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省会贵阳超过300公里,是贵州最偏远,也是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脱贫难度最大的县之一。
石门乡,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距威宁县城近120公里,是贵州“西北的西北”。
多少年来,石门就这么偏居一隅,穷得声名远扬、进出寸步难行。“石门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发展,交通闭塞是根本原因!”威宁县委常委、副县长、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说。
没有路,莽莽乌蒙山便是这偏远山乡的一扇“石门”,关上了当地人关于小康和幸福的所有梦想。
穷根必拔!
2015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石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达目标”的目标,解决交通问题成了头等大事。
2016年,中水至黑土河至石门高等级公路(下称“中石公路”)——这条被期望为打通石门乡的对外出口、改善群众安全出行条件、彻底解决制约石门乡经济社会发展交通瓶颈问题的重要通道建设工作提上议程。
2019年6月30日,这个日子值将被石门乡亲们铭记——中石公路在这天正式通车。这条全长34.149公里、串起沿线3个乡镇的快速通道,让石门乡交通不便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
梦想照进现实。大道通来,“石门”将开。
路通了,我们要大干一场!
短短半个多小时的交流,威宁县委常委、副县长、石门乡党委书记马仲华反复说了五六遍“中石公路通车,我们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足以感受石门人憋在心中的那股劲儿。
路,是所有石门百姓心中那道最大的“坎”。
“2016年,我们蔬菜基地的老板从外地找了一辆大挂车到乡里拉蔬菜。车开到半路,司机说要检查一下车子,让我们先到乡里等他。我们回到乡里把菜全部分拣好,等了一下午还没见车来,打电话一问,人家是嫌路太难走,价钱翻倍都不愿意来。”说起这件事,马仲华总是哭笑不得。他说,石门乡适合种什么、该怎么发展,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是种出的东西运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土里,再好的规划也落不了地。
现在不一样了。
走在观音山社区的萝卜种植基地里,马仲华边走边算账:1亩地可以产萝卜1.4万斤,保底收购价3毛钱1斤,一年复种两季就有八九千块钱收入,刨去2400块的成本,一亩地每年纯利润至少6000块钱……
“这些地方去年还全是撂荒地,有了中石公路,我们才敢放开手干。”马仲华说,去年起,贵州开心农业有限公司、威宁草海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加上已经落地三年的中垦薯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家都准备大干一场。
“去年我们控制范围做了一些尝试,效果非常好。今年路通了,我们果断地扩大规模,今年肯定要迎来大发展。”2018年以来,石门乡调减了低效籽粒玉米1万亩,发展了马铃薯种薯1万亩、商品薯5千亩、烤烟8千亩、蔬菜1万亩、养殖能繁母牛6千头,已经与龙头企业签订蔬菜订单1万多亩……石门的有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走在石门乡的大山上,脚边是冒着嫩芽、生机盎然的大片蔬菜基地;抬眼望去,是漫山纵横有序的作物覆膜和大棚,如石门大地充满活力的肌理一般,梳理出石门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成都拉货到石门单次价格是一万二,但是因为石门路不行,我们13米的大挂车只能开到中水,再换成两三辆小一些的货车才能把货拉进石门,各种成本算下来最后拿到手的就只有4千块。”石门人安碧兴干了很多年的长途运输,中石公路通车后,一头连接着六威高速,一头连接着石门集镇安置点,他终于可以直接把货拉到家门口,从云南昭通到石门的时间则从过去的近4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而对安碧兴来说更重要的是,“一次可以多挣三四千!”
为了充分发挥中石公路的作用,石门乡早早就谋势而动——乡里建起了3个冷库,全乡所有蔬菜都往这里集中;主要的“组组通”道路建成5.5米宽,挂车可以直接开到冷库门口,减少中途转运流程。
“一般蔬菜转运一次成本要增加3至5分钱,转运3次基本上就不赚钱了”,马仲华说,中石公路一通,也彻底激活了全乡的“组组通”网络,更激活了石门乡的农村产业革命,“今年通过这条路运出去的农产品预计将达到10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这些大都是贫困户的收入。”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产业革命对脱贫攻坚的带动作用,今年3月,石门乡开始全面推进贫困户产业帮扶“3211+N”工程,石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加入到合作社中,每户贫苦户单户或入股种植3亩以上经济作物、单户或入股养殖2头以上能繁母牛、落实1人以上培训就业,每村(社区)落实1个以上产业基地,规划实施其他N项增收项目。
女姑村蔬菜大棚里,村主任苏云正和大伙一起检查西红柿生长情况。村里1000亩大棚可以复种三季,土豆、西红柿、大白菜和莲花白轮流“登台”,一年能给村里带来600多万的产值。“去年我们女姑村每户贫困户有3840块钱分红,在园区务工还有80块钱一天的保底收入。”
2018年底,石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27元,远远超过2015年的5883元。马仲华说,要力争到2020年全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万元。
马仲华的手机里有不少逛超市时拍的照片——“你看这个板栗南瓜我们种了很多,保底价收购是1.2元一斤,但现在市场上能卖到4.98元一斤,农民可以增收不少。”
石门乡党委委员马勋华手机里也有一张照片——开心农业的负责人和其他采购商一起到石门来,亲手拔出了第一批出产的萝卜,出色的品质让大家开怀大笑,也让石门百姓信心更足。马勋华指着远处的山坡说,有的土地已经种上并且收获了,有的土地已经开垦好即将播种,有的土地则会有意识地保留,要让生态的层次感更好。
