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钻进中发现跳钻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答:跳钻多发生在牙轮钻头钻进时,其原因有:
(1) 钻遇砾石层软硬夹层,不均质地灰岩地层。
(2) 井塌或井下掉落物。
(3) 使用大牙齿钻头时扭矩过大。
处理方法:调整参数排除跳钻,并根据地层岩性进行综合判断,如处理无效,应考虑井下落物,起钻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应采取有效措施,在处理过程中要防止卡钻。
17、钻进中发现蹩钻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答:(1)刮刀钻头遇地层软硬交互面;
(2)刮刀钻头钻压过大或溜钻;
(3)钻遇砾石层或石灰岩溶洞;
(4)地层掉块或井内有落物;
(5)牙轮钻头泥包或牙轮卡死;
(6)掉牙轮或刮刀片;
(7)刮刀钻头直径磨小后小于稳定器直径。
处理:若地层原因可以调整钻压转速来排除,如无效则可能是钻头或落物造成,应起钻检查,以确定下一步措施。
18、钻进中传动链条断了应当怎样处理?
答:(1)首先要保持循环;
(2)井浅时用人力转动方钻杆或用气葫芦拉转盘链条活动钻具;
(3)井深时将钻具部分或全部重量压下去,造成钻具弯曲,减少卡钻机会;
(4)迅速组织人员抢接链条,然后提起钻具检查各部分正常后恢复钻进。
19、钻进时水龙带缠方钻杆是什么原因?怎样处理?
答:其原因是水龙头轴承有问题(坏、缺黄油等)冲管盘根过紧,方钻杆弯曲启动转盘猛,没按规定栓水龙头防扭绳,大钩没锁锁销等。
水龙带缠方钻杆后,可用吊钳拉转方钻杆、缠得严重可卸水龙头或方钻杆;如因冲管盘根过紧轻缠方钻杆可用绳卡固定水龙头慢转一段时间。
20、钻进中指重表悬重下降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答:原因是指重表坏或钻具断。
处理办法:首先提起钻具检查指重表传感器,传压管线及表内或接头是否漏油,零件是否损坏,然后重新校正指重表。若指重表完好,则立即起钻检查钻具,根据情况决定处理办法。
21、钻头为什么会泥包?有何现象?怎样处理?
答:原因有:
(1) 干钻
(2) 钻头选型与地层不适应,钻至松软的粘土层,钻速快,排量小;
(3) 钻井液性能不好,粘度高切力大。
现象:泥包钻头后,出现憋钻,跳钻,钻速下降,转盘负荷加重、泵压升高、活动钻具有阻卡或拔活塞等现象。
处理:发现钻头泥包后,首先处理好钻井液,使之具有好的流动性,勤划眼或高速划眼,轻压钻进,提高排量。若无效立即起钻,起钻时速度要缓慢,防拔活塞,必要时可接方钻杆循环倒划眼起出。起钻时若灌不进钻井液要分段接方钻杆循环或灌钻井液,防止拔塌井壁,遇卡严禁硬拔,防卡钻。
22、打刮刀钻头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双钳紧扣?
答:刮刀钻头钻进时,扭矩忽大忽小,如果上不紧扣,扭矩大时就会自动紧扣,蹩钻严重时会造成钻杆扣过紧或涨扣落井。
接头的抗扭能力与上扣时的扭矩有关。如果在上扣时增大上扣扭矩,在钻进中接头丝扣可承受更大的扭矩,而台阶不相对滑动。因此,打刮刀钻头时双钳紧好扣可达到:1)避免涨扣,2)起钻卸扣时困难较小,3)防止反扭矩大扣松,倒开扣或短路循环。
23、为什么不能加压启动转盘?
答:由于加压后钻头工作刃吃人地层,启动转盘时扭矩大,容易损坏钻头,扭坏钻具,对离合器、链条等也有损坏,甚至因负荷过大也使转盘、绞车、动力机械受损,因此不能加压启动转盘。
24、取芯钻进应掌握哪些原则?
答:轻压慢转启动转盘,开始仔细造芯,钻压由小到大;送钻要均匀,增压要缓慢,严防溜钻;软地层注意赌芯显示,控制蹩钻;钻速快要跟上钻压,钻速慢找原因,不可加压过大,随时分析钻进地层情况,果断选准地层割芯起钻。
25、取芯起钻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平稳操作,轻提慢放;
(2)旋绳卸扣,禁止转盘转动卸扣;
(3)连续灌满钻井液;
(4)应由熟练人员操作刹把。
26、取芯下钻遇阻时,为什么不能用取芯筒划眼?
答:如果用取芯筒划眼就会造成岩芯爪变形或翻卷,取芯时会造成岩芯进不了取芯筒而磨芯,影响取芯收货率。软地层用取芯筒划眼还会划出新眼,由于岩芯筒直径较大,划眼易蹩泵,岩芯筒一般用厚壁套管制作,划眼容易使岩芯筒折断。
27、为什么会发生井塌?有何现象?怎样处理?
