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公司里面,钳工研配作业标准,值得借鉴学习

适用范围:模具研配作业

适用工种:钳工 模具研配是模具制造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模具研配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在这个环节中,研配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打磨方法、各类模具的研配重点要求等等都是应该注意的。模具研配前必须确认导向部位的间隙。

1. 研配准备工作

1.1 模具研配时,应在安全平台上垫等高块,在打磨过程中如果等高块镦死而形面又未接触着色时,四角要同时去掉相同高度的垫片(每次去掉的垫片高度≤0.05mm),以确保模具上下底面在研配过程中始终平行;

1.2 研拉延模压料圈和后序顶出器时,工件底面要垫等高块,等高块数量尽量多,高度以便于打磨为原则;

1.3 对外板件拉延后序的模具研配时,必要时要装模具规定的弹性元件再研配,这时,模具四角等高块高度不能低于模具工作限制器高度,以保证弹性元件不压坏。

2. 研配要求

2.1 按规定配戴好劳保用品;

2.2 为安全起见,研配时的第一次行程不能加压,以防压坏工件或模具,随着形面接触面积的增大,压力相应增大;

2.3 用片料去料厚时,不要一次压到底以防叠料压坏模具;

2.4 刷红丹的注意点:

A. 基准面上涂红丹粉,红丹粉涂层尽可能薄而均匀;

B. 研配时,每压一次都要刷一次红丹;

C. 带料研配时,每压一次坯料两面都应刷一次红丹。

2.5 被研配工件适当位置均匀放油泥,压床不应有压力或过大压力,微动一次检查油泥,判断打磨余量均匀情况,合理选用打磨工具以提高效率;

2.6 去料厚挑硬点时,磨头应常修磨,以提高打磨表面的粗糙度;

2.7 工件经热处理或补焊后,底面、靠背、结合面需再次进行研配,确认消除变形。

3. 模具研配的侧重点

3.1 拉延模

3.1.1 压料面的研配拉延模压料面控制坯料的流速、产品的刚性和质量等,研配至关重要。

A. 拉延筋以内为管理面,着色率要达 95%以上;拉延筋以外 20~40mm 的区域为准管理面,着色率要达 90%以上;准管理面以外的压料面可做0.2~0.5mm 的斜空开;

B. 对外板件和成形较困难的要推研,保证管理面的研配率;

3.1.2 凹模的研配

A. 凹模型腔带料厚研配,着色均匀达 80%以上即可;凹模反成形 R 沾红丹,则修凸模的凹成形 R;

B. 外表件拉延模凹模为确保产品表面质量,需要用油石推研的办法,研配率均匀着色达 90%以上。

3.2 修冲类模具修冲类模具,主要是修冲刃口沿周压料部分的研配,该部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会产生毛刺、塌边等缺陷。

A. 压料板沿刃口压料部分 20~25mm 范围,冲孔沿周 15~20mm 范围,均匀着色 80%;

B. 必要时采用边研边蹭的办法进行研配;

C. 侧立壁修边时,压件器沿刃口 20mm 区域内与凸模间隙要等料厚研配。

3.3 翻整类模具翻边整型类模具主要是翻整沿周压料部分研配,翻整形状部位的间隙研配。

A. 翻整类模具研配时应在到底状态下进行;

B. 翻整形状区域均匀着色 95%以上;

C. 压料板沿翻整轮廓 30~40 mm 范围内均匀着色 90%以上;

D. 必要时采用边研边蹭的办法进行研配;

E. 研配翻边凸模和凹模间隙时,凸模与凹模间隙应小于料厚的 5~10%;

3.4 凸模、凹模镶块的研配

A. 镶块底面倒角 2×45°;

B. 将平板表面均匀涂红丹粉,把镶块放在平板上,用力向下按住,平稳推动,视着色情况,选用砂轮机打磨,着色率在 70%以上即可,但沿螺钉紧固孔 10~15mm 范围处必须着色;

C. 镶块靠背面、结合缝面必须都与底面垂直;靠背面与底板挡墙无间隙,结合缝间隙在 0.05 mm 以内,但不能大于冲裁间隙。

注意事项:

A. 在研配过程中,注意保护导向部位;

B. 模具每研合一次前要擦干净,清理模具上的异物和工具。各类模具的研配应当有主有次,应当想办法一次研配达到要求,同时要注意蹭光的方法要得当,好蹭的地方不能盲目多蹭而失掉了研合率。

同时如果你是想往设计方向发展,可以加入我创建的千人模具设计社群一起学习、交流、探讨(无广告);私聊我回复“社群”,即可获得入群方式!私聊我回复“学习”,我会送你相关课程学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11月 3日
下一篇 2021年 11月 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