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固件遭遇欧盟不公正待遇近十年。在长达八年的跨国官司后,我国终于为“小螺丝”讨回个说法。
日内瓦时间2016年1月18日,世贸组织(WTO)紧固件反倾销措施争端案(DS397)执行之诉上诉机构再次裁定,欧方对中国产品维持至今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尽管中国胜诉,但欧盟反倾销直接影响中国近10亿美元出口,部分中国企业已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八年上诉路:“我们就是要讨个说法”
紧固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如螺栓、螺柱等,有“工业之米”之称。
自2007年起,欧盟对中国输欧紧固件采取反倾销措施,并否定了所有中国紧固件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自2009年1月30日起,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85%的反倾销税,平均反倾销税率达到77.5%。
由于欧盟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不是以中国的实际成本为依据,而选择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在2007年的原审调查中,欧盟委员会调查组织就采用印度汽车紧固件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作为替代价。
2009年7月,我国紧固件产业请求商务部把欧盟紧固件案反倾销措施诉诸WTO争端机制。此次案件是在欧盟对华采用替代国歧视性反倾销30年来,中国首次向WTO状告欧盟违法滥用替代价。
经过中方企业举证和抗辩,2012年10月10日,欧盟终于承认在认定印度替代价和采用替代价与中国出口价格比较时存在违规做法,并被迫纠正了部分错误。
然而,中国企业等来的并非“柳暗花明”,欧盟仅把原平均反倾销税率从77.5%下降至54.1%,仍拒绝纠正其余的违规做法。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表示,反倾销措施并未彻底取消,这样的税率仍然阻止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2013年10月,中国再次向WTO提起诉讼,要求欧盟彻底纠正紧固件案所有违规做法。经过在日内瓦的出庭辩论,执行专家组2015年5月作出裁定,认定欧盟委员会仍然存在部分违规。
在此期间,欧盟委员会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反而于2015年3月27日颁布了日落复审调查终裁,宣布继续对中国征收54.1%反倾销税,并维持5年。“欧盟这一不寻常的举动使中国紧固件产业感到震惊。中国紧固件产业必须接受这种挑战。我们决定提起执行之诉。”王贵清说。
这是中国入世以来,针对其他成员执行世贸争端裁决的措施第一次提起的执行之诉。经过欧盟、中国向上诉机构对执行之诉提出交叉上诉,历经131天,中国紧固件产业最终等来了全面胜诉。
胜诉背后:部分企业已退出欧盟市场
按照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签订的协议,“替代国”条款的适用期限是15年,并将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也就是说,按照协议,我国有望在今年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新华社1月14日 道,欧盟委员会于本月13日推迟决定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给出正式意见供成员国讨论通过。
1月19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也称,欧盟的反倾销直接影响中国近10亿美元出口、上千家紧固件企业生存和超过十万人就业,对中国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在我国失去欧盟市场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对紧固件的需求增加反而为欧盟带来了机遇。据中国海关统计,从2007年到2014年,原产于欧盟的紧固件对中国出口金额从2.85亿美元增长到6.95亿美元,8年间增长了1.4倍。
对此,冯金尧认为,“其原因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给欧盟紧固件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另外,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要求紧固件零缺陷。欧盟在高端紧固件生产上更领先。”
业内人士称,我国对欧盟出口的紧固件以普通或通作型为主,档次相对较低。因此价格相对便宜,这就面临常被质疑倾销的尴尬。
在反思这场时间跨度达十年的贸易诉讼时,王贵清认为,遇到贸易摩擦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应诉。另外,中国企业要按照国际市场公认的标准来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产品,这是成功应诉的基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