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设计工程师会遇到很多挑战,存在的痛点包括如何获得最优的结构形状,如何将最优的结构形状与最优的产品性能相结合起来设计等。尤其是针对3D打印的技术特点,设计工程师需要突破自身思维的束缚。
DfAM(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最常见的定义是: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能力,通过形状、尺寸、层级结构和材料组成的系统综合设计最大限度提高产品性能的方法。
从DfAM理念到智能化设计软件
近年来,诸如欧特克的Within软件以及Altair solidThinking为设计师提供了便捷的为增材制造而设计的工具。(3D科学谷延伸阅读:两年内全面推广?空客的仿生学结构隔离舱结构件制造进行得怎么样了?)
图:用最少的支撑材料进行3D打印的拓扑优化的开瓶器
这些软件将设计与3D打印有效的结合起来。而对于复杂的工程来说,还需要更大的端到终端的解决方案。例如,西门子的PLM增材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达索的3DExperience平台,这些都进一步将DfAM的理念进一步演绎到更系统化的范畴内。
在这方面,DfAM的思路可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设计:以最少的材料满足性能要求
这是DfAM设计理念的特别之处,使用诸如拓扑优化和点阵结构之类的工具来制造更轻更高效的产品。在这方面,例如通过solidThinking整合拓扑优化与网格结构设计,使得设计师可以轻松地通过拓扑优化找到材料布局,再考虑更多的设计要求,包括应力、屈服强度等通过晶格进行更精细程度的材料分配,达到设计的最优化。3D科学谷延伸阅读:岂止惊艳,这些设计开启了3D打印潜力和产品附加值!
2. 设计:3D打印的一体化结构实现
即用最少的部件配置满足最多的技术性能需求,及其带来的附加值。将包含许多较小零件的组件转换为单一的、集成的、高度自定义的形状。省去了组装过程,也省去了许多零件(多个螺钉、螺栓、螺母、垫圈等)的库存,不仅降低了成本还避免了潜在的组装错误,以及后期由于螺栓连接或焊接所带来的维护要求。3D科学谷延伸阅读:大众开迪装配一体化的3D打印仿生学前端结构
3. 设计:(或修改一个现有的设计)以最少的材料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
这里面涉及到支撑材料的设计问题,在增材制造工艺中,这些支撑材料一方面带来了浪费,并且还增加了去除支撑材料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支撑材料却可以帮助打印过程顺利完成,并且可能缓解相当大的残余应力。所以在最少的材料与支撑结构的设计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而这个平衡点的把握则需要与增材制造的特点相结合。3D科学谷延伸阅读:优化设计以避免支撑材料
4. 设计:改进功能的设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