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寺河矿不断深挖矿井内部潜力,通过管理升级,以定额、定量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在系统刚性约束方面来“硬”的。
今年7月份,该矿在重新调整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生产技术管理部、机电管理部、抽放管理部、通风管理部、运输科分别负责全矿的采掘、机电、抽放、通风、运输等成本,哪项成本超支,超额部分按照“超一扣一”原则进行考核,由责任单位的工资抵补,相关部室负连带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
该矿本着“省下的就是赚下的”原则,从细微处着手,切实将成本考核制度一一落到实处,稳扎稳打,让每个职工都树立起成本意识,像管安全一样管成本,明白只有保住成本才能保住“饭碗”。
作为生产成本支出大户,该矿生产技术管理部下半年领到了2700万元的节支指标。面对新的挑战,在保障生产高效组织的基础上,他们坚持以产定“标”的成本管控办法。以掘进队组为例:巷道高度在4米以内、宽度在5.3米以内时,井下每米需要支护材料是固定的,6根顶锚杆、6个顶托盘、8根帮锚杆、8个帮托盘、1根钢带、五分之一把联网丝、一卷大网、两卷小网;每走1米进尺,辅助材料生产成本为100元。各项材料费用按进尺发放,为杜绝浪费,一个也不会多发,为保证工程质量,一样也不会少发。这样细致的材料指标规定,使得队组小到一根几分钱的扎带,大到钻杆,每一样材料的支出都会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样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将上至机关科室、下至普通岗位的所有职工都与成本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层层把关,环环相扣,不让每一分钱从指缝中“溜”走。
自接到晋煤集团下发的全年2.3亿元节支指标任务后,该矿从生产环节成本支出、节约使用职工薪酬、选煤厂增收三方面对指标任务进行了严密的分解。在确保各系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该矿重点围绕成本管控这个内容进行集中攻关,在现场监督把关上实实在在地做了起来。
今年9月,该矿调度室组织六大生产部室针对东六盘区所有巷道内的设备、配件、管路等材料进行盘点、清查,升级优化井下临时库房管理模式。
检查过程中,各部室人员仔细清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其中东区北翼运输/胶带巷2#横川内1.4米皮带簸箕1个、洗巷管1根、塑料电缆钩5个、铁电缆帮钩10个、帮锚索钻杆1根、电话线1盘、架板4块、4寸铁管6米1根、4米2根及杂物,责令综掘准备二队9月10日前回收完毕……之后,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地点,将以盘区为单位,重新敲定材料库存地点。做到井下材料、配件、设备集中存放、管理和使用,以缩短材料采购周期,压缩在途物资,盘活长期积压物资,实现矿井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安排。
这是该矿继去年收编大班房、建立井口超市以来的又一重大举措,不仅盘活了资金,还为矿井节约下成本数千万元,杜绝了材料浪费现象。
如今,在寺河矿,成本管控管得越来越硬气、越来越细微、越来越严格,职工们在这里,小到一颗螺丝钉、一条扎带、一张纸,大到大型机器设备的维修、管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账,人尽其责,物尽其用,立志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