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 辉 田本灿
从南到北,这名老兵用双脚丈量大地;从东到西,这名退伍军人用行动展现军人本色。
他叫张永红,1985年应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1991年张永红光荣退伍,进入中交二航局,并跟随二航人开拓的脚步走南闯北。工作中,年近半百的他一直保持着雷厉风行、刚劲坚毅、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军人作风,
每天早上8点,张永红总是背起他那沉重的电工包,从甜永项目部出发,前往九龙河大桥进行线路检修,由此开启他一天4个工区16公里的线路检修工作。4月5日,正在施工便道上走着的张永红,两只脚踩在几厘米厚的黄土灰上发出噗噗的声响,突然他嘴角歪了,原来他的右脚心被一个硬物戳中,一阵疼痛直入头顶。他赶忙将脚拿开,并蹲下身子,扒开灰尘,拾起一颗小指粗的平头螺丝钉,丢进电工包内,发出啪的一声响。
这一幕被工区长徐千看在眼里,“嘿,张大哥,在挖什么宝贝?”徐千笑着喊道。
“哈哈,哪有什么宝贝,就一个螺丝钉。”张永红边笑边放下跨在肩头的电工包,打开并拿出钳子准备检修线路。在场的人看到,张永红的包内全是螺丝螺帽,坏的开关、插座、电表等,加上必要的工具足足有20多斤。
“我觉得它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这样就节省了很多费用。”张永红笑着说。
当然在勤俭节约上,张永红不仅仅停留在捡螺丝钉上——2017年11月,中交二航局甜永高速正式进场,由于没有电工,各工点只能用发电机发电,增加了成本。直到次年5月,张永红所在的杭黄铁路建成通车后,才被紧急调往甜永项目。
来之前,原来的项目领导就向他提供了甜永项目的生产建设情况,来到项目当天刚放下行李的张永红就找来了施工线路图以及物资采购计划开始研究,并绘制临电线路图。经过研究对比,他发现项目部前期计划采购的线缆均为铜电缆,凭借多年的经验,他觉得这是完全不必要的。
“虽说铜线质量好,用的时间长,但成本高;虽然项目建设的定调是高质量生产建设,但有的分支只要用铝线就足够了。”张永红说。
第二天,他将自己的想法对项目领导进行了汇 ,项目领导班子经过讨论,觉得张永红的这个建议很好,支持了他的建议。最终,他的这个经济账使得项目部在保障了施工及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材料费用的支出,控制了成本。
除了勤俭节约,在突发紧急情况后,张永红更是一马当先、不畏艰险。
2018年7月,项目所在地甘肃庆阳宁县迎来雨季,7月7日后该地区出现连续强降雨。15日凌晨3点15分,正在睡梦中的张永红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城北河大桥的洪峰来了,走一起去看看。”项目负责人在电话里说道。
接到电话后,张永红从床上跳了起来,迅速披上衣服、穿上胶鞋、拿起工具包,拉开房门,一阵冷风夹杂着泥土的香味扑面而来,从衣领、袖口直灌进衣服内,让张永红不禁打了个寒颤,一时间脑袋也更加清醒了。只见张永红一只手紧了紧衣领,另一只手将房门带上。甩开膀子、迈开双腿,大步的向着停车场走去。头顶,雨水打在雨衣上啪嗒啪嗒的响;脚下,每踏出一步都溅起一片水花。
当车辆开到通往城北河的大路上,透过挡风玻璃,在车灯的照射下,张永红看到原本被水泥浇筑的路面此时已被雨水冲来的淤泥覆盖,分不清哪是路基哪是路面,正行驶着,车轮突然开始打滑,发动机也发出阵阵轰鸣,可车却只能在原地摆动,不能前进,张永红只得下车查看。他推开车门放下双脚的一瞬间,双脚立即没入到一尺多深的淤泥中,一种强烈的失重感传入大脑,身子也失去平衡,差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原来,强降雨将山上的黄土都冲到了路面,形成了淤泥,阻碍了车辆前进。“既然路上都有这么厚的淤泥,河道里更厚了,两岸的配电柜及电缆线,都还带着电……”来不及多想,张永红转身从车里抓起工具包,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变压器方向走去。原本只要10分钟的路程,这次他却走了半个多钟头。
3点58分,张永红顺利将电源切断,而此时的洪峰也过了,雨也停了。他便开始和同事们将埋在淤泥里的电缆抢出来,直到早上7点。当张永红准备休息时,新的任务又来了,原来项目部接到当地政府及居民求助,帮助当地政府清理街道淤泥、以及帮助当地居民抽排家中的积水。
接到新任务后,张永红与同事们立即投入新的任务中。据张永红回忆,这一次帮助当地政府清淤共派出了四辆铲车,帮助村民排水共抽坏了3台抽水机,派出人员30余名。“到最后我们感觉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两个眼皮也直打架,已经到了站着就能睡觉的地步了。”张永红说。即便如此,张永红却依然不能睡觉,因为工地没停工,他还要架设新的临时用电,临时用电架设完成后,他就要重新布设专用电路、继续检修全线电路。
就这样,张永红从来到项目部,就如同一个一直转动的马达,在这片黄土地上不停的转动;像一颗行走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