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年俗老手艺走俏 传统新年味渐浓

写对联、贴年画、蒸年糕……每到春节,人们在一天天的“忙年”中,喜气洋洋的迎接着、憧憬着美好未来。

图为状元花。

状元花手艺人孙成社:咱的传统文化,不能扔了

“花丝的原料是苘麻,花药是粮食筛出的碎粒,分别染上颜色,经过扎捆、裁剪、定型等12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孙成社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介绍说。他的状元花基本由植物做成,红、绿、黄、玫四色花丝分别搭配黄、玫、红、黄四色花药,端得是花蕊丝丝分明,色泽艳丽协调。

有句俗话说:“状元花,头上戴,北京大学在等待;状元花,头上插,将来当个科学家。”其蕴含着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期许,是集市上的“热门年货”。过年时置办两朵状元花回家,大年初一给孩子别在帽子上,寓意学习进步、将来成才。

近几年,因其制作过程复杂且利润较低,制作这种传统状元花的人越来越少。孙成社也只有在临近春节时才做一些,他还遇到过不少特地到集市上寻找状元花的人。“我做花做了40多年了,这是咱的传统文化,不能扔了。”一心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孙成社说。

图为小老虎面塑。

面塑手艺人宫文楼:一天不练功,技术就稀松

宫文楼解释说:“这可不是彩泥,这是面粉和糯米粉以一定比例搅匀,经过热水和面、蒸制、上色等工序,专门做来捏面人的‘彩面’。”

据宫文楼介绍,虽然现在有的手艺人图省事,用彩泥捏面塑,但他依旧坚持自己和面制面,做原汁原味的“面”塑。

在宫文楼的“装备箱”里,红、白等七八个颜色的彩泥分别装在塑封袋里,还有篦子、压板等制作工具。将装备箱打开架好,就成为宫文楼走南闯北的工作台。

端坐在工作台前的宫文楼揪出一块红色的面团,再捏上一块白色面团,用雕刻刀做出鼻孔,点缀上红色的嘴唇和黑色眼睛,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悟空的猴脸,虎皮裙、寿桃、金箍棒……不过三五分钟的功夫,一个惟妙惟肖的孙悟空就“诞生”了。

“面人要捏的生动,关键得坐得住、沉下心、多练习。”宫文楼说。他十几岁开始跟着舅舅学捏面人,开始时捏四大名著人物、十二生肖等,如今还融合新时尚新元素,捏“汪汪队”、“猪猪侠”、“福娃”等卡通角色。

用每天坚持不懈的练习,宫文楼赋予了手中面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图为剪纸手艺人宿建华。

剪纸手艺人宿建华:传承传统,多大岁数都不晚

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手艺人宿建华手上,她手中的剪刀仿佛一尾灵巧的鱼,在通红的纸上游来走去,一会儿,一张传统的花开富贵花样就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不由想像,这美丽精巧的窗花要是贴满透亮的玻璃窗上,该是何等红火喜庆。

1940年出生的宿建华,在退休后才到老年大学开始学习剪纸。上了岁数,眼睛花了,她就眯着眼、点着灯,一剪刀一剪刀的慢慢练。

12年的刻苦钻研,让她的剪纸有着女性画者的细致、清秀,尤其是她剪成的花鸟、侍女,细腻丰富,灵动飘逸,而且还有一股紧扣时代脉搏的蓬勃气息,让看了爱不释手,久久难以忘怀。

如今,宿建华现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像当初她向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吕心久学习剪纸一样,现在也有很多人向她学习剪纸,其中有十来岁的娃娃,更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在传承传统文化这件事上,多大岁数都不晚。”宿建华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1月 17日
下一篇 2019年 1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