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橘红战风霜,保障首都己任当。
他是一名首都高速公路养路工,从事养护工作25年来,每年巡视公路里程可绕地球一圈,被誉为“首都公路守护者”;他在建党百年、冬奥会筹备等国家重大活动保障期间,主动请缨,多次带队连续24小时备勤值守,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是首都擦亮对外“窗口”的“幕后英雄”;他以努力勤奋和“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儿,在同事面前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他掌握各项养护技能,带领团队获得20余项实用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
他常说:“把路养好,是我对首都、对事业不变的承诺。”
吴喜军。 2021年吴喜军先后获评: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北京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 “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十大人物“敬业楷模”
踏实笃行
投身养护事业
吴喜军是勤奋笃学、不断提升自我的典范。2021年,吴喜军牵头发明的钢护栏喷涂机,帮助同事们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道路施工安全隐患。
在一次北京市南五环路的护栏喷漆翻新工作中,架有钢护栏喷涂机的养护车辆沿着护栏,一边匀速前进一边向护栏喷洒环保水性漆,仅用一夜时间就喷涂护栏10余公里,与传统人工喷涂相比,工效提升了5倍。同时,作业人员只需在车内操控此设备,改变了以往拿着喷桶人工喷涂的作业方式,有效降低了路面作业安全风险。
本着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的原则,吴喜军牵头组织实施了这项发明。“喷枪角度和高度很重要,一定要调准!我们既要保证喷涂范围覆盖整个护栏,还要保证不污染周边环境。”这是在钢护栏喷涂机研发之初,吴喜军团队成员一再强调的话。在他带领下,研发小组经过多次反复调试,终于实现了研发目标。
维修护栏。
除了钢护栏喷涂机之外,2021年,吴喜军还牵头研发了桥梁泄水孔清理设备、高性能聚合物修补砂浆、智能环保桥梁伸缩缝橡胶条清洗机等3项设备和材料,为推动首都乃至全国公路养护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吴喜军从事公路养护事业的第25个年头。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热爱和“爱钻研、不认输”的劲头。
时光的车轮驶回到1997年,从小就怀揣去北京工作梦想的吴喜军,只身一人从河南周口老家来到位于北京西南部的原京石高速公路养护道班,成为一名道路保洁员。“那时只想着有份工作就行,哪怕是临时工,我也非常满足。”吴喜军说。
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件马甲,那时的吴喜军一天扫路6公里,跟着清扫车捡大块垃圾,下班前卸下渣土、冲洗车辆,一干就是5年。吴喜军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次路面扫得最干净的是他,车辆洗得最干净的也是他,一直任劳任怨、踏实肯干。
清洗消能防撞桶。
不惧风雨
践行为民情怀
一心为民、一心为路。2015年,吴喜军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年多来,他始终牢记“保障首都、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将“干负责任的事业,做负责任的人”的企业精神根植于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吴喜军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事事处处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对吴喜军而言,高标准、高质量把路护好,给出行人提供“畅、安、绿、美、舒”的通行环境,就是他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注脚。
2021年夏天,降雨多发,部分凹槽路段成为养路工的排查重点。吴喜军管辖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就有一条长度约2公里的凹槽路段。6月中旬的某天晚上,当吴喜军和班组成员看到天气预 上 道未来三天会持续有中到大雨时,他们立即行动了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排水单元、钩子、防汛袋、苫布等防汛工具就装满了一整车,伴随着养护车顶红蓝交替闪烁的灯光,“吴喜军班组”一行5人,驱车前往距离项目部20公里外的凹槽地点,现场备勤值守。“如果等到下雨再出动,就来不及了,当我们在现场发现路段有积水隐患时,一部分人可以第一时间在低洼处处置积水,另一部分人可以在路段起点及时封路,避免车辆驶入。”吴喜军说。
