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学生造“卫星” 8月发射升空

东华初级中学的夏闻天和胡政两位同学,在海南文昌举行的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组装卫星 市科技馆供图

少年微星计划造星金奖活动颁奖现场,左边第四位第五位是胡政和夏闻天 市科技馆供图

东莞两少年参与造星拿下金奖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可分为“天”“地”“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的“天”是指“天上有星”。而天上这个星,能成功发射升空。前期包含“创星”“造星”“发星”三个环节。

活动首先会面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少年星”的功能设计创意,再从全国选拔出优秀少年参与“卫星套件的组装”,由他们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卫星作品。

经选定后转交专业院所,完成最终的研制、改造和地面环境测试,成为真正可以上天的卫星。

最后,这颗卫星即将刻着所有参与制作组装的孩子们的名字于今年8月16日发射升空。

在海南的5天“造星”过程中,夏闻天和胡政两位同学表现优异,分别获得了“造星金奖”,而东莞科技馆的创客老师罗锦深也获得了“造星金奖指导老师”的称号,东莞科技馆获得“中国少年微星计划”优秀组织奖。

将建省第一座少年星校园测控分站

4月23日,在东莞科技馆馆长与领队老师的带领下,两位“造星”少年前往北京,参加了“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少年星发射签约仪式暨“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新思维发布会。

东莞科技馆接下来将建设广东省唯一一座“少年星校园测控分站”,也是广东省第一个。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在东莞科技馆里“玩”卫星。

同时,东莞科技馆将围绕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监控,开展系列青少年TEAM教育,让东莞青少年和市民能感受航空航天的魅力。

/ 他们的故事 /

胡政:

曾觉得做颗卫星出来是不大可能的

胡政脑海里还记得第一次踏上海南的土地,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就在这里举行。“我带着一个航天梦,怀着一丝期望,一丝兴奋,却又略带迷茫。”胡政说,属于他的一段奇妙造星之旅就这样开始。

胡政坦言,在得知参加这次特训营时,自己并不是十分兴奋,反而是有些惧怕,因为自己并不了解卫星,总感觉卫星是那么神秘,那么遥不可及,“总觉得我们小孩子要做一颗卫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但来到特训营,听了航天专家的讲座和老师的介绍,胡政突然发现卫星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像GPS、北斗导航、卫星通讯、天气监测等。于是,他们组成了一个个团队,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当然,在活动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难以逾越的困难。比如说,组装好卫星套件,却无法启动。“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我们坚持了下来。”胡政说,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组里有两位还是小学生的同学,他们没有吵闹,没有捣乱,而是在帮助他。

有一颗小螺母难住了胡政,他拧了半小时都拧不上去。小学生组员教给他一个方法——换位思考:拧不动螺母就拧螺丝,于是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这让我明白了,年龄其实并不局限我们的能力,年龄小的人不一定比自己差。只要我们敢于追梦,把心放在哪儿,哪儿就能开花。”胡政说。

夏闻天:

做完作业后无聊才去参与造卫星

夏闻天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接到集训通知时并不想参加,但做完作业后无聊,便去参加了。

前期培训后,夏闻天与同级好友胡政脱颖而出,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两人前往海南,参加最终的集训。

在海南为期七天的集训中,夏闻天也曾被繁重的任务压得疲惫不堪,一度差点放弃。

短短七天,夏闻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十二个小时的创客马拉松中,与胡政双双获得金奖。而且,夏闻天作为组长,所带领的小组是唯一一个没有高中生作为成员的小组,但他们依旧取得了金奖。

集训的最后一天,夏闻天根据表现重新分组,经过一上午的讨论和设计,于当天下午完成了卫星样星的组装。

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得了”的经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7年 4月 19日
下一篇 2017年 4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