答:井塌原因有:
① 钻具上下运动引起的波动压力过大,造成井壁受力不平衡;
② 起钻未及时灌满钻井液,液柱压力降低;
③ 钻井液密度过低,失水大,泥饼质量差,不能有效地控制泥页岩吸水膨胀,造成井壁不稳定;
④ 钻井液性能变化太大,井壁不适应;
⑤ 胶结不好的疏松地层和破碎性地层,流砂层及砾石层和粘土互层 ,易受钻井液浸泡而井塌;
⑥ 井喷、井漏造成井塌;
⑦ 钻井液返速过高。
现象:
① 钻进中突然蹩钻甚至转不动,泵压升高或憋泵悬重下降;
② 起钻中钻井液倒返,上提遇卡,下放遇阻。
③ 循环时有大量岩屑、掉块返出,循环多时仍不减少。
处理方法:
① 尽可能保持和恢复循环,大幅度活动钻具,调整钻井液性能,巩固井壁,带出掉块。
② 疏松地层井塌,如果能维持循环,应边处理钻井液边循环,带出掉块,巩固井壁;如出现憋泵,不能强开泵憋漏地层,导致卡钻,应强行起钻,边起边连续灌满钻井液。
③ 起出钻具后,配制足量的好性能钻井液,下钻划眼,要防止憋泵或卡钻,直至井眼畅通,井壁巩固,再恢复钻进。
28、起钻前为什么要循环钻井液?
答:①为把井内岩屑全部带出,保持井内清洁,调整好钻井液性能,保证起下钻安全顺利。
②遇特殊作业,如电测、下套管前的起钻更要充分循环,以保证顺利测井和下套管固井。
③钻至高压油气层,为防止井喷,起钻前要充分循环调整好钻井液性能。
29、什么情况下不能投虹吸测斜仪或吊测井斜?
答:①钻井液性能不好。
②悬重不对。
③方入不对。
④井下情况复杂。
⑤泵压下降。
30、起钻为什么要灌钻井液?怎样灌好?灌不进怎么办?
答:起出一部分钻具后,井内液面就会下降,为了保持液柱压力平衡,必须及时向井内灌入钻井液,防止地层流体因液柱压力下降而进入井内;疏松地层由于液面下降造成井塌。
要灌好钻井液,必须岗位落实,专人检查,一般情况每起散柱灌一次,但必须达到循环罐液面下降,井口返出泥浆才算灌满,有高压油、气、水层和一开起钻,必须连续灌满钻井液。
如果灌入量少于起出钻杆体积或起钻液面不下降,必须立即查找原因,先检查地面管线是否堵塞,闸门是否打开,若地面无问题,观察井内液面是否下降,若有拔活塞现象,应将钻头下至井眼畅通处循环冲洗井壁。若钻头泥包不能解除可接方钻杆灌钻井液。若井下有溢流发生,按井控压井要求进行。
31、起钻中钻杆内突然倒返钻井液或喷钻井液,是何原因?应该怎样处理?
答:原因:
① 钻井液密度不均匀或因没灌好钻井液而发生井壁坍塌。
② 井喷前预兆。
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应停止起钻作业,接方钻杆控制倒返,并将环空灌满钻井液,视情况活动钻具后缓慢开泵循环至正常,停泵卸方钻杆不倒返钻井液再起钻;若循环中发现油气浸严重应组织准备压井;若开泵循环不通,应立即起钻并灌好钻井液,以防止井塌严重造成卡钻。
32、起钻中遇卡是何原因?怎样处理?
答:原因:
① 井塌、砂桥;
② 井内落物;
③ 井眼缩径或钻头泥包;
④ 井眼有键槽。
处理方法:
① 不论是何种原因遇卡,都不能强拉硬拔,应下钻至畅通位置,接方钻杆开泵循环,活动钻具,分析情况,判断准确遇卡原因,制订技术措施。
② 井下有落物可用边转边下放的办法处理。
③ 井下有落物可用边转边下放的办法处理。
④ 缩径和泥包要大排量冲洗,高速转动钻具或倒划眼处理。
⑤ 键槽遇卡可轻提慢转倒划眼起出。
33、起钻中低速气囊坏了,如何正确处理?
答:①如果井下钻具不多,可在低速离合器上穿事故销子,控制总车起钻,最后用高速起钻完,然后更换气囊;高速起钻时要有值班干部现场监护,注意井下是否畅通正常,严防拔卡。
③ 如果井下钻具很多,应穿上事故销子,接上方钻杆,开泵循环钻井液,高高提起钻具,定期下放活动钻具。并组织人力抢换低速气囊。
34、起钻中途放气凡尔失灵,应该采取什么紧急措施?
答:起钻中低速放气凡尔失灵,应立即摘开总离合器,还不停车时再踏下防碰天车重锤,同时用刹把紧急刹车,然后检查修换放气凡尔,定时下放活动钻具,或用转盘活动钻具,若更换时间长,应设法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活动钻具,最好是拆其它地方的放气凡尔换上。
35、起钻中由于操作不当,已造成单吊环上提钻具时,应该怎样正确处理?
答:应立即刹住车,不准吊卡坐转盘,先卡好钻杆卡瓦,轻转转盘以防卡钻,然后根据情况再行处理:
① 如果钻具重量较小,钻杆弯曲不严重时,可挂上吊环低速提起卸掉此单根,上提时卡瓦不要提出转盘,以防万一。
② 如果钻杆弯曲严重,可在弯钻杆上再接一钻杆单根,慢慢提出卸掉。
③ 如果弯曲很严重而且钻具重量大,可将弯曲部分割掉选用打捞工具,提出坏钻杆换掉。
若钻杆折断,应视断口情况选择打捞工具,断口基本园齐,可选用卡瓦打捞筒或母锥,若断口撕裂变形严重,应先修鱼头后再打捞,千万不可用公锥人为的破坏鱼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