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如我们来谈一谈人民南路广场以东的一条小巷——东鹅市巷。如今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太了解成都曾经也有过这么个有趣的“东鹅市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都地图
时过境迁,东鹅市巷已然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成为了天府广场的一部分。可在这之前,东鹅市巷却是离毛主席塑像左手最近的一条巷子。虽然人民东路离塑像的左手更近,但它毕竟是宽阔的大通道而非小巷,总归缺了那么一点味道。东鹅市巷是一条很小很小的巷子,据《成都城区街名通览》介绍,东鹅市巷仅仅只有3米宽,140米长。
东鹅市巷虽小,故事可不少
不知大伙可还记得那个“铁檺杆”的故事?
从前,从百货大楼沿人民南路往北走,先跨过东御街,再慢慢悠悠走一段路,右边便是东鹅市巷。从岔口拐进去,第一间铺子是个杂货铺,第二间铺子卖些撮箕扫把,再往里走,第三间铺子挂了一个烂招牌,上书三个大字——“铁檺杆”。
东鹅市巷入口(图源成都故事)
“铁檺杆”的故事,是我2019年在一个成都老茶铺里听到的。老茶铺年老而温暖,三元钱一杯茶,六元钱就能吃一碗面。讲书人兴致勃勃地讲着老成都的有趣故事,在一旁听到“铁檺杆”这三个字的我,十分诧异,连忙询问这个词的含义。
讲书人也诧异极了,急道:“你这个老成都人连‘铁檺杆’都不晓得啊?”我摸了摸头,憨笑着回答:“确实不知,愿闻其详!”讲书人见我如此实在,更被激起了讲故事的欲望。他的眼睛愈发有神,瞧着我哈哈大笑,笑的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其实,听故事还是有些小窍门的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千万不要在讲书人面前摆架子。讲书人往往都会想,“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我还怎么有心情和兴趣继续给你讲故事呢?”于是,我默默听着他笑完,又等他兴致勃勃地讲起故事来。
“铁檺杆”啊,原来竟是一位专门医治男性疾病的医生!“铁檺杆”干干瘦瘦,又矮又小,可他老婆却是又高又胖,她老婆若是远远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你却总以为她是坐在地上的——她竟胖得让人不由得忽略了她屁股下的小板凳。
“铁檺杆”的嘴唇很厚,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又时常讲些笑话来逗人发笑。因此,病人虽然进店时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出去的时候却往往是喜笑颜开。进店后,病人并不需多言,“铁檺杆”手一搭,脉一摸,就能立刻明白病人的问题所在。明白了病人的问题之后,“铁檺杆”就根据你的问题来给你讲笑话,摆荤龙门阵,逗得哭丧着脸的病人哈哈大笑。然后,开方、捡药、收钱、走人;再然后,下一个。
在“铁檺杆”店里看病,见效一般都很快。正因此,他才敢挂这么个响当当的“铁檺杆”招牌。“铁檺杆”不需要打广告,仅凭被他治好的病人口口相传,就能做到门庭若市。而他有趣的胖老婆,也是他的“活广告”。
说书人见我认真听、认真记,宛如一个乖学生的模样,笑得更加灿烂了,于是顺势又向我介绍了几个那几年成都比较有名的治疗男性疾病的医生。
1.
东门:骚家公
医店:椒子街
药物特点:待考
2.
北门:陆火神
医店:簸箕街
药物特点:发热,浑身冒汗,像极了眼睛发红、嘴巴喷火的火神
3.
西门 :张大包
医店:待考
药物特点:以多取胜。病人看完病,背上背篼才能把他开的药背回来,熬药也不能用一般的药罐子来熬,要用很大的毛边锅才能装下,这也是张大包名字的由来
我曾说的讲书人,其实并非那些在茶铺中收钱讲说评书的人,而是一些热心的茶客。茶客们聚在茶铺里,一起喝茶聊天,摆龙门阵,茶钱也是各给各的。如此之安逸,如此之巴适。我闲时常去听茶客们聊天,并记录下来,并愿和大伙分享分享。
消失的钓鱼钩,勾起了老成都人的想念
其实,东鹅市巷还有一个特点:东鹅市巷里,最多的是做钓鱼钩的,几乎挨家挨户,并且自产自销。店家们先把钢丝斜着切成合式的小节,做出钩尖。然后再裁出倒絮,弯成钩状,把尾巴锤扁,才能方便拴鱼线。最后,将做好的鱼钩放在加了药料的锅里大力翻炒。当鱼钩逐渐变成了瓦蓝色,鱼钩便大功告成了。
东鹅市巷内商业街(图源成都故事)
有的店家也做女人夹头发用的钢夹子,也卖鱼线、浮飘、坠子、鱼竿、车竿……其实,在尚未有尼龙线的时候,最好的鱼线是用摩登女人穿烂了的丝袜拆成线搓成的,那些进口或走私的丝袜,质量远远好于蚕丝,经泡而不烂。
拴鱼钩的那一小节线用的是蚕筋,蚕筋放在水中时是透明的,从而防止鱼儿发现鱼钩的存在。蚕筋做法并不难,店家往往都很擅长——先把吐丝的蚕剥开,取出蚕体中的筋,放在醋里浸泡一会儿,再搓成粗细合适的线即可。
东鹅市巷的北边还有一个小门,门中有一大院。大院的正门在人民南路上,门牌号码是人民南路新一号。
新一号有三个门,人民东路的那扇门,门内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院内有一座民国时期的二层楼西式洋楼,还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座平房,原是四川省工业厅医务所。二楼是所长住房以及医务所办的住院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育高峰时期,这里救治过不少患新生儿肺炎的婴幼儿……
1960年,四川省工业厅拆分为八大厅局:四川省机械工业厅、冶金工业厅、化学工业厅、煤炭工业厅、轻工业厅、水利厅、二轻厅、农业机械工业厅。医务所也重新组建为机械、冶金、煤炭、化工四厅医务所。
四合院的东西向平房是挂号室,南北向平房是注射室及观察室。洋楼一楼是所长及医生门诊办公室和药房,洋楼二楼二间是所长住房,另一间是医务所化验室,化验员姓叶,叶化验员在改革开放后还成为了成都颇为有名的根雕艺术家,二楼还有一个30平方米的大走廊。
东鹅市巷内(摄影:张西南)
东鹅市巷与叠弯巷呈三叉型连接,叠弯巷西面入口和东鹅市巷腰部相交,从东鹅市巷腰部往东北方向走,会发现巷子竟然越来越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市政府在东鹅市巷西段开了一家很大的政府食堂,供人民西路上的市政府机关人员进餐,离食堂不远处便有一家蜂窝煤厂。
然而,可惜的是,时光逝去,东鹅市巷早已消失在了成都人视线中,成为了天府广场的一部分。
文:徐海涛
编审:赵霞
投稿邮箱:cd3000y@126.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