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铁点试验的分析及结论


在电器故障中,发现搭铁点的连接效果对整个电气系统影响很大。我们希望通过试验,从中找出关于搭铁点规律。

01

我们分析:在车身上,搭铁点表面可以是不涂漆、或者涂电泳底漆、或者涂面漆 3 种情况。

1、从工艺角度看:如果要求搭铁点表面没有油漆或者只有电泳底漆,在生产过程中,要增加对搭铁点的保护处理。

2、搭铁点可以是凸焊螺母,也可以是凸焊螺栓,到底哪种方式比较好?我们需要求证。

3、搭铁是否良好?其中一个主要量化指标是搭铁点电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搭铁点接触面压力的增加,接触电阻会逐步降低。

一般汽车上搭铁点标件采用M6 和M8 两种规格。通过查阅相关标件标准,发现M6 的螺纹(8.8 级)的最小破坏扭矩是13N.m,M8 的最小破坏扭矩是33N.m。

作为搭铁点,一般不需要承受很大的轴向载荷和剪切力,因此要求的扭矩应该在9-10N.m之间比较合适,这也是我们需要验证的。

4、 因为电气线束设计上的需要,有时一个搭铁点上需要连接多个搭铁片,到底连接几个搭铁片合适,采用何种形式的搭铁片有利于搭铁点的有效连接,需要求证。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在试验中所使用的搭铁螺栓的螺纹是具有刮漆功能的特殊螺栓

02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设计了试验方案。

一、试验样板模拟长安实际生产状态,凸焊螺母和凸焊螺栓的连接点各一半,试验样板分成三种状态,分别是不涂漆表面、涂电泳底漆表面、涂面漆表面(普通漆)。样板见图1。

图 1

二、在前期的摸底试验中,我们发现长安M6 的搭铁螺栓螺纹大径偏小,在5.8-5.9之间,因此,制作了一批螺纹大径在5.9-6 之间的螺栓作试验。

三、每一个试验点,分别在10.5N.m 和13N.m 两种扭矩条件下,依次通过5A、10A、20A、30A、40A、50A 的电流,测量基准点到测试点之间的电压降。

四、由于每一个搭铁点距离基准点的距离不一样,造成测量值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测量了基准点到各个搭铁点之间(不包括搭铁点本身)的电压降,用“三”中的测量值减去测量的这个修正值,就得到了测量点本身的电压降。见图2 所示。

图 2

五、对数据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比较,寻找规律。

1、10.5N.m 和13N.m 两种扭矩条件下,哪种情况下电压降较小。

2、哪种油漆表面电压降较小、较稳定。

3、哪种搭铁片形式电压降最小、最稳定。

4、凸焊螺母和凸焊螺栓,哪种方式下电压降较小、较稳定。

5、M6+和M6 比较,那种电压降较小、较稳定。

03

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试验,一共获得了2000多个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内容:

1、随着扭矩的增大,搭铁点的电压降会逐步降低。随着扭矩的增大,螺纹的轴向力加大,在无油漆表面,由于材料的弹性形变和可塑性,接触面积加大,接触电阻减小,电压降就降低了。在有油漆的表面,由于油漆比金属软很多,金属的粗糙点会把油漆面挤破,从而建立起接触。当然,压力越大,油漆被挤破的可能性就越大,接触面积就越大。

2、无漆表面的搭铁效果最好,凸焊螺母时,面漆表面好于电泳底漆表面。但是凸焊螺栓时,电泳底漆好于面漆表面表面。表面无油漆时,电流的走向与有油漆时是不同的。具体见下图3分析。

图 3

表面无油漆时,电流从搭铁片直接到车体去了。搭铁片与车体的接触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地螺栓的预紧力,即只与拧紧力矩有关(假设表面平整且干净)。

如果有油漆,电流直接由搭铁片到车体这条通路依然存在,但是接触电阻由于油漆而增大很多,另一条通路是电流从搭铁片流经搭铁螺栓,通过搭铁螺栓与凸焊螺母的螺纹接触,再由凸焊螺母到车体。

由于螺栓头的承载面积一般比较大,而且是直接与搭铁片接触,只要拧紧力矩足够,螺栓头与搭铁片的接触是可靠的。另外,螺母与车体是焊接的,由工艺可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那么,整个通路上,螺纹连接的可靠性,就成了关键环节。

电泳底漆的状态时,由于电泳底漆的涂层很均匀,涂面漆时,是喷上去的,螺纹内的油漆虽然很少,但是厚度很不均匀。而凸焊螺母是内螺纹,比之凸焊螺栓,其螺纹中的油漆更不均匀。

螺栓在拧入时,由于螺纹之间间隙被油漆吃掉,相互摩擦,把油漆刮掉,另外,拧紧后的轴力产生的螺纹之间的压力,会把油漆表面挤破,从而达到金属表面接触,形成通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如果油漆表面厚薄不均,被刮掉的可能性就更大。

