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外出检修,张再华的团队面临110千伏~120千伏的高压电,不仅要克服十几米高空作业的心理负担,还要带电作业,除了要真功夫,更要巧功夫。要知道,在高空中和电缆“亲密接触”,出一点岔子,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45岁的张再华在供电系统工作了25年,也见证着电力行业的巨大变化。2015年5月,一个以张再华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秉承“劳模引领,技师担纲,全员参与创新”的理念,该工作室共研发出防尘绝缘子拔销钳、吊钩卡托板装置等22项创新成果,其中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由于高空作业时,维修人员经常需要单手作业,而单手给丝杆上螺帽很不好安装,容易高空落物,造成伤人,于是张再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将丝杆顶部的螺纹磨平。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让原本繁琐的操作变得简单起来。
依靠张再华工作室创新成果,公司每年可节约直接成本近百万元。张再华说:“有隐患我们就想办法解决、消除,简单的改进和一点创意,就可以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解决。”
据悉,今年,该工作室将探索研究无人机在带电作业中的应用。采用无人机对杆塔上设备现场勘察、带电作业过程监控以及山区特殊巡视等,还新增3D打印机等利器,将创新精神继续贯彻到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