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水没电,家门外新建厕所成摆设
农村改厕中出现重数量轻实效现象,改厕效果大打折扣
建在院外,没水没电,不方便使用,这些问题在建设之初就应该能预想到,那为什么最初不建在院内呢?“这样好施工。”该村民介绍,新厕所要将一个大塑料桶埋入地下,需要挖一个近2米长、1米多深的大坑,不少村民嫌在自家院里施工太麻烦,但因为新建厕所不需农户出钱,所以也并不反对在自家房前屋后新建一间。因为不需要清理旧厕所,施工又在院外,新建难度大大降低,整体推进速度较快,施工方于是跟农户达成默契,一间间新厕所便伫立在村庄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农村改厕,对各地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与农户的解释、沟通工作不好做,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但是,改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广大农民切实用上实用、好用、干净卫生的厕所,而不在于那不断增长的完成数字,过于追求速度和数量导致改厕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被弃用,便本末倒置了。
农村改厕,绝不是改完、建成就行。省审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相关项目审计中发现,有的项目单位追求厕改率,重数量、轻质量,出现了将新型厕所安装在人员过不去的竹林内、无维护的街道旁等现象;有的施工、监理单位履行合同不到位,对瓮体损坏渗漏、便盆稳固差、土方回填不到位等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整改;无害化厕所建好后,未建立符合村情的市场化、物业化后期管护模式,老百姓在使用后出现抽粪难、抽粪贵、冬季蓄水桶结冰、抽粪机械进不去门等问题,粪便抽取、处理、利用的规范化运营体系未形成,环境效益难发挥等。
近期,省农村改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立即对农村改厕有关问题进行排查整改的通知,提出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包括验收监管不到位、改厕模式不适宜、改厕质量不够高、改厕防冻措施不到位、改厕数据不真实、改厕招标不规范、做群众工作不细致、后续管护跟不上等,全面查找农村改厕工作问题短板,寻找有效解决办法。问题聚焦可谓精准,希望各地能真正以负责任的态度、细致化的工作、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村改厕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