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年年涨,每亩利润最高可达3万元,农民却表示不敢种植

眼下正是秋季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不少外出务工的老乡也是纷纷赶回来,帮着家里收着农作物。笔者也跟回来的这些老乡聊了一下,有不少乡亲都表示又想回家乡务农了。

其中有一位乡亲说,这几年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极力的推动规模化种植,咱们村不就已经开始了嘛,去年也是搞得红红火火的,今年更是有好几户都发了家,让他着实羡慕,毕竟种地和打工一样累,但这也是自己的事业啊。所以他也想回来搞一下养殖或种植,即便没有赚很多钱,但至少生活有保障,还能跟家人生活在一起。

说起来,能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有玉米、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还有苹果、梨、西瓜、草莓、樱桃等水果作物。不过要说这几年村里受追捧的作物是什么,非中药材莫属了,尤其是白芨最为受追捧,因为这几年有好多药材厂商都来村里宣传过,那利润让很多乡亲都眼热,但是村里的许多农民朋友却表示不敢种植,这是为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白芨。

白芨是野生植物白及的根,在民间也被称作甘根”、紫兰、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等,在我国分布也比较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陕西、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浙江等省均有,多生长于农村的大山里。

白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古代是什么情况笔者不知道,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白芨就被炒起来了,价格比较贵,于是野生白芨遭到不少人的滥采滥挖,导致其野生数量急剧下降,后来便开始人工种植白芨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白芨的数量也是急剧下降,因此也使得白芨的价格越来越来越高。有相关数据统计(以贵州黔南为例),在2016年以前,贵州黔南的白芨年产量还能达到70吨左右,在2016年之后只有不到10吨的干货,而价格也从50几元一公斤(鲜货)长到了95元左右一公斤(公斤)。其他地区的白芨收购价格也同样是年年上涨,据说有的地方都已经长到每亩利润最高3万了。

那么这么高的利润,为何很多农民朋友却表示不敢种植呢?有乡亲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一,白芨种植的成本太高,一般农民根本承受不起。就拿10亩地来说,每亩地至少要白芨种苗8000株,现在市场上最差的白芨种苗都要1.6元,10亩地光种苗就接近130000了。此外,还需要肥料、人工零零总总的费用,这样一下来,没有几十万是不行的。

其二,白芨的种植年限太长,至少都要3年,长的话要4年。虽然现在白芨的收购价很高,但是过个3、4年就不一定有这么高了,可能到时候因为种的人多了,产量大了,自然就会供过于求,那时候收购价就会大跌。

最为关键的是,种植行业一向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这种高收益的种植业,风险更是大,我们大多数农民1年都赚不到几万块,更别说去花几十万来种植风险这么高的白芨了。所以很多乡亲为了防止亏本,都表示不敢种。

各位朋友,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种植白芨这种作物的?欢迎留言交流,也给想种植的农友一些建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10月 4日
下一篇 2019年 10月 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