时间来到凌晨,雷声隆隆,天空先是下起了中雨,又迅速转成大雨,倾盆而下。在不确定前方低洼路段的积水情况时,吴喜军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你们先歇着,我上!”只见他换上雨衣雨鞋,拿着手电筒和钩子,徒步沿着边坡排水沟,冒雨往返巡查,待他回来时,已然分不清从脸颊流下来的是雨水还是汗水。在持续3天的降雨中,吴喜军和他的同事若是累了,就趁着雨停的间隙上车眯一会儿,若是饿了,就会有人送饭到一线,就这样,他们始终驻守在防汛一线,牢牢守护着百姓的出行安全。
在平时工作中,吴喜军也是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始终奋斗在公路养护一线。
平日里,吴喜军每天都会在高速公路上巡查,一会儿变身“环境美容师”,将高速公路清理干净;一会儿又变身“公路医生”,进行桥涵巡检,及时发现道路病害、修补路面坑洞等,一天16至1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一年下来,吴喜军巡视的公路里程可以绕地球1圈,被誉为“首都公路守护者”。
吴喜军(后)在修补护网。
25年来,吴喜军用双手守护公路安全,用脚步丈量公路发展,用汗水诠释坚守和奉献,用智慧守护一路畅行。
勇挑重担
完成艰巨保障任务
公路养护工作不但枯燥,而且责任重大,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2021年对于首都北京来说,喜事多、大事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均在北京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在按部就班地筹备。这给北京市的道路交通保障带来了不小考验。
在每一次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吴喜军始终是树立首都国门交通新形象、擦亮对外“窗口”的“幕后英雄”。
在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期间,吴喜军提前半个月进入备勤保障状态,带领公司市级应急抢险大队成员放弃休假,对重点路段开展雷达检测和管线隐患排查;利用夜间时段快速完成路面病害处理作业,有效提高了路面通行质量。
半个月下来,从维修路面设施、标志标牌,到边坡排水沟清理,再到捡拾路面垃圾,吴喜军共完成100多项养护工作。特别是在夜间作业时,吴喜军一夜最多上路巡查并清理道路遗撒5次,每次耗时近1小时。
同样肩负光荣使命任务的,还有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备工作。为确保筹备期间各项任务的落实,吴喜军经常与同事在京礼高速公路等重要保障路段一起加班加点实施养护作业,特别是在冬奥会测试赛保障任务中,他始终冲锋在前,开启“连轴转”作业模式,处处都有他的奋斗身影。
吴喜军(右)在冬奥保障路段进行清扫保洁。
2022年春节前夕,吴喜军班组又接到了安装奥运交通标志的任务。那段时间,面对突降雪情、大风突袭、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以及大家无法回家过年的遗憾,吴喜军带领所有班组成员咬紧牙关,不仅克服了工作困难,更是克服了个人心理难关,全力保障冬奥!“提到过年,没有人想不回家,但是这里的工作离不开我,在关键时刻我必须要顶上去!”在工作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吴喜军总是能以大局为重。
2022年2月2日17时许,吴喜军更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第338号火炬手,圆满完成了火炬传递任务。“合金材质的火炬重量不算重,但我觉得手中举着的火炬重有千钧,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很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我们首都养路人的荣耀!”吴喜军激动地说道。
吴喜军手中熊熊燃烧的火炬,不仅传递着爱心、传递着祝福、传递着文明,更是每一位首都养路人拼搏奋进精神的传递。
榜样引领
实现由“匠”到“师”的蜕变
工作25年来,吴喜军以努力勤奋和“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儿,赢得了周围同事的一致称赞。2021年是吴喜军人生的一次转变,他被聘为“职工匠师”,实现了由“匠”到“师”的华丽蜕变。“以前我总是‘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无法将自己掌握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如何让身边的同事都能获益?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吴喜军说道。
吴喜军(前)为技术工人讲解桥梁伸缩缝维修工作法。
2021年,北京市总工会启动了“职工匠师”建设工程。吴喜军通过了公开招募、资格遴选、专题培训、课程评审等环节,以优异成绩通过试讲评审,被北京市总工会聘为“职工匠师”。
坚守初心、秉承匠心,只争朝夕加油干!面对新征程,吴喜军信心满满,他一直以从事首都高速公路养护事业为荣,尽全力为首都养好每一条路,让这些路成为老百姓的幸福路、安全路、致富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