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安全的“护卫使者”

江建平是洛阳工务段龙门综合维修工队工长。5年来,他在郑西高铁养护维修战线上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用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护卫着安全,用坚韧、奋斗和不懈追求书写了一首无私奉献之歌。

疑难病害的“克星”

2009年7月,郑西高铁联调联试之初,江建平调入龙门综合维修工队担任工长。针对联调联试中存在的各类设备问题,他深入现场调查,分析原因,提出科学的养护维修方案。结合线路设备 “疑难杂症”病害,他抽调党员和业务骨干成立攻关小组,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处理轨枕螺栓折断施工中,他建议采用空心钻注水钻孔的方法,取出折断螺栓,注胶拧入套管,安装新螺栓,既解决了施工难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整治轨枕螺栓套管伤损的任务中,他带领党员施工突击队,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冲击钻对螺栓套管内壁进行粉碎、凿除,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

针对处理线路板枕分离病害,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积极开展技术革新,采用钻孔、排水,注入环氧树脂填实空洞,封闭粘密裂纹的方法,攻克了施工难关。在处理轨枕螺栓堵孔病害时,由于缺乏作业工具,他设计制作了便携式专用工具,解决了作业难题,并在全段高铁班组广泛推广应用。

卡控安全的把关人

高铁进网作业的人员、机具、材料必须严格执行清点、确认和登记制度,作业结束后,哪怕是小到一个垫片都不能遗漏在线路上,否则可能酿成事故。5年来,他严把人员、机具、材料的清点、确认和登记关,卡控出库、进网、上道、下道、出网、入库“六道关”,并对机具进行统一编号,责任到人,有效杜绝了遗漏现象。

在日常维修作业中,他积极发挥党员的作用,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推行 “班前教育党员抓,料具进出党员盯,作业过程党员控,质量回检党员卡,施工总结党员评”的党员一日作业标准化,确保关键环节党员卡,每个细节党员控,形成了自控、他控、互控的体系,确保党员岗区无违章违纪。

夏季是高铁防洪的关键时期。他严格卡控防洪关键点,采取点内点外、网内网外、分段包保和重点巡查“三结合”的方法,加大对路基、桥头护锥、隧道洞口仰坡等防洪重点地段的巡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去年7月,他冒雨巡查网外路堑地段时,发现一处路堑边坡溜塌水害,经过及时组织抢修,确保了路基稳定安全。

默默奉献的“领头雁”

高铁白天运营,夜间作业,黑白颠倒,人的生物钟全被打乱。高铁维修 “天窗”从0时30分到4时30分,从开始准备到作业结束,整个夜晚都搭进去了。从工区驻地到作业地点,看上去只有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的距离,但汽车在乡间小路上绕来绕去,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作业地点,干完活儿回去已是黎明时分。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黑夜是战场,是一天的开始。对于36岁的江建平来说,这一切早已习惯。他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后回北京居住的父亲7年前因脑血栓瘫痪卧床,江建平每年春节才能回家看望父母,平时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对父母说声对不起。他5岁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爱人在客运段跑车,两口子都很少接送孩子上下学。他没有照顾好爹娘妻儿,反倒是年迈的岳父母为他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作为工区的 “领头雁”,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虽然家离工区只有13公里,但他很少回家,双休日、节假日都在工区度过。今年6月,正值高铁线路精调作业和列车调图的关键时期,在这节骨眼儿上,孩子感冒发烧,他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后,晚上又出现在了工地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江建平先后获得郑州铁路局 “先进个人” “优秀工班长” “优秀共产党员” “十大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本 通讯员 陈 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4年 7月 15日
下一篇 2014年 8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