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
一 落地式脚手架
(2)不同规格的钢管不得混用。
基础处理
(1)搭设架体的基础必须平整坚实,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搭设场地内不得有积水。
(2)搭设时脚手架外侧及周边要设置排水沟或其它排水措施。
(3)支撑立杆垫板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
(4)支撑立杆垫板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100mm,
架体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必须采用直角扣件在距钢管底部端不大于200mm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必须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1)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 应大于300mm。双排钢管脚手架连墙件应与内、外排立杆相连接;
(2)搭设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也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可靠拉结。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且不应大于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
(3)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
(4)剪刀撑、连墙件均必须随外脚手架同步搭设、同步拆除。严禁后搭或先拆。
(1)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跨度为5~7根立杆。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可采用对接或搭接,搭接的长度不应小于1m,同时使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24m以下的外架,在墙体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距不超过15m的立面上设置剪刀撑。24m以上架体,外侧必须搭设连续剪刀撑。
(2)剪刀撑和立杆应牢固连接,形成整体。剪刀撑杆件的底端要紧紧顶在地面上,剪刀撑夹角应在45°—60°之间。开口型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3)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24m以上架体在架体拐角处及中间每六跨设置一道横向斜撑;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 由底到顶呈“之”字型布置,斜撑交叉和内外大横杆相连到顶。
作业层脚手板(竹篱笆、铁篱笆)应铺满、铺稳、铺实,距墙面间隙不得大于200m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应设置在不少于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脚手板两端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 严防倾翻。
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不小于180mm高的挡脚板。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
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
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3m内,必须设置一道水平
安全网,第一道水平网下方每隔10m及以下应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架体与结构间也应采取水平安全网防护,所有的安全网必须使用
专用绳子绑扎。
二 悬挑式脚手架
承重或上人的悬挑脚手架,其悬挑梁应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钢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60mm。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应设置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钢梁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悬挑长度的1.25倍。
1.锚环在混凝土浇筑前定位、安装在楼层板筋或梁筋内,与钢筋安装一并验收。浇筑前穿PVC管预埋,螺杆丝扣用胶带进行保护。
2.脚手架底部应按规范要求沿纵横方向设置扫地
杆,悬挑梁上表面应加焊钢筋以固定立杆。
施工现场的型钢悬挑脚手架在立面的转角处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辐射式布置型钢粱,这在小截面的角柱情况尚可 行,但通常高层建筑的框架柱截面较大,采用辐射式布置型钢梁,一般会遇到1–3根的型钢悬挑梁布置在框架柱内, 这使行柱筋偏位,柱内的型钢梁处的砼不密实,影响框架柱的质量,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且采用辐射方式布置型钢梁的方法,使得外架转角处的立杆间距布置不一,个别内立杆未能落在型钢梁上,造成虚脚现象。因此建议在外架的转角处的型钢挑梁布置采用如下做法:
2.3
悬挑层防护
悬挑式脚手架底层作业面应满铺脚手板,并且在紧贴底层脚手板下方兜设一道安全平网。(做法同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悬挑式脚手架底层作业面应沿脚手架长度方向铺设木枋,并满铺脚手板进行硬质全封闭, 并刷警示色。
其它楼层悬挑式脚手架作业面可在紧贴脚手板下方兜设一道安全平网。(做法同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锚固端宜采用硬质材料进行封闭。
三 门式脚手架
3.1
架体基础
架体基础必须平整坚实,采用排水措施。基础上应先弹出门架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底步门架的立杆下端应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直径不小于35mm,伸出长度不大于200mm)
3.2
连墙件
脚手架必须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做到可靠连接,其承载力标准值不应低于10KN,在脚手架转角处、不闭合(一字型、槽型)脚手架的两端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m。在脚手架的外侧因设置防护棚或完全网(指悬挑式水平安全网)而承受偏心荷载的部位,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m.
3.3
脚手板
门式脚手架应采用挂扣式钢脚手板,脚手板的挂扣必须完全挂扣在水平杆上,挂钩应处在锁闭状态。
3.4
安全网
架体外侧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网间连接应紧密。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水平安全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水平安全网封闭。(做法同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3.5
钢丝绳卸荷
当拱构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或采用悬挑梁、悬挑桁架进行悬挑时,宜在横向水平杆或型钢悬挑梁外端采用钢丝绳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不得作为悬挑支撑结构的受力构件。
四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从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的企业必须取得“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资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符合《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标准。
4.1
安全装置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机械式全自动防坠落装置、防倾覆装置及同步控制或荷载控制装置, 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处,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与建筑结构附着。在升降或使用情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防倾覆之间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8m或架体高度的1/4.
4.2
架体底层防护
架体底层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并在脚手板下方设置水平安全网防护,也可在脚手板下方采用满钉一层竹胶板。架体与结构间的间隙在脚手架底侧及以上每两层设置一道可开启的翻板防护,以此保证竖向防护交圈,可有效避免钢筋头、扣件、混凝土块等小型物体从架体内落出伤人。
4.3
作业层防护
架体作面层应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作业层外侧应在高度1.2m和0.6m 处设置上中两道防护栏杆。同时,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的挡脚板,外侧封挂密目式安全网。两个分片架之间应设翻板防护。(做法同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4.4
架体提升
两跨以上架体同时升降应采用电动或液压动力装置,不得采用手动装置,升降时架体上下不得有施工荷载,禁止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同时,架体安装、升降、拆除时应按规定设置安全警戒区,并应设置专人监护。
五 水平悬挑防护棚
1.水平悬挑防护棚搭设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必须保含钢丝绳、钢丝绳拉结预埋点、三角支架平面定位布置图。
2.悬挑防护棚钢丝绳间距不得大于
3000mm,拉结至上层结构板边缘预埋点,悬挑防护棚与结构之间采用三角支架并使用12号膨胀螺栓进行连接固定。3.搭设悬挑水平防护棚之前必须先搭设操作架,确保搭设过程中作业人员的
安全。
4.外围设置1200mm高护栏,挂设安全警示标识标牌。
六 高处作业操作平台
在2m以上高度从事支模、绑钢筋、砌筑等施工作业时所使用的操作架作业面防护必须齐全有效,作业面处设一道护身栏杆,脚手板要求满铺并绑扎固定。在大模板施工作业时,大模板顶部外延必须安装高度不低于
5.1 作业面防护
1.2m的操作架防护,作业面满铺脚手板,并绑扎固定。移动式操作平台应编制安全技术方案,面积不应超过10, 高度不宜超过5m,并设防护栏杆。
5.2 爬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