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6点,雪霁初晴,晨曦微露,位于万亩盐池间的白庄火车站附近,多辆汽车发动机的隆隆声打破了冬日盐滩的沉寂。来自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工务段南堡线路车间、迁安线路车间、唐山东线路车间、唐山重点维修车间等4个车间的300余名干部职工,渐次向白庄站14号、18号道岔集结,开始为今天两组道岔更换施工做线下准备工作。
冬日雪后的清晨,刺骨的寒风裹挟着盐池的潮气而来,寒意更浓。路肩上,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响声的积雪并没有阻挡住参战人员的脚步,相反他们却是异常的坚定。
8点整,施工天窗点命令下达,现场立即忙碌起来。14号、18号道岔迅速成了人海,拆解钢轨接头夹板、松卸立柱螺栓扣件、锯割钢轨、新道岔推入准备……各施工作业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现场忙而不乱。十几分钟后,静待上阵的六台小型挖掘机相继启动,隆隆的发动机声伴随着走行履带快速运转,看似笨重的“大家伙”瞬间开上了线路。此时,挖掘机、各种养路机具的轰鸣声和着劳动号子此起彼伏,火热的工作场面绘画出冬日万亩盐滩上最美的晨曲。
一根50型长达十几米的钢轨,被挖掘机的铁铲轻轻一拨就翻倒在道床上;几根混凝土枕木在铁铲铲、挑、放几个连续“动作”下,从道床瞬间被“请”到路肩上。不到30分钟,在六台挖掘机的分头掘进下,14号、18号道岔区的旧设备、旧石砟被清理一空,呈现在眼前的是既平整又标准的道床。
53岁的李占义是南堡线路车间的职工,今天他负责道岔连接线路直线段“拢口”部位旧钢轨的切割工作。快速旋转的砂轮片在切割机的轰鸣声中开始工作,瞬间金黄色的铁花从钢轨锯割部位迸发,继而腾空而起,形成耀眼的光束。20多分钟过后,4个“拢口”部位钢轨被切割开来。此时,李占义才能喘口气稍事休息一下。摘掉防护头盔和护目镜,头上的汗水已经变成了水雾向上升腾,脸上的汗珠也早已顺着脖颈流向了后背。
36岁的董磊是唐山东线路车间的一名工长,他所在的车间负责新道岔的顶推入位工作。在施工现场,董磊已经忘记了凌晨3点车间参战职工们驱车从百公里外唐山赶来时的路途疲惫,下平板车、安放牵引钢丝索、铺设横移轨道……他和职工们一道程序一道程序一丝不苟地完成。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掉落,打湿了棉帽的帽檐。
在300人的施工现场,职工们的汗水与刺骨的寒风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冰火两重天”在这里无声且真实地演绎着。
“白庄站是连接国投北疆电厂的枢纽站,用电高峰季节每天接发重载列车多达20余对,因此白庄站线路设备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这条电煤运输生命线的安全。北疆电厂线路改造时,线路设备设计等级较低,再加上线路地处盐滩和海边,受海风及海水侵蚀严重,线路设备极易老化。今天我们将原来达到使用周期的50型钢轨木枕道岔更换成60型钢轨混凝土道岔,不仅解决了反复出现的道岔病害而且增强了线路结构,为电煤运输线提供了更安全更可靠的设备基础保障。”现场施工负责人秦皇岛工务段副段长崔海军说。
11:30分,施工天窗点结束。稍倾,一列运输电煤的列车安全地驶过新更换的道岔,参加道岔更换施工的干部职工们笑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