台AED覆盖10条线路260个车站,做到“站站有AED、层层有AED”,车站员工每班次至少2人会使用AED设备,满足了日均客流560万人次的需求。
截止目前,深圳地铁共有8915名员工取得初级救护员证,5名员工获得市急救中心辅训导师认证,选拔培育48名急救内部教员,完成4172名员工的重温复训,成功建立起深铁运营急救培训体系,充分体现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4、广州地铁免费WiFi运营方已退出服务
最近,有市民反映,搭地铁时没有了免费WiFi。据了解,因WiFi运营方经营调整, 2022年1日1日起花生WiFi运营方已退出广州地铁线网车站免费WiFi服务,如有疑问可咨询WiFi运营方花生地铁。
广州地铁的免费WiFi服务自2016年12月28日起上线。乘客需要在手机上安装“花生地铁WiFi”APP后(可通过广州地铁官方APP或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安装),才能使用免费的WiFi服务。去年以来,陆续有市民在微博反映花生地铁WiFi信号不佳,甚至时有时无。今年1月1日,花生地铁WiFi结束提供了五年的免费服务。据内部人士透露,在运营方退出服务之前,使用免费WiFi的人数已降至每日数千人。相比起广州地铁日均800万人次的客运量,这个数字实在难言乐观。
近年来,随着手机流量资费的调整,人们使用流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手紧”,加上5G的普及,上网速度甚至比地铁WiFi更快,在地铁直接用手机流量上网的乘客越来越多。从当前的用户规模以及手机网络发展趋势来看,运营方继续提供免费WiFi的动力并不足够,目前也没有新的运营方介入。
5、福州人防开展人防疏散宣教进地铁活动
近日,福州市人防办组织开展人防疏散宣教进地铁暨社区骨干培训。
活动通过授课、活动宣教、志愿解说等方式,为福州地铁1号线、2号线沿线的鼓楼、台江、晋安、闽侯等区县的人防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及小区物业经理等参训人员进行培训,实地参观地铁站点人防工程设施,介绍地铁兼顾人防工程建设情况,熟悉地铁疏散进出路线、掩蔽场所情况和注意事项。
6、南宁地铁乘车二维码升级!
近日,南宁地铁通过相关系统改造,接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推出的“城轨易行”互通平台,实现与全国多个城市地铁的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
首批与南宁地铁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有苏州、无锡、常州、沈阳、南昌、洛阳。当前,乘客异地出行乘坐地铁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购买当地的单程票或下载当地地铁官方APP,无论哪种方式,都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乘客的出行体验,如果遇到节假日,在人流量大的地铁站还会长时间排队购买单程票,同时单程票的使用会增加地铁的运营工作量,清点票卡、现金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项目上线后,南宁市民可以直接使用南宁轨道交通APP到互通城市地铁扫码乘车,其他互通城市的市民也可以使用当地地铁官方APP到南宁地铁扫码乘车,市民异地出行无需排队购买单程票,无需下载多个城市APP,更加方便快捷。
7、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宣传进青岛地铁
“外来的动物能不能当宠物养?画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名单你知道吗?青岛有了禁猎区,有效期为五年你可了解?”这是山东省青岛市检察机关于2021年12月26日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检察力量”宣传月活动的场景,该活动一直持续到2022年1月20日。
2021年底,由青岛市检察院与市南区检察院、市北区检察院、崂山区检察院联合制作的三部野生动物保护公益片,正式走进青岛地铁,每日分9次滚动播出。
活动中,青岛市检察机关在总结司法办案中所发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盲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青岛本地的真实案例,以短视频、PPT鼠绘动画、H5等方式制作了普法视频。三部普法视频分别介绍了饲养外来野生动物、买卖保护级动物、青岛设立禁猎区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内容,通过借助地铁人流大、群体广、辐射面广的传播优势,走进公共交通平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宣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