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新军在检测桥墩。李健 摄
据樊新军介绍,他所在的二标项目部承担着哈牡客专工程二标40公里的施工任务,途经哈尔滨市阿城区红星镇、金龙山镇、亚沟镇、玉泉镇、小岭镇、平山镇及尚志市帽儿山镇。道北屯特大桥施工现场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镇。现场两侧是山,中间是已征收的庄稼地。这里就是樊新军带领的团队的主战场。
43岁的樊新军是山西临汾人,从事路桥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经验十分丰富。“一开始在工地干活时,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很多工种的活我都干过。由于自己的努力和领导的认可,工作了四年之后成为带领几十名工人的工班长。”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樊新军显得非常欣慰,“当工班长之后,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要想带好自己的小团队,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
这些建设者也曾遇到过拦路虎。他们最后建成的那个9号桥墩涉及高压线的迁移。相关方面计划6月将其迁走,结果9月29日才迁走。然而樊新军所负责工程必须在10月底全部完工,否则将影响哈牡客专的全线铺架计划。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樊新军带领团队释放出了巨大潜能。“必须保证工期!我们在高压线迁走的当天夜里就开了工,工人们穿上棉衣,绑钢筋、支模、校模、 检,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为了提高效率,我同时组织20多名工人组成突击班,实行四班倒。”樊新军说,鉴于其它桥墩已全部完工,混凝土供应能力充足、模板富余的实际情况,他经过仔细研算,大胆调整了相关工序。以前是支2节模板打砼,现在改为支3节模板;以前先支内模,后支外模,现在内模、外模一起支。最后一个桥墩仅混凝土用量就达720立方米,按常规需40天左右才能建完,经过大家齐心协力,24小时昼夜施工,结果奇迹般地20天就干完了。
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这是樊新军多年保持不变的工作信条。他每天要沿着临时踏步去每个桥墩巡查上两三次,最多时6个桥墩同时施工,樊新军就这样上上下下,乐此不疲。对他来说,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最后一个桥墩施工时,他只能见缝插针地休息,每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也就四五个小时。樊新军说,“苦点累点无所谓,能安心工作最重要了。眼前的这片黑土地民风淳朴,施工物料从未丢失,这也让我们建设者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为高铁建设贡献力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