因此,凸焊螺母中螺纹的刮漆效果要好于凸焊螺栓。试验结果也表明,涂焊螺母时,不涂漆表面的电压降最小,面漆表面的搭铁效果优于电泳底漆的表面。而在凸焊螺栓时,螺栓的螺纹上的面漆反而不易被刮掉,搭铁效果就不如电泳底漆表面。

3、不论在凸焊螺母状态还是在凸焊螺栓状态下,互扣搭铁片的搭铁效果最好,其他三种方式差距不大。由于互扣搭铁片的表面不是平整的,在紧固时很容易把油漆面挤破,而且能部分起到蝶形垫圈的作用,因此搭铁效果最好。

4、不管哪种搭铁片,凸焊螺母的搭铁效果优于凸焊螺栓。在电泳底漆条件下,凸焊螺栓略好于凸焊螺母。在面漆状态,凸焊螺母全面好于凸焊螺栓,其原理在“2”中已经分析,主要是螺母的螺纹中油漆很不均匀,有利于漆面被刮掉。

5、M6+的搭铁效果优于M6。M6+与M6 的区别在于M6+的大径增加到5.9 以上,内外螺纹之间间隙更小,螺纹在拧入时的晃动减小,螺纹配合更紧密,有利于刮漆,同时大径也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刮漆,刮漆效果更好。

6、在M6 和M8 两种螺栓在凸焊螺母条件下的搭铁效果比较时,“金属>电泳>面漆”这个规律是一定的。由于电泳底漆涂层均匀且薄,厚度在20μm左右,比涂面漆的表面更容易被挤破。另外,这种外径没加大的M6 螺栓,刮漆效果不明显,只能靠压力的挤压作用挤破漆面,所以电泳底漆搭铁效果好于面漆表面。

7、无论哪种搭铁方式,搭铁点电压降是比较小的,因此,搭铁点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就是最重要的。通过统计,测量的各种方式的搭铁点电压降在12mV(20A)以下,只有一个值达到了17.8mV,这是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一个明显大很多的不正常值。那么,搭铁点的接触电阻,应该在0.6mΩ以下。

一般在汽车上,回路中电压降不得超过1V,当然,某些特殊回路要求的电压降更低。比如,启动电路要求每100A 电流电压降在0.1V—0.2V,且总的电压降不得超过0.5V。发电机电路压降不得大于0.3V。可见,搭铁点的电压降大小对整个回路影响是很小的,那么,搭铁效果良好的主要评判因数就是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

04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搭铁效果的好坏,不是单纯看搭铁点的电压降,而是在设计和工艺上保证搭铁点的稳定、可靠、耐久。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1、表面油漆情况。无漆表面虽然搭铁效果最好,但在工程实践中并不可取,因为车身金属部分没有油漆的保护,很容易生锈,车辆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将大打折扣。因此,无油漆表面在实际工程中基本不采用。而电泳底漆和面漆在电压降上的区别不大。但是面漆时螺栓或螺母的旋入由于面漆的堆积而增加难度,所以很多时候在做面漆时,把搭铁点遮住。

2、焊接、安装工艺性。凸焊螺栓的焊接工艺性能好于凸焊螺母,使用寿命比凸焊螺母长,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不一定有合适的位置来设计凸焊螺栓,而且在总装时,凸焊螺栓装配并不方便,造成螺纹及螺栓损坏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凸焊螺母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螺栓的外径不能随意减小,这会造成螺栓的晃动,不利于可靠连接。第三,要按照规定的力矩拧紧,而且必须对螺纹连接有锁紧装置,以防止搭铁点在震动中松动、脱落,比如使用弹簧垫圈、螺栓头带法兰盘的螺栓等等。

3、从设计上,主要考虑搭铁片的选择,以及对搭铁点有特殊要求时,采取特殊的手段。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普通搭铁片就能瞒住设计要求,但是,在震动较大时,需用带定位装置的搭铁片,在需要两片叠加式,首选是互扣形的搭铁片。

05

通过以上分析,在工程设计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搭铁点的良好:

1、M6 螺栓大径控制在5.9-6之间。

2、M6 螺纹拧紧力矩为:10+/-1N.m;M8 螺纹拧紧力矩为13+/-1N.m。

3、无论是凸焊螺母还是凸焊螺栓,都必须有锁紧装置。

4、主要采用凸焊螺母、面漆、一片搭铁片的搭铁方式。如果必须采用多片搭铁片重叠,首选互扣型。

5、在对搭铁点要求不高时,可以使用两片普通搭铁片叠加;在震动较严重的区域,必须使用定位搭铁片。尽管其接触电阻相比是较大的,但是可以保证搭铁点在震动中不宜松动。

6、在对搭铁点的可靠性及寿命有较高要求时,采用凸焊螺栓,此时必须是电泳底漆表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11月 1日
下一篇 2020年 11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