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初,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赶上651工程上马。651的字面意思即1965年1月。该工程就是研制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我与一批同学有幸参与了这项工程。
我当时所在的七机部一院十二所六室一组负责长征一号(CZ-1)火箭上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从方案论证、设计实验到发射成功全过程,我都参与了。对于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这是无比幸运的。
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的强大推力能使卫星达到7.9公里每秒的入轨速度,低于此速度,卫星是不能入轨的。通过火箭上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准控制,又能使卫星具有正确的入轨方向,因为若方向不正确,即使速度达到了,仍不能入轨。运载火箭的神奇之处,就是能让卫星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成为环绕地球飞行的人工天体。
更具体点讲,控制系统的作用,一是在火箭发射起飞后,保证火箭沿设定轨迹稳定飞行,即使受到某些影响而稍有偏离也会及时感知并纠正;二是在火箭飞行途中,适时发出各种指令,让火箭上相关仪器及部件去执行,直至卫星已达到入轨条件时发出“星箭分离”这最后一道指令,让卫星离开火箭独自去飞行。
长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第一级、第二级在完成任务后,都先后脱离而掉到地面。送卫星最后一程的是第三级,它把卫星送“到”了,其实它自己也“到”了。
运载火箭头部若不搭载卫星而装上炸弹,就成了导弹。装常规炸弹就叫常规导弹,若装上核弹,就是核导弹。研制CZ-1火箭同期,我还参与了当时最远射程核导弹DF-4的设计。(詹 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