不光要运出去,还得要引进来。石门乡在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也在谋划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同时2个30万吨煤矿也即将投入生产。“我们力争明年能实现15万吨蔬菜外运,不光要辐射川滇渝,还要走上珠三角、长三角更多百姓的餐桌。”
“这条路就是石门群众心中的‘高速公路’。”马仲华说,眼看中石公路就要通车了,大家谋发展、奔小康的那股劲儿越来越足。“过去两年我们只能在精神上给大家多鼓鼓劲,现在我们要真正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修一条满足群众期盼的“好路”
石门乡地处滇黔交界,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最偏远的乡镇,也是全省最贫困的乡镇之一。2009年这里才有了第一条通乡油路,这条蜿蜒于大山之上的仅有6.5米宽的路,是石门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雨季滑坡、冬天凝冻,大车开不进去,产品运不出来,到威宁县城最快也要近4个小时……石门乡亲无不盼望着有一条真正的“路”。
中石公路完全满足了多年来石门乡亲们的期盼。项目起点连接六威高速,终点位于石门乡集镇,其中中水至石门主线长24.217公里,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黑土河支线长9.23公里,采取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最大的挂车也可以直接开进乡里。
正式通车后,开车从石门到中水所需时间将从过去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乘坐班车到威宁县城的时间也将从过去的5、6个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开车则只需1个多小时。“过去石门百姓都习惯去云南昭通,去威宁反而不方便,现在我们跟县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了。”石门乡党委委员马勋华说。
这是连接石门与外界最为便捷的快速通道,更是让石门近2万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最为现实的快速通道。毕节公路管理局局长黄正华说,为了把路建好,毕节公路管理局集全局之力,优先选派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骨干力量组成项目业主办,目的就是“把群众的想法化为我们的做法”,要为沿线3个乡镇10万余名群众修一条能脱贫、能致富的“好路”。
黄正华介绍,中石公路建设启动以来,毕节公路管理局严格按照《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品质工程行动计划》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严要求推进,将“七化同步”项目建设“毕节经验”充分运用在项目建设中,全方位推进中石公路“品质工程”标准化建设。“我们认真总结了项目建设经验,认为整个项目政治意义好、工程品质好、投资控制好、沟通协调好、安防设施好、服务民生好、生态环保好、干部素质好,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服务好人民群众。”
为了在方便周边群众出行的同时保证高等级公路的运营安全,毕节公路管理局在项目建设时就主动征求沿线村一级的意见,在中石公路上合理设置平交道口并加装交安设施,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项目建成通车后,威宁县公安局还将专门成立一个交警中队对中石公路的交通运营进行管理,同时项目后续管养部门也正由威宁县人民政府积极筹建当中。
车行在线型优美、平整舒适的中石公路上,可以见到道路两旁边坡复绿初见成效,隔离带中植物葱郁,施工沿线生态正逐步修复,不时有岔路通向沿线的产业园区,一派欣欣向荣。抬头就能远远看见仿佛是“挂”在山间的老路,一旧一新,描述着石门的昨天和未来。
断层带上的高等级公路
“中石公路的施工难度在全省的等级公路中都是非常大的。” 贵州桥梁集团中石项目二标段项目经理许高说。
在贵州省地震局官方网站上可以查到,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间贵州共发生2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6次发生在威宁境内,可见中石公路周边地质条件之复杂。“沿线有大量的断层带,地质破碎,包括一些原有煤矿的采空区和地下溶洞,给我们的项目施工带来不少困难。”
中石公路全长33.447公里,其中二标段长度12.19公里,跨过4处断层。全长756米的兰家沟大桥和全长967.6米的姜家沟大桥是项目重要的控制性工程,这两座大桥和全线唯一一座隧道都处在二标段内,且均处在断层带上。
“姜家沟大桥的9号墩让我们费了不少力。”许高介绍,大桥9号墩墩高96米,桩基埋深达到52米,起初施工队伍采取常规的钻孔方式,后来发现地下是贵州很少见的含硅量很高的坚硬岩层,抗压强度达到160兆帕。“我们又尝试了旋挖钻等方式,还是‘挖不动’,大型机械又进不来,最后不得已只能采取人工的方式施工,有时候1天只能挖1米。”这个通常只需要1个半月就能完成的桩基工程,施工队足足用了3个多月才顺利完工。
当地人都知道,因为地质不稳定,原先的老路一到雨天经常出现落石和滑坡的现象,一堵就是一天,交通安全更无法保障,所以在中石公路建设过程中也特别强调道路两旁的边坡防护工程。“我们项目上有大量的高危边坡,所以在建设中加入了很多锚杆、锚索、加筋挡墙和抗滑桩等设计。项目所有和安全有关的工程我们都是以强防护的标准设计和建设的。”许高说,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让中石公路能长久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项目全线按照“设八防十”的抗震标准设计建造,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除了地质条件,高原山区的复杂气候环境也是项目施工需要面对的难题。中石公路平均海拔接近2000米,且穿过高山深谷,气候变化非常大,有时上午还是蓝天白云,中午突然就倾盆大雨。石门乡又是贵州海拔最高的乡镇,冬天雨雪凝冻期长,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10度。“每年只有3月到11月可以正常施工,为了抵御低温,我们还专门为大桥各个结构件制定了冬季保温措施方案,确保桥梁建设质量不受影响。”许高介绍。
文:闵捷、张祥兵
图:杨华、聂宗荣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嗨
朋友
茫茫人海
小鹿君不愿与您走散
记得标星
你点的每个“在看”,都是我们奋斗的动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