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指向晚上9点,窗外的雨却越下越大,击打着屋檐,汇流成一道水帘。
老童坐不住了。他起了身,穿上雨衣,戴好安全帽,拎起巡道袋,打着手电走出了巡守房。
在过去的33年里,这早已成了老童的生活习惯,以至于妻子常常吐槽他:回家就像住旅馆,我看兰江桥才是你的“家”。
老童,童振亮,守桥人。
兰江桥拥有564.2米的钢铁桥身,10723个螺栓,老童甚至记得每一次洪水给它带来的烙印。
岁月改变了老童的容貌,却无法动摇他守桥的初心。
】他冲上前搬起几十斤重的水泥板后,火车随即飞驰而过
童振亮今年59岁,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兰溪线桥车间的一名桥隧巡守工。
他守护的大桥,是金千铁路兰江铁路桥。“这条铁路连接金华和千岛湖毛竹源,途径兰溪、建德、淳安,全长79公里,而兰江铁路桥就是金千铁路上最重要的路段之一。”
兰江铁路桥建于1958年3月,全长564.2米,是浙江省内第二座铁路钢梁大桥,仅次于1937年建成的杭州钱塘江大桥。
大桥建成之初,就为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运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的62年里,更为沿线经济发展和旅客出行提供了交通基础。
架桥容易守桥难。为了确保兰江铁路大桥运行安全,杭州工务段常年在大桥东岸设置值守点,派驻专人进行守桥工作,至今已经历三代巡守工。
(童振亮孤身一人在桥面上巡守)
1987年,老童来到兰江铁路桥工作,从此扎根,开始了和它33年朝夕相伴的生活。每天早上7点,他会早早来到巡守房,背着巡道包,徒步往返桥身,检查桥梁各项状态,记录列车通过时的情况,同时记录兰江水位及降雨量。
老童说,那个时候兰溪城里过江大桥很少,“有人为了图方便,会尝试从铁路桥上过江,甚至还有人赶着牛羊家畜上桥,发现这些影响列车通行安全的情况,我们守桥人就要及时制止劝阻。”
(童振亮拿出扳手固定桥面上松动的螺栓)
守桥人还需要处置各种突发状况。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老童正在巡守检查。“突然看到前方钢轨上,横着一块水泥板,几乎盖住了铁轨。”此时,前方有一趟列车正在疾驰而来。容不得半点犹豫,老童立刻冲上前,用尽全力将这块水泥板搬到了桥边的避车台上。“少说有几十斤重,想想也是后怕。”
3分钟后,老童伸出手中的信号旗,示意列车安全通过大桥。
】洪水哗啦啦地响,桥墩都在抖动,但作为一名守桥人,他必须留下来
作为一名守桥人,每年汛期总是最令人紧张的时刻。
兰江地理位置特殊,汛期上游各大小水库一旦开闸泄洪,下泄的洪水与衢江、金华江汇集后,就会直奔兰江铁路桥。
上周,浙中浙西地区遭遇入梅以来强降雨,兰江水位上涨明显。6月4日下午3点,兰溪市区兰江水位已达27.84米,距离警戒水位仅16厘米。
眼前的老童,一手打着手电,一首拿着检查锤,半蹲,敲打着钢轨间的螺栓,一个一个检查状态。发现有松动的,他会从巡道袋里拿出扳手,及时拧紧。和大桥相伴33年,童振亮对这里的每一个零部件都了如指掌。全桥10723个螺栓,有没有松动他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
(童振亮在检查兰江铁路大桥螺栓状态)
桥面上漆黑一片,四周只剩下“哗哗”的激流声,透过钢轨间的缝隙,能看到桥下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桥墩,让人心生畏惧。
(童振亮背着巡道袋在大桥上巡守)
“今天这水还不算大。”老童说,自从参加工作后,他在兰江铁路桥上已经遭遇了9次洪水,他最忘不了2017年6月25日那天的场面。“那天兰江水位已经达到33.9米,远远超过了警戒水位,我记得洪水冲着桥墩哗啦啦地响,站在桥面上,感觉桥墩都在抖动。”
就这样,童振亮一直坚守在巡守房,连夜不间断观测水位,每隔一小时上桥检查,并及时向上级 告。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定上闹钟眯一会儿,铃声一响立刻起来。6月26日上午水位大幅回落,他才松了一口气。
每次看到桥被洪水冲击,老童会心疼。“除了洪水,还有很多从上游冲下来的漂浮物,像一些树木、木板和门窗一类的房屋结构件,常常会冲到桥墩旁,我们就要及时清理掉这些杂物。”
话音刚落,对讲机里响起了提示:有列车即将驶过兰江桥。
33年里,这个简单的动作,他已经重复了数万次。
(老童示意火车司机前方安全畅通。)
(一列货物列车驶过雨中的兰江铁路桥)
“守桥这份职业枯燥、寂寞,但每一次当我看着列车安全、正点地从桥上驶过,心里就会升起一股自豪感,我会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
(童振亮在迎接列车过桥)
】“守桥人心中必须有大桥,心在桥上,桥在心中”
曾经,兰江守桥班共有5名守桥人,传承延续三代人,横跨62年光阴岁月。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守桥人从原先的5人减少到3人。2015年后,兰江守桥人只剩下了童振亮。
(目前巡守房内,正副班都是童振亮一人)
为了方便工作,很多时候他都选择住在巡守房里。一周七天,几乎天天全勤,有时候调休回家,刚坐下吃好饭,又突然自己折回桥上。“替班的小年轻或许没啥经验,就想着来帮帮他们,指导一下。”
其实,他就是放心不下他的兰江桥。
离不开大桥,也就意味着必须离开家。老童感慨,这些年缺席了很多陪伴家人的重要时刻:妻子生病住院了,他在桥上;女儿作业要辅导,他还在桥上,“我老婆常常说,这个家我回去睡一晚,就跟到旅馆一样,兰江桥才是真的‘家’。”
老童说,30多年来,他已经和大桥有了特殊的情感,大桥就好像是他的儿女一样,内心有太多的不舍。“我们这代人,一辈子‘择一事,守一处,终不悔’,有人问我为什么总要在这座桥上,我觉得守桥人心中必须有大桥,心在桥上,桥在心中。”
(兰江铁路大桥巡守工童振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